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探討財務監督的有效形式
“會計管理新模式研討會”綜述 
馬宏偉
2013年07月25日15: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會計管理新模式研討會”日前在湖北省荊門市召開。來自中央有關部門、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和湖北省的專家學者,結合荊門市的實踐經驗,圍繞會計委派制這一會計管理的新模式進行了廣泛研討。

會計委派制是政府部門和產權管理部門以所有者身份,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的總會計師、會計機構負責人和會計主管人員進行委派,監督派駐單位的資產經營和財務管理的一種會計管理制度。與會者認為,目前已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開展的會計委派制試點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加強了國有資產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國有資產流失﹔二是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規范了會計基礎工作﹔三是有利於加強對財政資金的管理,降低了行政運行成本﹔四是有利於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有助於從源頭上治理貪污腐敗,促進廉政建設。

與會者認為,荊門市實行會計委派制之所以取得突出成效,與他們能夠正確處理所有者行使所有權與單位行使理財權和經營自主權的關系是分不開的。比如:實行把委派會計人員的人事、工資和技術職稱管理上收一級的管理辦法,以解除委派人員的后顧之憂﹔規定委派會計人員除具有一般的會計核算權外,還有財務收支審核權和重大經濟事項參與決策權等﹔明確了派駐單位的資金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三不變”的原則,保障派駐單位的理財權不受侵害。

與會者指出,對於會計委派制的適用范圍,還應繼續研究。有的專家提出,應突破政府隻能以國有資產所有者代表身份向國有和國有控股單位派出委派會計的局限,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不僅應向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而且也應向集體和個體私營經濟單位派出委派會計。有的專家則認為,並不是所有社會經濟單位都適於實行會計委派制。對於行政事業單位,結合政府採購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實行會計委派制是順理成章的。而對於企業,則應著眼於把會計管理與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對接起來:對於國有獨資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國家適於以產權所有者的身份,委派財務總監或總會計師﹔國有資本參股但不佔控股地位的企業,不適於以政府為主體委派財會人員,而應通過參與董事會、監事會等形式,保障國有資產應享有的權益﹔集體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由於與國有產權無關,不適於實行會計委派制,而應採取稅收稽核、外部審計等方式,促使其依法經營。

(人民日報20010113)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