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當前城市管理面臨的問題和對策

四川省南江縣人民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主任 沈仕成

2013年09月03日13:5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城市管理是一項社會性系統科學,屬城市軟環境建設范疇,是城市的形象、政府的形象,也是城市市民的形象。近年來,我國隨著城市化的加快發展,各地城市框架迅速拉大,城市人口急劇增長,伴隨著濃濃的現代化氣息,城市管理工作日益得到重視﹔在城市管理過程中,由於還存在許多問題,導致了城管人員與被管理者發生了很多惡性事件,給公眾留下城市管理是除拆遷以外最難做的工作,也嚴重制約著城市的健康、快速發展。應此,應客觀分析存在的問題,採取切實有效的舉措,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一、當前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城市規劃建設滯后。 城市形象的塑造,關鍵是規劃,如何使規劃思路和群體建筑風格,適應城市建設管理和發展需要,應該是城市規劃管理部門當務之急解決的問題,在積極推進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進程中,大幅度擴張經濟總量、加快擴張城市規模與循序漸進完善城市功能一直處於矛盾之中,城市規劃建設的快速發展雖然在迅速擴張經濟總量和城市規模上成果裴然,也給城市管理帶來了明顯的負面影響,城市在追求確定的經濟目標時,往往難以顧及合理的規劃、建設的質量,致使城市道路、綠化、市政基礎配套設施嚴重滯后,最終增加城市管理的難度,也影響管理的質量。

(二) 城市管理體制不順。在城市管理體制上,全國許多地方都由設置的城市管理局牽頭,工商、公安交警、住建、環保等單位配合。由於城市管理局尚屬政府領導下的一個事業參公管理單位,所有人員均無行政執法資格,執法依據不充分、處置手段欠缺、執法保障不到位﹔同時,政出多門,多頭管理,職能交叉,相互扯皮,形成“都管都又不管”局面,致使管理效能低下,法規體系還不夠完善配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和以罰代管的問題存在,部門分散執法力度不到位,給依法管理城市帶來困難。在城市管理機制上,存在統籌協調不夠,職責不清,職能不到位,督促檢查不力和措施不落實的情況。

(三)執法人員的素質較差。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及法律意識直接關系到執法的質量問題。目前,城管隊伍普遍存在零聘人員多、文化低,沒有進行專業培訓,在城市管理執法中運用粗暴、野蠻手段以達到嚴格執法目的屢見不鮮,不按規定執法、徇私枉法現象層出不窮。尤其是影響公民權利和利益的具體行政行為時,很多情況下沒有遵守法定的程序。在行政處罰案件中存在程序違法,徇私枉法、人為剝奪當事人權利等現象。

(四)市民的文明素質不高。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要求市民必須具備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衛生意識、環境意識。由於社會人口流動加快,城市人口動態性強,構成日益復雜,這部分人群多以個人經濟利益為追逐的根本出發點。當加強城市管理與個人的私利出現矛盾時,城市文明往往便被拋在一邊,各種舊有觀念和不良習慣也就自覺不自覺地帶進了城市空間,由於受到經費、體制等因素的影響,城市文明的宣傳教育機制難以形成。因此,城市管理“以人為本”的方向雖然明確,但真正實施起來往往舉步維艱。其所以難,就在於它始終貫穿著管理與被管理的矛盾,簡言之,即是個人、局部利益與整體、長遠利益之間的矛盾,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無疑從全局的長遠利益發展,這必然與個人的局部利益相矛盾。建設的違規違章,管理中的臟亂差問題,都能從此找到根源,有城市存在,就必然有管理,管理與被管理者就一定存在矛盾,要想處理好這對矛盾,行使有效的管理,基本前提是以全局的長遠的利益規劃個人的局部利益。

二、加強城市管理的對策

(一)完善城市功能。城市管理的優劣關鍵在於其功能的完善,因此,要在完善城市功能上多做文章,實現城市功能,並使期蘊涵自然、人文特色,在城市的規劃、建設、管理中應努力做到以下幾方面。一是規模要適度,不同地域、不同類型的城市都要找准自己的規模定位,切不可追求建成區、人口的過度發展,否則將喪失自身優勢,背上沉重包袱﹔二是經濟要活躍,在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創支柱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形成開放性經濟格局,活躍周邊,輻射各地﹔三是設施要配套,多方籌措建設資金優先於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如能源設施,供水及排水排污設施,道路交通設施,郵電通信設施,生態環境設施,防災設施,充分滿足城市物質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為城市提供物質保障和服務﹔四是環境要優美,保証市容市貌的整潔衛生,維持環境秩序,改善人居環境,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的協調平衡,創造優美的城市環境,達到城市自然環境和人造環境的高度統一﹔五是生活要舒適,重視對人的關懷,實現社會的和諧和生活的幸福,為城市生活賦予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基准,既滿足人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又提高人的素質、啟發人的本能,充分體現城市化的人類成果﹔六是治安要穩定,消除暴力、毒品對人的危害,維護社會秩序,社會安定,人們有安全感,進而輕鬆愉快地投身於城市生活。

(二)理順管理體制。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制定相應的城市管理標准,避免法律實施過程中的超范圍執法。制定《城市管理法》,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切實解決不同程度存在的部門職能交叉、條塊分割、職責不清、協調不力的問題,形成統一、協調、高效的城市管理系統。城市管理體制可採取兩種辦法理順,一是剝離工商、公安交警、住建、環保等部門有關城市管理職能進行整合,賦予城市管理局管理城市職能職責,由城市管理局一家承擔,解決“九龍治水”的問題﹔二是明確有關部門城市管理部門職能職責,由工商部門負責管理亂擺攤子和亂貼廣告,由公安交警部門負責管理亂停車子和亂穿公路,由住建部門負責管理亂修亂建,由環保部門負責管理環境衛生,由社區負責提升市民素質,不再保留城市管理局。

(三)提升執法水平。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必須高度重視隊伍建設,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素質。提高執法人員素質,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帶頭依法行政,樹立法大於權、法高於行政的觀念,就能對社會成員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行為起著示范、導向和轉化作用。錄用城市管理行政執行人員要嚴格標准、公開競爭、擇優錄用,讓那些素質好、懂法律和專業技術的人員進入執法隊伍中,把那些不合格的人員清理出去,形成“強者上、平著讓﹔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競爭機制。於此同時,倡導文明執法,推行“人性化”執法“親民型”管理的執法模式。“人性化”執法,就是堅持以認為本,認真聽取行政相對人的意見建議,充分尊重其人格,切實維護其權利,給予其人文關懷,促使其自覺自願參與城市管理。“親民型”管理,就是以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為出發點,以一切依靠群眾,充分發動群眾為工作方法。在爭取大多數群眾支持和認同的基礎上,嚴格執法、規范執法、秉公執法、文明執法。

(四)提高市民素質。通過多種渠道,採取多樣形式,在廣大市民中廣泛開展城管法律法規、健康文明知識等宣傳活動,普及城市知識。積極開展城管服務進社區,拉近城管與市民的距離,打造城管與市民互動平台。通過“多角度、深層次、立體化、全方位”的宣傳,使城市管理深入人心,切實提高市民文明素質。

(五)加強執法保障。健全對行政執法人員的人身保障,財產保障制度,明確城管執法人員在遭遇暴力抗法時的依照公務員制度,加大對威脅行政執法人員,財產安全的各種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以使城管行政執法人員能夠放心大膽地投入工作,積極主動地提高行政執法活動的效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謝磊)
相關專題
· 問題研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