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廣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共同主辦的“第七屆中國金融論壇”日前在廣州市召開。與會的專家學者圍繞“市場化進程中農村金融改革與發展”這一主題進行了研討。
與會者認為,資金是經濟發展的血液,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離不開大量的有效率的資金投入,這就對創新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提出了迫切要求。當前,我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不健全帶來的農村金融問題比較突出:一是農民和其他經營主體貸款難,存貸款以外的其他金融服務需求也難以得到滿足。信貸資金缺乏導致很多農業發展機會喪失,而從正規渠道獲得信貸不足也造成農村非正規金融組織的發育失控。二是無論商業性金融機構還是合作金融機構,都存在產權不明晰、治理結構不健全、道德風險嚴重等問題,經營業績不佳。三是農村金融改革動力不足,制度設計不完善。
與會者強調,實現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創新和可持續發展,需要把握以下基本原則:以農村金融需求為導向,從全局角度深化農村金融改革,調整農村金融組織結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組織結構調整,不僅要適應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也要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有助於提升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創新農村金融組織體系,需要與完善農村金融市場體系和農村金融機構運作機制同時推進。
與會者指出,我國經濟發展存在著較強的地域性和層次性,農村金融需求主體對金融商品的需求也表現出較強的地域性和層次性。在經濟欠發達的西部邊遠地區,不但存貸款規模小,而且信息收集和更新的成本高,缺乏規模效益,商業銀行快速發展的基礎尚不具備,應在穩定現有合作金融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市場經濟發展程度高,民營經濟比較發達,在提高合作金融組織績效的同時,對一些規模較大的農村信用社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往往有很好的效果。在中部的農產品主產區,農業正處於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中,需要從區域發展的比較優勢出發,有選擇地發展多層次的農村金融組織機構,以滿足農戶和其他經營主體多層次的資金需求。
(人民日報20070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