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汪紅偉:我國軍事外交文化理念的四個轉變

2015年01月23日09:16   來源:前線網

原標題:我國軍事外交文化理念的四個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文化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多個領域,特別是在論述國防和軍隊建設時指出要大力發展弘揚先進軍事文化。回顧中國軍事外交65年,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我們始終堅持文化理念,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中國在軍事外交領域不斷超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全方位發展同世界各國的軍事關系,並在許多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仔細研究發現,這種突破與軍事外交中文化理念轉變存在著非常密切的聯系。
 

  從反霸維護和平到促進世界和平
 

  新中國成立之初,堅持反對霸權主義,維護和平。當時的國際環境是,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採取敵視政策。這一時期反對美國霸權主義成為中美軍事關系的基調,圍繞抗美援朝、援越抗法、解放東南沿海島嶼、炮擊金門等重大軍事行動展開。20世紀60年代,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反兩霸”是中國軍事外交的主旋律和對外關系格局的特點。進入70年代,由於蘇聯爭霸野心不斷膨脹,中國軍事外交以反對蘇聯霸權主義為主導,打擊蘇聯全球性霸權主義的戰略意圖。同時,保持與第三世界國家的軍事往來,支持他們反帝、反殖、反霸的正義斗爭。特別是,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在國際裁軍與軍控問題上,揭露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假裁軍、真擴張”的面目。總之,回顧改革開放前30年,反對霸權主義,維護和平是中國軍事外交中文化理念的主基調。

  改革開放后,中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軍事交往新格局。80年代中期以后,為經濟建設創造一個和平環境,加強中印之間磋商與合作。同時,中蘇邊境裁軍談判取得順利進展。冷戰結束后,軍事外交以“新安全觀”為指導,中國以積極務實的態度繼續參加聯合國維和領域的活動,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積極貢獻。進入新世紀,面對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中國政府於2008年派遣海軍艦艇編隊赴亞丁灣、索馬裡海域實施護航。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仍面臨多元復雜的安全威脅和挑戰。既有美國深化亞太軍事同盟﹔也有個別鄰國在涉及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上採取使問題復雜化、擴大化的舉動。2013年10月,習近平明確指出,周邊外交要謀大勢、講戰略、重運籌,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爭取良好的周邊環境成了軍事外交的主要任務。2014年6月28日,習近平發表了題為《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設合作共贏美好世界》的主旨講話,提出了堅持主權平等、堅持共同安全、堅持共同發展、堅持合作共贏、堅持包容互鑒、堅持公平正義的“六個堅持”主張。總之,改革開放后的36年,和平的文化理念不斷拓展到我軍對外交往的各個領域,這些軍事外交的努力都是和平理念的生動體現和真實寫照。

  和平理念作為中國軍事外交的基本價值取向,雖然各個時期表現方式不同,但它始終貫穿了中國軍事外交的發展歷程,並由國家層面向全球層面擴展,由被動應對到積極主動,實現從反霸維護和平向促進世界和平的理念轉變。
 

  從雙邊發展到世界共同發展
 

  新中國成立之初,在軍事外交中的發展主要體現與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雙邊關系上。一方面,蘇聯向中國派遣大批軍事專家和顧問,中國向蘇聯派遣了大批軍事留學生,學習蘇聯在國防和軍隊建設方面的經驗﹔另一方面,從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我軍先后對越南、朝鮮、古巴、老撾、阿爾巴尼亞等友好國家派來的各類軍事學員進行了培訓。到了60年代,雙邊關系的發展理念有所突破,但更多地體現單向性,主要是支持抗美救國戰爭,向支援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為重點的第三世界友好國家提供軍事援助。70年代初,軍事外交不斷向美國、西歐等西方國家延伸,先后與意大利、加拿大、英國、奧地利、西德、希臘、芬蘭和比利時等西方國家建立了軍事關系。但回顧改革開放前30年,中國軍事外交的發展理念更多體現在雙邊發展上。

  改革開放后,中國除同大國努力拓展軍事交往外,也同其他各國加強軍事外交。雖然其發展理念更多體現在雙邊發展上,但發展的形式上發生了變化。中國不斷從美、英、法等國引進先進的武器裝備技術。進入90年代,軍事外交在保持雙邊發展理念的基礎上,不斷向世界共同發展的理念轉變。進入新世紀,中國開展對外軍事交流的內容日趨豐富,領域逐步擴大,形式更加靈活多樣。通過我軍高層的友好訪問以及總部、各大軍區、各軍兵種和軍事院校等單位外派軍官出國參觀考察,這些既為全方位推進中國與世界各國軍隊的交流與合作搭建了平台,也為開展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努力為推進中國特色的新軍事變革和世界共同發展做出了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軍事外交堅持內引外聯、廣搭平台,與外軍在專業交流、院校教育、人員培訓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圍繞海上作戰、特種作戰、反恐、反海盜、緊急救援等課題開展十余次中外軍隊聯演聯訓,取得許多新突破。

  中國軍事外交中注重發展理念,從涉及對象上看,由改革開放前,主要在蘇聯、越南等社會主義國家中樹立相互發展的理念。到70年代初,中國軍事外交中的發展理念擴展到美、英、法等西方國家。顯然,中國軍事外交中發展理念的影響范圍在不斷擴大。從涉及內容上看,中國軍事外交中由注重“技術”向“技術”、“人才”並重的發展理念轉變。從影響范圍上看,從國家層面向部隊、院校等多層面滲透,從軍隊領導人、軍種領導人、專業部門負責人等不同層級人員交往頻繁到基層一線官兵延伸,影響范圍更加深遠,認同程度不斷加深。
 

  從工具性安全合作到共同安全合作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一直面臨外部勢力軍事威脅的壓力,中國參與國際安全合作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外敵入侵,維護國家的領土和主權安全。比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核心實際上又是防止美國利用日本對中國進行侵略的問題。因此,這一階段的安全合作的方式體現出工具的性質。20世紀70年代,中美之間簽訂的《中美建交公報》、《上海公報》等公報雖不具有結盟性質,但其旨在通過改善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軍事關系,反對蘇聯霸權主義戰略,從而達到國家之間權力平衡的軍事交往策略。同樣,與中蘇軍事關系一樣,具有工具性合作的性質。

  進入80年代中期,根據國際國內形勢,中國軍事外交摒棄了這種聯合一方、反對第三方的傳統安全合作模式,謀求與世界各國都發展友好合作的軍事關系。中國不但建立了與美國、蘇聯等大國的安全防務磋商機制,還發展了同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的軍事安全對話機制。

  冷戰結束后,面對變幻的國際局勢,為了打破西方“制裁”,推動與各大國建立面向21世紀的新型軍事合作關系。以互信為基礎的多邊安全合作逐步取代以遏制和力量平衡為基礎的冷戰安全合作模式,形成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一方面,加強地區安全合作,建立信任措施。多次參加亞太地區多邊安全會議、亞太地區防衛當局官員論壇、東盟地區論壇會議等多邊安全研討會活動。另一方面,“9·11”事件后,加強反恐怖主義合作。

  進入新世紀,在保持地區的安全對話合作的同時,加強了海上安全對話與合作。比如,2008年12月26日中國派遣海軍艦艇編隊赴亞丁灣、索馬裡海域實施護航。此外,在中外聯演聯訓方面加強合作。截至2010年12月,我軍已與外軍舉行44次聯演聯訓。

  總之,這種合作理念從工具安全合作到共同安全合作轉化,是以不減少成員的安全感為基本前提,而重在增進各國軍事間的相互了解與信任。這種轉化,一方面是基於主權平等的真正意義上的軍事合作,其內容符合所有成員和整個地區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這種安全合作的發展又基於全球化條件下國家安全利益的趨同。
 

  確立和平、發展、合作三位一體的和諧理念
 

  中國軍事外交中的和諧理念就是“和平、發展、合作” 的綜合表述。反映在實踐中,和諧理念就是“和諧世界”、“和諧地區”以及“和諧雙邊”等分目標的建設上。

  在建設“和諧世界”方面,積極參與裁軍、軍控進程,維護世界和平。比如,2008年2月12日中國與俄羅斯在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全體會議上共同倡導反對《外空武器化條約》。同時,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和人道主義援助。截至2010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有1955名官兵在9個聯合國任務區遂行維和任務,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建設“和諧地區”主要體現在周邊、中亞、東亞等三個方面:一是建設“和諧周邊”。我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等國徹底解決了陸地邊界爭端,建立了良好的軍事互信。二是建設“和諧中亞”。中國政府積極參加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的多邊合作。2009年以來,上海合作組織安全領域合作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三是建設“和諧東亞”。中國高度重視東盟地區論壇的作用。2008年3月,主辦首次中國與東盟高級防務學者對話。

  和諧理念也不同程度地體現在一系列中國雙邊軍事外交實踐中。一方面,在對美軍事關系上,近年來,中美在反恐、防擴散、海上安全、人道主義救援減災等領域的軍事交流和合作不斷深入。另一方面,在對俄軍事關系上,將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提升到一個新層次。比如,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五國簽署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互信的協定,五國邊界成為和平、安寧的邊界。

  由此可見,中國軍事外交中的和諧理念,一方面突出安全的共性、普遍性,強調國家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合作、相互依賴,國家的安全維護應該通過共同合作來實現﹔另一方面也承認差異性、多樣性和矛盾性,以控制威脅為主要目標,中國軍事外交努力消除產生威脅根源,以實現各國間互利合作。

  綜上所述,中國軍事外交中具有濃重的文化理念及其價值取向。這種文化理念在中國軍事外交中集中表現為:一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防御性的國防政策是中國軍事外交的基本原則,也是其文化理念調整和實施的終極動因。無論是和平、發展、合作,還是和諧理念,國家利益、國防軍隊建設、世界和平與發展是中國軍事外交文化理念的基本價值原點。二是除正義、互信等其他文化理念外,和平、發展、合作、和諧理念構成中國軍事外交的主要文化理念,這些理念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共同推動中國軍事外交的健康發展。三是對冷戰思維的徹底摒棄,是適應世界發展趨勢的文化理念。四是強調國家安全要以國際安全為依托,將國家安全與國際安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樹立各國普遍安全和全人類共同安全的文化思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前線》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