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王文杰:淺談領導干部的執政意識與擔當精神

2015年01月23日09:13   來源:前線網

原標題:淺談領導干部的執政意識與擔當精神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階段,改革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發揮好黨員領導干部帶頭作用,增強執政意識和擔當精神,是領導干部的一項重要課題。
 

  對領導干部缺乏執政意識與擔當精神的剖析
 

  什麼是執政意識?執政意識是黨執政能力的思想基礎,就是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履職盡責,克己奉公。什麼是擔當精神?擔當精神就是敢於碰硬、敢於擔責、敢於作為。對於領導干部來說,是敢為人先,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還是被動消極,不作為,不進取,無視自己的責任、組織的重托和群眾的信任,得過且過,這是是否具在執政意識與擔當精神的分野。

  當前,在一些領導干部中存在著缺乏執政意識與擔當精神的錯誤觀念。分析其原因:

  一是部分領導干部認為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得越多越容易出錯。當前,中央加大反腐力度,一些領導干部出現了抵觸和逆反心理,錯誤地把反腐作為“為官不為”的借口,抱著“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錯誤態度,對黨的事業不負責,對群眾的期待不關切,因噎廢食。

  二是守攤子、當和尚思想作祟。在一些領導干部的意識裡,干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部分同志存在船到碼頭車到站,守攤子的思想,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革命自有后來人”,多我不多,少我不少。

  三是個人利益至上,工作患得患失。一部分領導干部干工作一心想著提拔,當個人目標達不到時就消極怠工,不思進取。干事業講條件,做工作講待遇,失去了一名黨員干部應有的胸懷。一些領導干部看到別人發財了、致富了,感到自己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失落了,頹廢了,不思進取,不再擔當,以敷衍的心態做事。
 

  缺乏執政意識與擔當精神的危害
 

  缺乏執政意識與擔當精神,不僅影響領導干部個人前途,事業前景,也將影響整個社會風氣,進而危及黨的執政地位,斷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民間有句順口溜: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因此,黨員領導干部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整個社會風氣帶來影響,產生示范效應。在政治生態系統中,每個領導干部都是環境的一部分,領導干部怎樣,環境就怎樣。黨員領導干部“從我做起”敢於擔當,增強執政意識,實現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新超越,才能引領社會風氣月朗風清。

  反之,如果領導干部精神不在狀態,不敢擔當,不願作為,表現出來的消極被動狀態,將會像牛皮癬一樣傳染給普通黨員和廣大群眾,社會風氣將萎靡不振,消極不前。

  作風建設事關黨的執政地位,是執政黨建設的關鍵內容,如果我們黨的領導干部是由一群缺乏執政意識與擔當精神的人員組成的,試想,這樣的黨,還有何戰斗力,有何生命力?

  “創業難,守業更難”,執政越久,政權面臨的問題就越多、危險越大。上世紀90年代,前蘇聯、東歐的共產黨政權,就是因作風不實,最終土崩瓦解。因此,隻有增強執政意識,具有擔當精神,才能使執政黨永葆青春。反之,工作上不在狀態,沒有激情,事業上得過且過,沒有進取精神和創新意識,當“太平官”,日積月累,必將危及黨的執政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需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共產黨人不斷接力,不斷奮斗的事業,黨員領導干部這支隊伍的精神面貌好壞,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作風的優劣,直接決定了我們的事業能否取得成功。毛澤東同志說過,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性的因素。當前國內外各種矛盾日益復雜,長期積累的矛盾沒有解決,新的矛盾又出現,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沒有一群具有強烈的執政意識和擔當精神的領導干部隊伍,將斷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當前,首都各行業各部門改革發展的任務都異常繁重和艱巨。沒有一支具有強烈擔當精神的干部隊伍,必將影響職能作用的發揮,難以為首都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提供優質的服務。
 

  增強領導干部執政意識與擔當精神的幾點思考
 

  增強領導干部執政意識與擔當精神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本質要求。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是共產黨的本質屬性。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先進性是共產黨千錘百煉的優秀品格,無數優秀共產黨人始終在實踐這種先進性。今天,體現這種先進性,一個最重要的方面就是領導干部的執政意識與擔當精神,要以“舍我其誰”的追求來干事創業。

  增強領導干部執政意識與擔當精神是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的戰略選擇。黨的事業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事業,也是每一個領導干部的事業。碌碌無為無助於甚至有損於黨的事業。“兩個百年”目標的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旺發達,不能“等靠要”,而是要靠提升黨員領導干部的精氣神,增強執政意識,發揚擔當精神來推動,來實現。事業興旺,系於干部。

  增強領導干部執政意識與擔當精神是應對世界格局變化與我國改革發展新時期面臨挑戰的現實需要。當前,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我國也處於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攻堅時期和矛盾凸顯期。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繁重任務,隻有增強領導干部執政意識與擔當精神,才能攻堅克難,順利推進各項改革工作,取得改革成效,贏得群眾擁護支持。

  增強領導干部執政意識與擔當精神,首先要解決好精神懈怠的思想認識問題。通過思想教育,破除部分領導干部的錯誤認識,讓領導干部思想“保鮮”,不生鏽,不退化。同時,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領導干部率先垂范,在行動上“保先”,這樣,黨的事業才能“保險”。

  執政能力建設是黨執政后的一項根本建設。化解能力不足的危險,要加強學習型政黨建設,不斷適應改革發展新形勢對我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戰。打鐵先要自身硬。執政意識與擔當精神需要領導能力做支撐,領導干部要帶頭學習,終身學習。

  加強制度建設與監督,激勵敢做善為,約束不作為。以改革和完善選人用人機制為基礎,把各方面優秀干部及時發現出來、合理使用起來,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

  以績效考核為抓手,構建一套科學完備的考核評價體系,發揮制度的根本性作用。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首問責任制、服務承諾制、辦事時限制、文件備案制、效能考核制、信訪接待制、領導包案制等一整套科學完備、管用有效的制度。

  以強化監督為保障,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強化外部監督,給那些習慣“混日子”的領導干部套上“緊箍咒”,讓不作為者主動作為起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前線》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