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描繪全面深化改革“路線圖”,部署“五位一體”全方位改革,開啟新的改革機遇窗口,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為幫助廣大官兵掌握全會的精髓要義,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我們將陸續邀請專家學者走進基層部隊,圍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時代背景、歷史意義和戰略部署等,面對面地向官兵講清全面深化改革為什麼改、改什麼、怎麼改,講解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並就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開展互動交流,有針對性地搞好析事明理,化解思想困惑,提高官兵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導官兵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貢獻智慧力量。
11月18日,黨的十八大代表、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教授應邀來到武警8644部隊,向官兵宣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並對大家關心的話題進行現場解答。
今天,我們將此次宣講活動互動環節部分內容摘錄出來,以饗讀者。
與政工干部談“三個自信”——
對一些噪音雜音要主動批駁
武警8644部隊政委陳亞龍:今天講座的主題是為何要全面深化改革。提到改革,有句話家喻戶曉,叫“摸著石頭過河”,就是在大膽試、大膽闖的過程中摸索規律。35年改革開放實踐,我們黨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我在給官兵授課時曾說過,大家要珍惜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地支持全面深化改革。請胡教授談談您對改革的看法。
胡鞍鋼:陳政委剛才講的我深有同感。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中國大踏步趕上世界步伐的法寶。35年前,中國改革大幕從最落后的、人口數量最多的農村掀開,以漸進式改革方式積小勝為大勝,真正找到了解放十幾億人民生產力的方式和途徑,35年的改革成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
從世界范圍來看,中國改革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可以說,當代中國是世界上的“改革國家”,改革已持續了35年,還將持續更長時間,社會主義制度也得以不斷完善和發展﹔也可以說,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的“改革執政黨”,決不墨守成規,不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還可以說,中國社會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改革社會”,十幾億人民成為改革的主體、創新的主體,又成為改革紅利的受益者、創新紅利的分享者,這些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的億萬微創新,最終匯集成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創新。
政治處主任陰開旺:對於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我們有目共睹,但時常也有一些來自國內外的噪音、雜音質疑改革開放。對此,我們在開展學習教育活動時,主動予以批駁,請胡教授為官兵進一步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胡鞍鋼:的確如此。盡管中國改革開放取得歷史性的偉大進步,但少數西方媒體和學者將中國的經濟改革故意丑化歪曲為“自由市場經濟加一黨專政”等,除了國際上“幾隻蒼蠅嗡嗡叫”外,國內也有一小股人制造否定改革的奇談怪論,如“改革停滯論”“強政府弱市場論”等,這些論點既缺乏實事求是精神,更缺乏起碼的專業素養,故意將改革進程中不可避免的各種問題、矛盾擴大化,以片面性替代全面性,以支流替代主流,進而否定中國改革開放的政治方向,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其用心之險惡,值得我們高度警惕。
面對各種外部干擾,我們更要增強“三個自信”,堅持改革開放的政治方向,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確保改革正確的方向。實踐証明,隻有政治方向選擇正確,道路走對了,我們才能取得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避免顛覆性的重大決策失誤,避免發生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式的惡性后果。
與退伍老兵談就業創業——
抓住三中全會帶來的歷史機遇
六連戰士代起靈:胡教授您好,我來自浙江寧波,即將退伍返鄉。最近一段時間,我們老兵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離隊后的出路。打工或者創業,大家都有自己的夢想,但有時也有些迷茫。我想請胡教授為我們指點一下迷津。
胡鞍鋼:我們常說,部隊是一所大學校。歷經磨礪,你們即將從這裡畢業,走入社會。一定要樹立信心,退伍軍人有自身優勢,能吃苦、守紀律、執行力強。現在中國私營企業已超過1000萬家。有許多企業家都曾當過兵、扛過槍,別的不說,就說大家耳熟能詳的,像聯想創始人柳傳志、華為老總任正非等等,他們都是抓住了改革開放帶來的難得機遇,創造了屬於自己,也屬於時代的奇跡。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掀開了新的一輪改革熱潮,這裡面蘊藏著無數機會,如果你努力、執著,趁勢而上,你有可能就是下一個創業者、企業家,還可能成為柳傳志、任正非式的商界精英。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創業舞台、創新舞台,我希望大家都能有創業、創新的雄心壯志。
七連戰士俞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促進就業創業方面推出了一些新舉措,請胡教授為我們解讀一下。
胡鞍鋼:我認為有兩點特別值得關注。一是鼓勵創業,強調要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於創業”的新機制。那麼,鼓勵創業就絕不再是一句空話。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國務院已推出一系列簡政放權舉措,比如改革工商登記制度,大幅降低創業門檻,這些都是改革新釋放出來的信號。三中全會在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時,提出“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決定》全文也始終體現了這個理念,像明確非公有制經濟和公有制經濟一樣重要,也就是說國企和民企不再有“老大”和“老二”之分﹔還提出“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要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這些舉措都大大有利於大家創業,相信圓“創業夢”會更容易了。
第二個值得關注的,就是在就業這塊,強調要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等一切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我認為這個承諾是很鼓舞人心的,尤其是為農村籍退伍戰士提供更多新的發展空間和上升渠道。預計國家會陸續出台一些政策和規定,為實現就業平等提供機制保障。
與農村籍官兵談城鄉一體化——
農民將更多分享現代化成果
汽車連士官郭明臣:胡教授您好,我來自山西臨汾,家在城郊。這兩年家鄉變化很大,越來越漂亮,我上次回鄉探親差點都找不到家門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鄉親們都很關注,想請您解讀一下。
胡鞍鋼:在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城鄉差距方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了具體的部署。我認為其中有兩點是關鍵,一是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也就是說一件商品或生產要素,無論是城市的,還是農村的,都按照價值規律進行平等交換,取消工農產品之間的“剪刀差”。
第二點就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這是很有歷史意義的。農民取得城市戶口以后,將與原城市居民一樣,盡同樣的義務,享受同等權利,一樣被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
八連連長胡緒偉:我老家是河南鄭州農村的,這次三中全會提出,要“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請問胡教授,這個新提法該如何理解?
胡鞍鋼: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不是要分給農民什麼新財產,而是要讓法律賦予農民的財產權利得到更好的實現和保障。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資產價值不斷顯現,不能征完地后隻給農民一點經濟補償、一個城鎮戶口,這是不公平的。
點評
立足於“識” 著眼於“行”
武警8644部隊部隊長李平:聽完講座,作為今天活動的主持人,我感受頗深。胡教授通過鮮活的事例、翔實的數據、生動的語言,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宣講,引導官兵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正確理解改革部署,非常有意義。
我們學習貫徹好全會精神,既要立足於“識”,又要著眼於“行”,全體官兵一定要自覺把學習貫徹熱情轉化為實現強軍目標的強大動力,推動部隊建設再上新台階,堅決完成好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