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笛
習總書記在“8 19”講話中指出,做好輿論引導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時、度、效。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社會輿論模式和組織動員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採用傳統的輿論引導方法已經無法適應時代對輿論引導工作的新要求。現實和時代都要求輿論引導工作要准確掌握五個關鍵點,把握好“時、度、效”,努力提升科學化水平。
“識時務”——全面掌握輿論態勢。實施有效輿論引導的前提是全面了解事件情況及輿論態勢,正確認識事件發生的各方面因素。在實際工作中,要全面掌握社會面、傳統媒體和網絡各渠道的輿情信息,精確把握社會面中的潛輿論、媒體面的輿情形勢和網絡中的苗頭突發輿情。首先是掌握社會面輿情,通過在日常工作中廣泛接觸群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地聚攏社會面輿情。其次是掌握傳統媒體輿情,通過定期查閱、統計等手段,准確掌握報紙、刊物、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中的輿論熱點問題。最后也是比較重要的是掌握網絡輿情,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自媒體”技術的流行,網絡已成為輿論引導工作的重要陣地,要堅持全天候監看、定期匯總網絡輿情形勢,全面掌握完整輿論態勢。
“看時機”——客觀分析發展趨勢。及時有效的輿論引導要把握好時機,要在掌握科學研判方法進行正確預測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及時掌握輿情形勢、快速研判反應、持續有效追蹤,掌握主動權、話語權、主導權,尤其是要做好真實准確、總體形勢、潛在風險、發展趨勢和應對對策五個研判環節。首先通過信息追認、多方比較、查找信息源、調查分析等方式對真實性進行鑒別。再充分掌握各項數據,准確把握社會思想領域特別是意識形態發展的總體情況。要注意掌握事件的潛在風險,做到防范於未然。從社會輿情熱點、網絡輿情走勢、網上代表性觀點、傳統媒體報道重點等方面,對輿情發展趨勢進行估計和預測。最后,從輿論引導、工作舉措、新聞應急、網絡發言等方面提出決策參考。
“懂時令”——提前謀劃引導策略。輿論引導工作根據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社會關注熱點,實施不同的引導策略。因此,要提前謀劃輿論引導策略,運用各種傳播手段,有效引導社會關注、解疑釋惑、化解矛盾、服務群眾。例如,在春節、國慶等節日期間,社會應營造喜慶熱烈的氛圍,需要提前通過調查,掌握群眾節日需求,通過組織春節廟會、國慶假日消費節等活動,並安排群眾喜聞樂見的小游戲、小節目,在報紙、電視、政務微博、政務微信中廣泛宣傳活動的相關信息,吸引大家參加,引導社會形成良性氛圍。同時,通過輿情監測等工作手段,加強對社會面、傳統媒體、網絡媒體情況的綜合掌握,及時快速有效應對突發、苗頭性負面輿論,澄清事實、遏制謠言,形成積極健康的輿論環境。
“糾准度”——准確把握各個節點。各個環節輿論引導工作的開展都要切准時機,准確掌握社會面關注點、轉折點和峰值點,並適時開展相應的工作。首先,要對輿情發展趨勢進行估計和預測,通過分析社會關注熱點、網絡輿情走勢、網上代表性觀點、傳統媒體報道重點等方面情況,確定事件所處於的各個發展階段,尤其要注意把握好抓住事初、事中、事后等關鍵節點,增強輿論引導藝術,通過事件發布、信息傳播、觀點引導等工作手段,將事件的原因、經過等要素以全媒體手段進行公開發布,使事實真相和官方聲音以更快的速度、更廣的范圍傳遞到公眾,以積極正面的觀點對受眾進行引導,調控輿論環境,釋放正能量。
“求速度”——快速處理突發事件。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關鍵在速度和效率,應在及時掌握突發事件基本情況的前提下,第一時間准確地進行報道,抑制謠言傳播的空間,維護社會穩定和人心安定,在第一時間掌握話語權,排解萌芽中的非理性輿論壓力,及時遏制謠言、穩定情緒,為快速處理矛盾、科學決策提供基礎。突發事件發生后,就會引起社會公眾對事件發生的起因、過程、危害等十分關心,同時對調查過程、善后工作以及處理結果也密切關注。因此,要做好突發公共事件核心議題、次生議題的分級動態引導,根據各個階段輿論發展動態,針對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熱點議題,提高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制定突發事件新聞應急預案,形成日常監控預警、突發快速處置、全媒體輿論引導的工作機制,提高對突發事件的前瞻性、預判力,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增精度”——培育專業人才隊伍。人才是開展輿論引導工作的基礎,要培育精通情況調查、輿情分析和輿論引導專業隊伍,開展富有成效的工作。情況調查工作要針對不同的收集對象,運用不同的收集方法,確保情況調查的及時准確性,因此要通過直接服務群眾的身邊人,及時傳遞社會輿情熱點,建立專職、兼職輿情信息員隊伍,在社區、企業、學校等基層單位,聘任輿情信息員、設立直報點,在走街串戶、為民服務中獲取群眾訴求。輿情分析和輿論工作要求科學性和嚴謹性,要通過建立輿情分析專業隊伍,在借助“外腦”的同時,通過加強培訓、模擬訓練、實戰演練等方式,提升專業化水平,培養宣傳干部中的“輿情分析師”和“輿論引導師”。
“見成效”——弘揚清風正氣氛圍。人們常說,“苦不怕累不怕,就怕單位風氣差”。風氣是一種軟實力。風氣好,就能出人才、出業績,人人受益﹔風氣不好,就會滋長歪風、出現邪氣,人人受害。風氣問題事關人民的切身利益,受到普遍關注。有些人一方面期盼能在風清氣正的環境裡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又不自覺地助長一些不良風氣,這種傾向需要引起高度警覺。在近期,東城區通過社會面、網絡等渠道對居民發放調查問卷中顯示,74.7%以上的被訪居民認為當前黨政部門能積極主動聽取民眾聲音﹔30.4%的被訪者認為民眾向黨和政府提出意見建議的“渠道多,而且暢通”﹔29.4%的被訪居民認為向黨政部門反映問題或提出意見建議后一般結果是“有,而且很快回應”﹔83.7%的被訪居民滿意東城區黨政部門暢通社情民意方面的工作。
“把療效”——澄清事實引導輿論。進一步加大網絡輿情監測工作力度,重要輿情形成監測報告,及時轉請相關地方和部門關注、回應,以事實說話,避免空洞說教,真正起到正面引導作用是輿情出現工作時的重中之重。今年以來,東城區共發現、收集網絡有關環境建設、醫療衛生等負面輿情事件 12起,通過第一時間發現、研判、處置、發聲,負面輿情得以有效掌控,發揮了輿論引導工作服務科學發展的積極作用。
“促長效”——形成常態工作機制。輿論引導工作關鍵要建立常態化的工作機制,保証形成穩定、健康的工作局面。一是建立全覆蓋收集機制。二是建立輿情信息匯集聯席會議制度和區、街道兩級研判機制。三是建立輿論引導機制,制定突發事件新聞應急預案,形成日常監控預警、突發快速處置、全媒體輿論引導的工作機制。四是建立服務決策機制。五是建立全媒體引導機制。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東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新聞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