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學者專欄
分享

心有靈犀一點通

——毛澤東與李商隱

汪建新

2022年10月09日10:10    

李商隱(約813—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懷慶河內(今河南沁陽)人。19歲以文才得牛黨(編者注:牛黨,通常是指唐末以牛僧孺為首的一批仕人。他們與以李德裕等為首的李黨開展了持續40余年的政治斗爭,史稱牛李黨爭)令狐楚賞識,被招為幕府,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登進士第,曾任弘農縣尉、秘書省校書郎等職。不久,因娶李黨王茂元之女,令狐楚與王茂元是政敵,陷入牛李黨爭的漩渦中。政治上屢受排擠,郁郁寡歡,潦倒終生。后充任幕僚,病死滎陽(今屬河南鄭州)。李商隱是晚唐詩壇的一顆明星,與杜牧齊名,人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存詩600余首。他的詩繼承了李白、李賀的浪漫主義風格,又受杜甫現實主義詩風的影響,創造出深情綿邈、綺麗精工、富於感傷情調和象征暗示色彩的獨特風格,對后代有深遠影響。毛澤東十分喜愛李商隱的詩,欣賞其長於“幻想”的浪漫主義詩風。他特別欣賞李商隱的詠史詩和無題詩,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評論。在毛澤東的詩詞創作中,也可以明顯看到李商隱的影響。

讀李商隱:反復圈畫吟誦

眾所周知,毛澤東喜愛“三李”的詩。他圈畫過的唐詩約600首,其中“三李”詩約200首。在張貽玖開列的《毛澤東評點、圈畫過的中國古典詩詞目錄》中,毛澤東圈畫過的李商隱詩作多達30余首。有些李商隱的詩,毛澤東曾經多次圈畫。比如《賈生》有6處圈畫﹔《北齊二首》《隋宮》和《韓碑》,分別圈畫3至5遍。《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在標題上連畫三圈,圈畫過5遍。《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畫著大圈、小圈。他讀《隨園詩話》時,對楊守和、尹文端集李商隱詩句的對子“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和“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加了圈畫。毛澤東還常以李商隱詩練習書法。

1932年12月,毛澤東在福建長汀養病,與賀子珍常在臥龍北山散步。一次賀子珍被路邊臘梅吸引,招呼毛澤東賞梅,毛澤東望著盛開的朵朵梅花,凌寒競俏,隨口吟誦了兩句詩:“春心樂共花爭發,與君一賞一陶然。”詩的第一句化用了李商隱《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詩的第7句,正是對李商隱的詩句爛熟於心,所以他能隨口化用李商隱的詩句。原詩是:

颯颯東風細雨來,

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

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帘韓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

這首詩寫兩情相悅而又無由溝通的無奈,含蓄委婉,耐人尋味。“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是李商隱的名句,意謂相思之情雖如春花萌發不可抑制,但每次追求總是帶來新的失望,香銷成灰,故說“一寸相思一寸灰”。

1948年4月11日,毛澤東和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機關由陝北向西柏坡轉移途中,來到山西北部的五台山。在游覽五台山塔院寺等地時,毛澤東念了一首葉劍英去年過五台山時寫的詩:

千年古剎千年債,

萬個金身萬姓糧。

打破禪關驚破夢,

未妨仇恨是清狂。

念完,毛澤東說:“他批判了五台山上的菩薩,后一句從李商隱‘未妨惆悵是清狂’借來。”此句出自李商隱的《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

重幃深下莫愁堂,

臥后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

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

未妨惆悵是清狂。

這首詩寫幽居未嫁女子的不幸遭遇,寄托詩人的身世之感。末兩句意謂即使相思無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悵終生。葉劍英將“惆悵”改為“仇恨”,使詩句有了全新的革命色彩。毛澤東能准確指出葉詩化用李商隱詩句的來源,足見他對李商隱詩歌的熟悉程度,可謂爛熟於心。

毛澤東熟讀李商隱不少作品,幾乎是過目成誦。1965年5月,著名史學家周谷城在上海見到毛澤東,他們談古論今。關於舊體詩,他們談到了李商隱。周谷城興之所至,不禁隨口用湖南腔調吟誦起李商隱的七律《馬嵬》。它是寫安祿山之亂后,唐明皇賜死楊貴妃的詠史詩。

海外徒聞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

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

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

不及盧家有莫愁。

但周谷城吟詠時,五、六兩句連吟幾遍,最后兩句咋也記不起來了。毛澤東看到他的神態,便笑著用同樣的湘音接著吟誦:“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兩人隨即開懷大笑。

1965年6月20日,毛澤東在上海與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劉大杰談論古典文學,談到李商隱《賈生》一詩,毛澤東問:“能背出來嗎?”劉大杰立刻將其吟誦了一遍。毛澤東聽罷,喟然嘆道:“寫得好哇!寫得好!”這首詩諷刺漢文帝召見賈誼這樣有才能的人,不向他征詢國家大事,卻問鬼神之道,足見其昏庸。毛澤東對古代詩人作品如此連聲贊嘆其好,是很少見的。

1975年6月,根據中央有關部門的安排,北京大學中文系蘆荻老師為當時患有眼疾的毛澤東讀書。她回憶,有一次給毛澤東讀李商隱詩,讀錯了一字,毛澤東立即讓她停下,進行了糾正,並說:“讀詩的時候,一定要念得准確,記得精確,絲毫不能含糊。”

毛澤東終生喜讀李商隱的詩,晚年視力下降,曾要出版社排大字本。當時人民文學出版社得到通知,趕排《李義山詩文全集》線裝大字本,因要趕時間,所排詩文隨時呈送。1976年9月8日(毛澤東逝世前一天)還送去部分散頁。

毛澤東不僅熟讀李商隱詩歌,還十分關注李商隱的生平。李商隱的生平事跡,牽動著毛澤東的心,史書不能完全滿足他的要求。大約在20世紀50、60年代,他給秘書田家英寫過一信:“蘇雪林著《李義山戀愛事跡考》,請去坊間找一下,看是否可以買到,或者商務印書館有此書?”

評李商隱:不要一概而論

李商隱的詩很注重藝術構思,往往能別出心裁,出奇制勝。取材雖然一般化,但因為從不同角度去處理,能給人異峰突起的感覺。他繼承離騷“連類相從”“環譬以托諷”的傳統,並不斷地加以革新,善於運用象征手法,形成自己的風格。1958年1月16日,毛澤東在南寧會議講話時曾說:“光搞現實主義一面也不好,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我不願看,李白、李賀、李商隱,搞點幻想。”

李商隱寫了許多詠史詩,曲折地對政治問題發表意見。他的詠史詩或以古鑒今,或借古諷今。主要選取歷史上一些貪奢荒淫而亡國禍身的帝王作為諷刺對象,向當時最高統治者提供鑒戒。李商隱的《詠史》詩曾經被毛澤東引用到與親友的談話中,來強調艱苦朴素的生活作風。《詠史》(其二):

歷覽前賢國與家,

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

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

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熏曲,

終古蒼梧哭翠華。

這首詩把歷史興亡的史實概括為“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是對歷朝歷代所作的相對精當的總結,比前人的認識更自覺完整,對當代以及后代都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錦瑟》是李商隱最難索解的作品之一。詩題“錦瑟”,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為題,實是借瑟以隱題的無題詩。詩家素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慨嘆。作者在詩中大量借用庄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玉生煙等典故,採用賦比興手法,運用聯想與想象,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造朦朧的境界,從而借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而又幽約深曲的深思。全詩詞藻華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長,感人至深。歷來解說甚多:有說是寫對女子的愛情的,有說是寫一種叫“錦瑟”的樂器的,有說是為追懷詩人死去的妻子王氏而作的,有說是為傷玄宗而作的,有說是詩人回顧其坎坷一生而作的。《錦瑟》詩曰: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毛澤東對李商隱的《錦瑟》詩讀得十分細致。為了深入賞讀,他細讀了《歷代詩話》中有關“錦瑟”的解釋、考辨,一律畫了密圈。那些圈圈點點就是他讀得極為認真,積極思考的形象注腳。1965年6月20日,毛澤東在上海接見劉大杰教授時,談到李商隱的無題詩,毛澤東說:“無題詩要一分為二,不要一概而論。”

1975年7月的一天,蘆荻給毛澤東讀了《錦瑟》,因為作品深奧難解,蘆荻請教毛澤東怎麼看。毛澤東說:不要做煩瑣地鑽牛角尖的研究,隻要感覺文採非常美,徜徉迷離,給你一種美的享受就行了。這首詩為什麼流傳得這麼久,自有它迷人的魅力。不要整天說它是悼亡還是托言,怎麼說都可以,總之是寄托了作者內心中的一種惆悵。毛澤東的這些真知灼見,跳出千年來喋喋不休的爭論之窠臼,高屋建瓴,自成一家,不僅對賞讀《錦瑟》很有啟發意義,就是對詩歌史上其他“公案”的評判也不無借鑒意義。“詩無達詁”是文學讀解活動的一個重要原則,藝術作品的理解原本就沒有完全統一的標准,可以進行多側面、多層次、多時空的理解和發揮,允許眾說紛紜,可以莫衷一是,不必強求一致。

1975年8月2日,劉大杰為修改自己學術著作《中國文學發展史》,致信毛澤東。他在信中說:“關於李義山的無題詩,說有一部分是政治詩,也有少數是戀愛詩,這樣妥當嗎?”1976年2月12日毛澤東復信,審慎答復道:“李義山無題詩現在難下定語,暫時存疑可也。”這一方面說明毛澤東對李商隱無題詩的研究極為重視,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他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這個意見是符合學術研究規律的。在晚年病魔纏身的情況下,他還復信討論古典文學研究問題,這是毛澤東有關文藝的最后一封書信,令人肅然起敬。

學李商隱:贊劉蕡,詠賈誼

毛澤東專門吟詠歷史人物的詩,總共有四首:《七絕·劉蕡》《七絕·屈原》《七絕·賈誼》《七律·詠賈誼》,而劉蕡、賈誼都是李商隱詩中所歌詠過的歷史人物,毛澤東的吟詠受到了李商隱的影響。

唐文宗時期的劉蕡(?—842年),是李商隱的好友。據《舊唐書》和《新唐書》記載,劉蕡“博學善屬文,尤精《左氏春秋》。與朋友交,好談王霸大略,耿介嫉惡,言及世務,慨然有澄清之志”。又說,他“明《春秋》,能言古興亡事,沈健於謀,浩然有救世意”。在中唐大和二年(828年),唐文宗舉行“賢良方正”科舉考試,劉蕡寫的對策秉筆直書:“宮闈將變,社稷將危”“閽寺持廢立之權”“四凶在朝,雖強必誅”,力勸皇帝除掉宦官。考官雖然贊賞劉蕡的才華,但不敢錄用他。劉蕡一生懷才不遇。官職隻做到秘書郎,最終被宦官誣陷,慘遭貶謫為柳州司戶參軍,客死潯陽。

敢於把矛頭直指當時權勢炙手可熱的宦官,劉蕡的膽識確實非同尋常。其論述亦切中時弊,不愧為唐一代之俊杰。難怪同時代“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的李商隱一連寫了《哭劉蕡》《哭劉司戶二首》《哭劉司戶蕡》四首詩吊念劉蕡,把他比作屈原、賈誼。其《哭劉蕡》有“上帝深宮閉九閽,巫咸不下問銜冤”“平生風義兼師友,不敢同君哭寢門”之句。其《哭劉司戶蕡》詩曰:

路有論冤謫,言皆在中興。

空聞遷賈誼,不待相孫宏。

江闊惟回首,天高但服膺。

去年相送地,春雪滿黃陵。

這首詩痛悼劉蕡志在中興,才堪重任而終生遭斥,冤死異鄉,深為劉蕡惋惜不平。劉蕡敢於直諫的政治品格和懷才不遇的坎坷遭遇,也引起毛澤東的共鳴與同情。毛澤東在讀到《新唐書·劉蕡傳》時,對所引劉蕡的策論很贊賞,在一旁批了三個字:“起特奇”。贊美之情,溢於言表。

1958年3月,成都會議,毛澤東始終處於一種意氣風發、詩情昂揚的興奮之中。他發表了六次長篇講話,還在聽各省匯報時不斷插話,古今中外,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旁征博引。他提出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為此,他創作了《七絕·劉蕡》。贊揚劉蕡主張正義,敢於向黑暗勢力挑戰的斗爭精神,抨擊宦官專權的黑暗統治。詩雲:

千載長天起大雲,

中唐俊偉有劉蕡。

孤鴻鎩羽悲鳴鏑,

萬馬齊喑叫一聲。

劉蕡在歷史上是個小人物,毛澤東沒有因為劉蕡地位低微而忽略他的存在。毛澤東以“長天大雲”比喻劉蕡,以“俊偉”夸贊他的才智出眾和品格高尚,以“萬馬齊喑叫一聲”歌頌他不畏權貴、直言敢諫的英雄氣概。毛澤東贊劉蕡的詩與李商隱悼劉蕡的詩並無直接聯系,但是毛澤東對其的感念和贊賞,顯然與李商隱是心靈相通的。

李商隱寫過一首詠賈誼的《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

不問蒼生問鬼神。

這首詩取材於《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選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寫文帝不能識賢、任賢。“不問蒼生問鬼神”則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於政事,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該詩寓慨於諷,深刻而有力度,在對賈誼懷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備受排擠、壯志難酬的感傷。

賈誼是毛澤東十分推崇的歷史人物,他曾寫下《七絕·賈誼》和《七律·詠賈誼》兩首詩來歌頌評論他,這在毛澤東寫歷史人物的詩詞中是絕無僅有的。毛澤東的《七絕·賈誼》:

賈生才調世無倫,

苦泣情懷吊屈文。

梁王墮馬尋常事,

何須哀傷付一生。

與李商隱的《賈生》相比,毛澤東此詩立意的側重點不在諷刺封建皇帝不重賢才的昏庸,而在慨嘆賈誼的悲劇命運。但兩首詩的共同點是都高度贊賞了賈誼無與倫比的才能。而毛詩首句“賈生才調世無倫”,就是化用了李詩“賈生才調更無倫”句。

至於毛澤東在詩詞創作中借用和化用李商隱詩句的例子則更多。《七律二首·送瘟神》中的“萬戶蕭疏鬼唱歌”中的“鬼唱歌”,出自李商隱《曲江》中的“空聞子夜鬼悲歌”,更換了一個字﹔而“坐地日行八萬裡”句,系化用李商隱《瑤池》“八駿日行三萬裡”句。《七律·到韶山》“別夢依稀咒逝川”句中的“別夢依稀”,化用了李商隱《春雨》“殘宵猶得夢依稀”﹔“為有犧牲多壯志”中的“為有”,與李商隱《為有》中“為有雲屏無限嬌”中的“為有”,都包含“因為有”之意,就詞語本意而言是相同的,當然二者所表達的情意有天壤之別。《七律·答友人》中的“長島人歌動地詩”,從李商隱《瑤池》詩中“黃竹歌聲動地哀”脫化而來。《七律·冬雲》中的“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一句,與李商隱《重有感》中的“豈有蛟龍愁失水,更無鷹隼與高秋”句式相同,“豈有”“獨有”相似,而“更無”相同。李商隱《李賀小傳》中記李賀“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毛澤東1961年寫的《七絕二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第二首最后兩句為“劍南歌接秋風吟,一例氤氳入詩囊”,似乎有李商隱語句的影子。這些語句、句式和詞語的借用和化用,是毛澤東熟讀和欣賞李商隱詩歌的一種自然流露。

(來源:《黨史文苑》,2022年第9期)

(責編:代曉靈、劉圓圓)
相關專題
· 汪建新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