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人民日報社和中國人民大學共同主辦了“學習《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理論宣傳座談會。人民日報理論版3月31日起推出“學習《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專家談”專欄,先行刊發與會專家的主題發言文章,力求通過學原著、讀原文、悟原理,把學習研究宣傳習近平經濟思想不斷引向深入。歡迎廣大讀者積極交流學習體會。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也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在前不久出版發行的《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以下簡稱《文選》)中,不少著作都對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深刻論述。比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中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在《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中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產業化,盤活農村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使更多農村居民勤勞致富”。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學習《文選》中關於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論述,科學准確把握鄉村全面振興的內涵、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才能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詳細]
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存量與增量之間的雙向互動關系明顯增強。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在《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的多篇著作中都有深刻闡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的重要論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也是我國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的發展階段、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背景下,積極應對復雜嚴峻形勢、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都不可偏廢。我們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引,深刻認識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時代背景、理論內涵和實踐要求,統籌好二者之間的關系,以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高質量發展。…[詳細]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同時,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多邊主義、自由貿易受到挑戰,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持續增強。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以改革的決心、開放的姿態,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中多篇文章都對開放發展作出深刻論述。比如,《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指出:“中國人民將繼續擴大開放、加強合作,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關於構建新發展格局》指出:“要科學認識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系,主動作為、善於作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等等。…[詳細]
供給和需求是經濟發展的一體兩面。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前不久,《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出版發行,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經濟思想提供了權威教材。其中的多篇著作,都對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作出深刻論述。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不斷深化對經濟工作規律性認識提出的重要新命題,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進一步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堅持系統觀念,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中深化對總供給和總需求關系的認識,是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關系的前提,有利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詳細]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也是習近平經濟思想中具有原創性標識性的重要范疇,要求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中的不少著作都對高質量發展作出深刻論述。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深刻認識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這對重要關系的深刻內涵、重大意義與實踐要求,更好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夯實中國式現代化和大國博弈的物質基礎。…[詳細]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經濟思想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實踐性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一個鮮明品格。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實踐品格,表現為從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實踐出發,聚焦國際國內環境深刻復雜變化和經濟運行面臨的風險挑戰,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不斷深化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科學應對重大風險挑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銳利思想武器,引領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詳細]
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相互關系問題是宏觀經濟的基本問題。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完善宏觀調控是其內在要求。《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立足新時代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進入新發展階段並取得快速進步的偉大實踐,牢牢把握新時代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中供求兩端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供求關系發生歷史變化的顯著特征,著眼於努力實現供求關系新的動態均衡,在理論和實踐的統一上,創造性地對加強宏觀調控、統籌好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的問題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判斷、重要論述。…[詳細]
內需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關系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中多篇著作都對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構建完整內需體系作出深刻論述,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洞察和對我國發展大勢的科學研判。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既是應對外部環境深刻變化、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也是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關鍵舉措。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完整內需體系的重要論述,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以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協同發力,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加快構建完整內需體系夯實基礎。…[詳細]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中的重要內容,也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化對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認識》中指出,這個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在《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論述,要科學認識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系,在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的基礎上,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推動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詳細]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為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了重要原創性貢獻。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創立和發展充分証明並將不斷証明,置身於偉大歷史變革和偉大實踐創造的中國共產黨人,有資格、有能力、有信心、有責任揭示其中蘊含的歷史經驗和普遍規律,創造出既有中國特色、又有世界意義,既立足中國實踐、又引領時代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的原理性理論成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的開拓者,而且是推動經濟理論創新的實干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時代特征、根據實踐發展的新要求,全面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戰略謀劃和統一領導,不斷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經驗,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構建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系統學說,形成了習近平經濟思想。…[詳細]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對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經驗的系統化理論概括,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經濟思想中具有標識性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中關於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新質生產力的相關著作,構成了具有原創性標識性的經濟發展理論,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之路。…[詳細]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在《文選》中,“市場經濟”一詞高頻出現,清晰勾勒出新時代背景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認識的深化過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們的老祖宗沒有講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人民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中作出的歷史性選擇,是立足中國實際、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改革舉措。…[詳細]
新發展理念在習近平經濟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源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始終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無論是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還是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這個大邏輯從未改變。…[詳細]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堅定理想信念、鮮明政治導向、深遠戰略思維、強烈歷史擔當、真摯人民情懷和科學思想方法,是對新時代經濟發展實踐經驗的系統理論概括,是中國共產黨不懈探索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形成的寶貴思想結晶,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科學應對重大風險挑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銳利思想武器,也為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了重要原創性貢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