為進一步提升青年理論學習的互動性,人民網理論頻道開設全新欄目——《青年讀者來信·理論問答》。本欄目旨在搭建青年理論學習平台,讓理論話題探索與交流更加深入。無論您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的學習理解有困惑,還是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理論熱點感興趣,亦或是對文化哲學、國際政治等領域的理論話題有思考,都歡迎來提問討論。我們將精選有代表性的問題,並邀請專家學者共同關注、交流解答。
>>查看全文
用戶李曉亮131****362025-03-27 09:55:33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勝利后,設立了5年過渡期,讓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的銜接。今年是過渡期最后一年,一號文件提出要“研究制定過渡期后幫扶政策體系”,《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完善過渡期后幫扶政策體系”。雖說脫貧攻堅我們完成的很好,但是那些容易返貧的人群該怎麼辦?過渡期后還會有幫扶政策嗎?過渡期結束后對欠發達地區會棄之不管嗎?>>查看全文
用戶蔣妍130****332025-03-25 15:37:00AI將深刻改變職業規劃,但更多的是重塑而非簡單取代。案例顯示三大趨勢: 1.標准化工作轉型:如公文處理等重復性任務由AI完成,人類轉向審核、優化等更高價值工作。 2.人機協同增強:AI輔助決策(如應急管理),但最終判斷仍需人類,催生"AI協作專員"等新角色。 3.人性化服務增值:AI處理流程,人類專注情感溝通和復雜需求,如"數字關懷師"等新興職業。>>查看全文
用戶陳陽春156****792025-03-25 14:05:28我遇到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困惑如下: "在學習‘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時,如何用具體案例理解‘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義’?能否用鄉村振興中的真實故事說明?">>查看全文
用戶趙鑫191****272025-03-25 10:57:37在新時代背景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如何與青年群體的實際生活相結合?青年在學習和踐行這些理論時,如何更好地將其轉化為推動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的動力?具體來說:>>查看全文
用戶朱凱鋒133****102025-03-25 09:55:36作為青年理論學習的一員,我對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與新時代實踐的結合存在一些困惑。例如,如何理解“兩個毫不動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現實意義?當前中央強調統籌經濟發展與風險防范,如何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視角分析其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查看全文
用戶江*131****522025-03-24 15:59:53在大數據時代,青少年破除“信息繭房”可從以下著手:>>查看全文
用戶王晨珊180****092025-03-24 15:47:22隨著AI的迅速發展與雲旅游等新旅游方式的發展,AI在旅游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那麼AI的發展對旅游市場發展會有哪些影響呢?在AI影響下旅游市場會有哪些新的變化?>>查看全文
用戶高珊妮130****782025-03-24 15:47:15在數字經濟時代,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依舊適用並有所發展。從勞動形式講,數字勞動興起,像用戶在互聯網平台上創造內容、社交互動、提供數據,都屬於數字勞動,為平台創造價值,數據成為新生產要素。從價值創造來看,盡管算法、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升了生產效率,但價值還是由人類勞動創造,新技術只是改變勞動方式,讓價值創造更復雜多元。價值分配方面,大型互聯網平台壟斷數據和技術,在分配中佔優,數字勞動者回報少。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能幫我們分析這類經濟問題,重視勞動者權益,完善分配制度,讓數字經濟成果更公平分配。它為理解新經濟現象提供理論工具,助力把握數字經濟運行規律。>>查看全文
用戶金廣告155****352025-03-24 15:47:14考公熱潮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反映了年輕人對穩定和安全的追求,也暴露了就業市場和社會價值觀的某些問題。面對這一現象,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優化就業環境,引導年輕人理性選擇職業,同時推動公務員隊伍的健康發展,為社會經濟的均衡進步提供支持。>>查看全文
用戶盧131****182025-03-24 15:46:24首先,需要明確什麼是娛樂性和智慧屬性。娛樂性可能指的是AI在游戲、聊天、內容生成等方面的趣味性和互動性,而智慧屬性可能涉及AI的解決問題、學習、推理等能力。接下來,得考慮不同的AI應用場景。比如,像ChatGPT這樣的聊天機器人,既可以用來娛樂,比如生成笑話、故事,也可以用來解答問題、提供建議,這時候娛樂和智慧是並存的。但用戶可能觀察到很多AI應用更偏向娛樂,比如社交媒體上的濾鏡、游戲AI、短視頻推薦算法等,這些從感官上確實更側重於吸引用戶和提供娛樂體驗。請問AI在娛樂和智能方面的應用哪個更突出?AI的娛樂性是否大於了智慧屬性?>>查看全文
用戶任*195****702025-03-04 11:14:41近期,深圳市福田區政府部門率先推出11大類70名AI“公務員”,覆蓋政務服務全鏈條。通過240個政務場景終端的精准解析,覆蓋公文處理、民生服務、應急管理、招商引資等多元場景。那麼,AI在未來是否會取代許多工作崗位,從而影響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呢?>>查看全文
用戶錄*186****782025-03-04 11:12:50當AI接管創造性工作(如寫作、繪畫),知識勞動者的“類本質力量對象化”過程被算法解構,這是否意味著異化從體力勞動向精神生產領域的全面滲透?同時,AI創造的超額利潤究竟源於算法對勞動者剩余價值的隱蔽榨取,還是真正出現了“無人工廠”的價值創造?這會如何重塑剝削的當代形態?>>查看全文
用戶李*賢136****752025-03-04 11:07:28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但在理論層面如何理解這種結合仍存在探討空間。例如: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實踐觀與傳統文化中“民本思想”“知行合一”等理念是否有內在契合性?如何避免簡單附會或割裂對立?當前實踐中,既有通過經典詮釋推動理論創新的嘗試,也有對“結合”路徑形式化的質疑。能否從哲學方法論角度,闡釋二者融合的邏輯基礎與可能路徑?國內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中有無可借鑒的歷史經驗?希望結合具體文化案例(如傳統治理智慧、道德倫理體系),分析結合的實踐意義與理論挑戰。>>查看全文
用戶張*張183****952025-03-04 11:04:02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世界各國的聯系日益緊密,氣候變化、經濟不平等等全球性問題也愈發突出。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中提到的“世界歷史”概念,強調人類社會發展的整體性和相互依存性。然而,面對這些復雜的全球性挑戰,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歷史觀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仍然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希望專家學者能夠結合當代實際,闡釋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觀的現實意義,並探討其在應對全球性問題中的指導作用。>>查看全文
用戶陳*177****172025-02-28 10:05:25 大學生用ChatGPT水論文,打工人靠AI拼湊報告,小紅書爆款文案全靠復制粘貼——我們是否正用智能工具自我閹割創造力?短視頻把觀點壓成15秒情緒切片,輸入法聯想詞讓寫作變成填空游戲,當思考隻需按“回車生成”,大腦是否會退化成執行指令的傀儡程序?>>查看全文
用戶陳*177****172025-02-28 09:59:20 高校思政課上,“低頭刷手機”與“抬頭背考點”反復切換,青年對《資本論》的理解停留在期末的思維導圖,“剩余價值”被壓縮成選擇題選項。當996與“人的全面發展”碰撞,消費主義與“勞動異化”對沖,課堂理論總打不中現實靶心。外賣騎手困在算法系統裡,青年卻用不好“異化勞動”分析工具﹔網絡圈層助長個體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仍鎖在試卷裡。>>查看全文
匿名用戶185****852025-02-27 17:22:30 當今,在網絡上尤其是短視頻平台上流行一種以風格夸張、畸形審美和獵奇耍怪為特點的文化現象,俗稱“慢腳文化”。這種文化往往包含擦邊和低俗元素,與公眾期望的正面價值觀背道而馳。請問如何有效監管短視頻平台,減少低俗內容的傳播? 如何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抵制畸形文化的影響?>>查看全文
用戶陳*澤184****772025-02-24 18:24:29 當下短視頻平台批量生產的豎屏短劇正以燎原之勢席卷全網,每集不足三分鐘的劇情中充斥著強沖突、快節奏的視聽轟炸。這類制作成本低廉、敘事邏輯粗暴的短劇作品,卻在資本市場斬獲百億規模,形成令人瞠目的文化現象。>>查看全文
用戶ncepu0101244185****442025-02-24 15:04:59當前,“非升即走”成為高校招聘中的一種現象。與此同時,在此背景下,也出現了一系列高校教師職業發展的問題,讓原本倍受青睞的“鐵飯碗”變成了“易碎品”。那麼,作為青年教師該如何面對“非升即走”的壓力和困境呢?>>查看全文
用戶愛塔妮緹拉爾瓦188****102025-02-21 19:47:29從理論角度看,一般通過是否佔有生產資料來區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但隨著最近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突破,未來AI產生自我意識的可能性越來越高。這會不會導致生產資料本身成為一個階級並參與社會治理?如果AI產生自我意識並且理解了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學內容,然后因此構建了自己的文明。人類有沒有可能像生物圈內的兩種不同生物產生互利共生關系一樣與這個文明產生共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