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在1992年10月19日黨的十四屆一中全會的講話中,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鄧小平同志最近強調,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制度,也是最便利的制度,最合理的制度,永遠不能丟。對於這個問題,一段時間以來,我們講得少了。鄧小平同志的這個指示很重要很及時,希望同志們好好領會,認真貫徹執行。”永遠不能丟掉民主集中制這一根本制度,在黨的十八大以后更加鮮明地體現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的治國理政實踐中。
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最大的制度優勢
習近平同志十分重視民主集中制對於我們黨發展的現實意義。早在2012年6月28日在全國創先爭優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他就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它正確規范了黨內政治生活、處理黨內關系的基本准則,是反映、體現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利益與願望,保証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正確制定和執行的科學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因此,這是我們黨最大的制度優勢。”我們黨的制度有千條萬條,最根本的就是民主集中制。可以說,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區別於任何其他非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最本質的地方。
民主集中制使我們黨能夠有一個堅強有力的中央領導集體,始終帶領全國人民破浪前行。1981年11月13日,鄧小平在會見南斯拉夫《信使報》記者達拉·雅奈科維奇時說:“中國自從粉碎‘四人幫’以后,強調的是集體領導。特別是1978年12月召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根據毛澤東思想的原則,實事求是地分析中國的新情況,提出新問題,是有些新東西。這些東西是我們集體討論、集體決定的。當然,也不否認個人的作用,比如說我個人在裡面起了我自己應該起的作用。許多具體政策、具體問題,有的是這個同志提出的,有的是那個同志提出的,並不都是我一個人提出的。可以這樣說,問題都是經過集體討論,最后是集體決定的。”這樣一個中央領導集體能夠充分凝聚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各位成員的智慧,能夠凝聚各級領導干部的智慧,也能夠凝聚全黨的智慧。2013年3月,習近平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有一個既有分工又有協作的中央領導集體,有一套比較有效的工作機制,大家各負其責,共同把工作做好。”民主集中制原則在我們的干部選拔中體現的很充分,使我們黨能夠把最優秀的人才選入中央領導集體,正如習近平所說:“我們現在的干部遴選機制也是一級一級的,比如,我在農村干過,擔任過大隊黨支部書記,在縣、市、省、中央都工作過。”一級一級的遴選機制既經受了人民的選擇,也經受了黨的考驗。
民主集中制使我們黨能夠不斷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並切實貫徹執行,始終沿著光明的道路發展。2014年9月5日,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指出:“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國家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的基本原則。”這一制度使我們“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証國家統一高效組織推進各項事業。”依靠這樣一個科學的制度,改革開放以來的37年,我們黨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如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使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37年來,我們黨提出了一個又一個切實可行的戰略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十八大以后,習近平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遠大目標。由於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礎之上,迄今為止所有的目標都已經實現並且超額實現。2014年底,我國GDP已經超過6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GDP也已經超過7000美元。
堅持民主集中制完善黨和國家領導體制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在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推進從嚴治黨的過程中,始終把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放在突出位置來看待,把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抓。
要把民主集中制原則貫徹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過程,使黨和國家領導體制充分展現出民主集中制特有的優越性。長期以來,學界有一種觀點認為,民主集中制是被歷史証明封閉落后的制度,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要拋棄這一“落后的制度”。實際上並非如此,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完善黨和國家領導體制,堅持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規范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干部職責權限,科學配置黨政部門及內設機構權力和職能,明確職責定位和工作任務。”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離開了民主集中制,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會走向不歸之路,會給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帶來巨大損害。中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始終是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的現代化。西方國家由於其政治體制的缺陷,無法實行民主基礎上的集中,於是利益集團綁架政治的現象比比皆是,造成決策效率低下,形成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講的“民主已死”的局面。托尼·布萊爾2014年12月4日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坦言:“現代治國面臨一道離奇的悖論:要滿足公眾日益提升的需求,改革必不可少,但公眾很容易被動員起來反對這些改革。所以,在變革面前,西方政治家們往往退避三舍,導致選民對民主政治的進程大失所望。”無獨有偶,2014年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尼爾·弗格森出版的《大退化:制度如何衰敗以及經濟如何衰亡》一書在美英等國引起強烈反響,書中弗格森強調三權分立的西方議會制度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大,“在西方政治家看來,‘民主’就是人們在投票箱投票,是人們選出代表發表演說,是在大禮堂進行選舉。但是,僅憑借這些還無法讓民主從天而降。”大禮堂式的選舉帶來的是利益的分裂、社會的斷裂,整個國家形成不了共識。
要把民主集中制原則貫徹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成為體現民主集中制原則最重要的基石。2012年 12月,習近平同志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要按照憲法確立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國家政權體制和活動准則,實行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實行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協調,保証國家機關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保証國家機關統一有效組織各項事業。”2014年9月5日,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再次指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原則的現實體現,它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這一權力結構就是民主與集中的有機統一﹔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它是人民民主意志的權威表達和集中實現﹔國家機關實行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協調,既有民主基礎上的分工又有集中基礎上的協調。
要把民主集中制原則貫徹到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之中,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具體制度,包括黨內民主的機制化和程序化、集中過程的規范化和標准化等。十八大以來,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在這個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3年中央發布的《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綱要(2013—2017)》就強調民主集中制要具體化。《綱要》提出:“抓緊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具體制度,著力構建黨內民主制度體系,切實推動民主集中制具體化、程序化,真正把民主集中制重大原則落到實處”。2014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再次闡述了民主集中制制度的具體化。會議強調,黨的組織制度改革,重點是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嚴格黨內生活,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黨內民主制度體系。民主集中制如何具體化?最根本的就是構建黨內民主制度體系,包括黨內選舉制度體系、民主決策制度體系、民主監督制度體系等,把黨內民主制度體系作為民主集中制最重要的具體制度體系加以構建。
深入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的現實途徑
習近平指出,新形勢下,我們黨的自身建設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要想從容迎接挑戰,就要從多個方面、多個層次上把民主集中制原則貫徹好落實好。
加強民主集中制教育培訓和貫徹執行情況的經常分析和考核評估,通過教育培訓、分析考評,發現好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形成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的方式方法。2013年10月,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印發《關於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切實開好專題民主生活會的通知》。《通知》強調,要堅持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加強民主集中制教育培訓,加強民主集中制貫徹執行情況的經常分析和考核評估,加大民主集中制執行力度,對貫徹執行不力、發生重大偏差和失誤的班子和個人追究責任。這就要求我們深入分析和研究衡量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是否有力的客觀標准,以這一標准來檢驗哪些行為是偏離了民主集中制,哪些行為是失誤問題。有了這樣一個客觀標准,便於我們加強民主集中制貫徹執行情況的分析考核評估。
落實民主集中制原則就要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使請示報告制度成為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的重要制度。2014年1月,習近平在中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民主集中制、黨內組織生活制度等黨的組織制度都非常重要,必須嚴格執行。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都要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請示報告制度是黨的政治紀律的要求,也是民主集中制原則的內在要求。建立嚴格的請示報告制度有助於防止在執行民主集中制過程中的“破窗效應”。如果黨的政治紀律成了擺設,不用請示報告,就會形成“破窗效應”,使黨的章程、原則、制度、部署喪失嚴肅性和權威性,黨就會淪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樂部”,就會造成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干什麼就干什麼的局面。沒有嚴格的請示報告制度,有的干部因此目無組織、目無黨紀,干了什麼、人跑到哪裡去了,組織上都不知道,泥牛入海無消息,有事要找他,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已在國外某一處。
要培養一個自覺踐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和精神的群體,給全黨作出示范帶頭作用。這個群體就應當是黨的高級干部。2013年11月15日,在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激發黨的創造力、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根本保証。民主集中制貫徹得怎麼樣,關鍵看高級干部做得怎麼樣”。高級干部首先要樹立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才敢於說真話,才能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才能夠把民主集中制的要求真正落實到位。其次,嚴肅黨內生活,促使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帶頭執行民主集中制。要加強黨的集體領導制度建設,黨的領導是集體領導,從中央委員會到地方各級組織,實行的是集體領導,集體領導就要堅決反對個人崇拜、個人獨斷專行,更要反對人身依附。2014年1月習近平又指出:“不能把黨組織等同於領導干部個人,對黨盡忠不是對領導干部個人盡忠,黨內不能搞人身依附關系。干部都是黨的干部,不是哪個人的家臣。有的干部信奉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關系、找門路,分析某某是誰的人,某某是誰提拔的,該同誰搞搞關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誰的大腿。”“圈子文化”是破壞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因素,必須給予堅決破除。習近平進一步講,黨內不能搞“三小”和“三門”,“不應當把上下級之間的關系搞成毛澤東同志多次批評過的貓鼠關系,搞成舊社會那種君臣父子關系或幫派關系。黨內決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決不能搞小山頭、小圈子、小團伙那一套,決不能搞門客、門宦、門附那一套,搞這種東西總有一天會出事!有的案件一查處就是一串人,拔出蘿卜帶出泥,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形成了事實上的人身依附關系。”有了小山頭、小圈子、小團伙這一套,有了門客、門宦、門附這類人,事實上的人身依附關系就會使貫徹民主集中制成為一句空話。貫徹民主集中制就要破掉“三小”,打掉“三門”。
(作者: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相關專題 |
· 《前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