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學者專欄
分享

毛澤東的詩才

2024年07月25日08:29    

毛澤東是叱咤風雲的偉大政治家,也是獨領風騷的卓越詩人。他的詩詞藝術成就為世人公認。柳亞子讀了《沁園春·雪》之后拍案叫絕:“毛潤之《沁園春》一闋,余推為千古絕唱,雖東坡、幼安,猶瞠乎其后,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郭沫若對毛澤東詩詞的評價是“經綸外,詩詞余事,泰山北斗”。元帥詩人陳毅也用“詩詞大國推盟主”來贊譽毛澤東的詩才。

1930年2月,毛澤東曾在江西省吉安縣渼陂村一幢名叫“惟吾德馨”的清末民居居住、辦公。屋內有一小天井,牆壁上書有一副對聯:“萬裡風雲三尺劍,一庭花草半床書。”毛澤東對其十分欣賞,曾手書此聯,長期挂在中南海的菊香書屋。毛澤東的人生經歷波瀾壯闊、人文修養博大精深,這副對聯是毛澤東輝煌人生的真實寫照,也從一個側面解釋了他為什麼能夠創作出氣吞山河的不朽詩篇。

第一,古典詩詞的深厚功底。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曾在中南海毛澤東圖書管理小組工作過的張貽玖做過統計:毛澤東圈劃批注過的詩詞曲賦總計1590首,包括1180首詩、378首詞、12首曲、20首賦,涉及429位詩人。至於他讀過而散失,或者讀過但沒有留下閱讀痕跡的詩詞作品,更不計其數。毛澤東還認真研讀了各種詩話、詞話、音韻、詞律。他留有圈劃筆跡較多的有《歷代詩話》《全唐詩話》《西江詩話》《升庵詩話》《香祖筆記》《分甘余話》《隨園詩話》等。

明朝詩人李攀龍名氣不大,作品流傳不廣。詩人臧克家曾說:“關於李攀龍,我略知一點情況,但對他的作品沒讀過。”毛澤東卻在兩部《明詩別裁集》中圈劃過李攀龍的22首詩,還稱贊道:“我覺得李攀龍有些詩寫得不錯。”

毛澤東對古典詩詞爛熟於心,無論是創作還是運用古典詩詞,他都能駕輕就熟、信手拈來、旁征博引,為闡明觀點、論証事理、表達感情服務。

第二,傳統文化的豐富滋養。毛澤東曾把自己的求學經歷描述為“六年孔夫子,七年洋學堂”。他從未間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與研究,始終與中華傳統文化水乳交融。毛澤東讀書的范圍很廣,包羅中外哲學、政治經濟、文學藝術等,而讀得最多的是文史古籍。從先秦到明清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類別史作,他幾乎無所不讀、全而蓋之。一部3000多卷、4000多萬字的線裝本《二十四史》,他24年不離身邊,反復閱讀。一部300多萬字的《資治通鑒》,他竟看了17遍之多。

毛澤東詩詞植根於中華優秀文化的深厚土壤,蘊含著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元素,從文化名人、歷史典故到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字裡行間,隨處可見。

毛澤東詩詞繼承了古典詩詞源於《尚書·堯典》“詩言志”的優良傳統,在價值取向上吸收了儒家文化以“仁學”和民本思想為基礎的經世致用的政治理念,體現了一個革命家救國救民的政治抱負。他的詩詞直抒胸臆,飽含“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憂患意識,充滿“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精神,富有“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頑強意志,強調“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政治抱負,滿懷“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大同理想,推崇“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的積極態度,秉持“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的豁達心態……

毛澤東詩詞繼承了庄子、屈原、李白的浪漫主義藝術風格,縱橫捭闔、熱情奔放、文採飛揚,不管是寫自然景觀、動物姿態,還是寫社會實踐,都呈現出宏大、洒脫的氣魄,揭示出人與事物的內在本質,折射出美學和哲理的絢麗光芒。

第三,湖湘文化的直接熏陶。湖南地靈人杰,素有“湖南人材半國中”“半部中國近代史由湘人寫就”等盛譽。岳麓書院大門外有副對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湖湘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支流,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彭大成在《湖湘文化與毛澤東》一書中,總結了湖湘文化的五大特征:哲理思維與詩人才情的有機統一,經世致用的實學思潮與力行踐履的道德修養,氣化日新、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群體參政意識,運籌決勝、平治天下的軍事謀略。

“山川資俊杰,時勢造英雄。”毛澤東是土生土長的湖南人,洞庭湖之南的這塊熱土,是他出生成長、求學求職的鄉土,是他投身革命、上下求索的起點,是他調查研究、治國理政的基地。湖湘文化在塑造毛澤東思想與人格的同時,也成就了毛澤東的詩詞。毛澤東詩詞中表現的心憂天下的愛國主義情操、激情澎湃的浪漫主義風格、樂觀豁達的現實主義情懷,從不同角度折射出湖湘文化的精神風貌與價值追求。毛澤東詩詞也豐富了湖湘文化的內涵,為弘揚湖湘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第四,天賦個性的充分體現。湖南人以“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不怕死、了得難”聞名,這些個性在毛澤東身上體現得十分充分。

毛澤東說過:“在我身上有些虎氣,是為主,也有些猴氣,是為次。”他自幼就性格倔強、桀驁不馴。《西游記》是毛澤東讀私塾時最早讀到的古典小說,他最注重大鬧天宮的故事。這是把握毛澤東內心世界以及天賦秉性中“猴氣”一面的重要線索。“今日歡呼孫大聖,隻緣妖霧又重來。”毛澤東看重它靈活善變的機智敏銳,更欣賞它無拘無束的斗爭精神。

毛澤東一向特立獨行,不願循規蹈矩。1910年秋,他到湘鄉縣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借物言志,寫下《七絕·詠蛙》:“獨坐池塘如虎踞,綠楊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虫兒敢作聲?”

毛澤東性格剛毅、信念執著,具有戰勝強敵的英雄氣概和攻堅克難的堅強決心。從“諸公碌碌皆余子”“糞土當年萬戶侯”到“不怕壓,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賊”,從“萬水千山隻等閑”到“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他總是滿懷信心,以百折不撓的意志迎接一個又一個挑戰。

第五,時代風雲的反復磨礪。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進程艱難曲折、風起雲涌、驚心動魄,催生了毛澤東的光輝思想,也鍛造了他的光輝詩篇。毛澤東詩詞創作的靈感和激情來源於他生活的那個時代,沒有時代潮流的波瀾壯闊,也不會有毛澤東詩詞的恢宏氣勢。在如火如荼的革命實踐中,毛澤東始終挺立潮頭,不僅堅定執著地引領中國革命的前進方向,也熱情洋溢地謳歌改天換地的革命壯舉。

1994年12月26日,賀敬之在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開幕詞中說,毛澤東的詩詞是從中國革命曲折而豪邁的歷史進程中升華、結晶出來的詩的瑰寶,具有宏大的歷史氣魄和鮮明的時代色彩,同時又記錄和反映了中國革命各個階段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和深邃的革命情懷。

毛澤東詩詞不僅生動記錄了他本人從“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到“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的奮斗人生和心路歷程,也藝術地反映了中國革命從“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到“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艱辛與輝煌。特別是從1927年《西江月·秋收起義》到1949年《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軍旅詩詞,形成一個完整系列,記錄了革命戰爭各時期的諸多重大事件,涵蓋了井岡山斗爭的崢嶸歲月、中央蘇區壯大的篳路藍縷、數次反“圍剿”戰爭的炮火硝煙、萬裡長征的艱苦卓絕、抗日戰爭的熊熊烈焰、轉戰陝北的峰回路轉、渡江戰役的摧枯拉朽等,堪稱一幅中國革命戰爭的壯麗畫卷。

(來源:中國文化報,2024年7月24日版)

(責編:代曉靈、萬鵬)
相關專題
· 汪建新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