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貴 史夢婷
2023年11月07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前,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戰略任務。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新征程上,要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把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戰略部署落到實處。
促進提質增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要把人才自主培養的質和量有機統一起來,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讓更多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師、大國工匠等競相涌現,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發揮重大人才工程牽引作用,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我國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人才優勢持續增強。同時也要看到,我國人才自主培養能力與我國國際地位還不相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質量人才支撐還不夠堅實。要做好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方向,把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作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著力點,努力在前沿領域搭建人才培養平台,推動人才規模與人才質量同步提升。
培育復合人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需要更多具有多學科知識背景、多方面實踐技能的高水平復合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要立足這一現實需要,牢固樹立學科交叉、產教融合、科教融合、校企協同的人才培養理念。深化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優化基礎學科建設布局,支持重點學科、新興學科、冷門學科和薄弱學科發展,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和跨學科研究,切實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培養具備跨學科知識的復合型創新人才。持續增強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等不同人才培養主體之間的有機協同,搭建高水平合作培養平台,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不斷提高人才各方面技能,在解決重大問題中培育現實急需的復合型人才。
優化成長環境。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重要條件。要在制度環境、資金支持和生活服務等方面持續做加法,下大力氣破除制約人才成長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形成有利於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於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於競相成長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有利於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為人才成長營造開放、包容、公平、公正、尊重、友善的制度環境。持續優化和完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基金資助體系,穩步擴大基金規模以及資助覆蓋面,為人才潛心科研、創造創新提供物質支撐。提升生活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水平,營造人才宜業宜居的現代化生活環境,不斷增強人才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分別為浙江工商大學校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07日 07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