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彭澤平
2025年02月10日09:13 來源:重慶日報
2025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實施職業教育本科促進計劃和新一輪“雙高計劃”,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當前,數字化賦能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已成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數字化賦能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推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發揮聯合體在服務地方經濟、推動產業升級中的作用,為市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技術支撐。
在信息聯動中促進產教供需精准對接。市域產教聯合體的組織特性決定了其在信息共享方面的需求比單一主體更為復雜和多樣。一是搭建信息聯動數字平台。以數字化平台整合多源異構的數據資源,打破信息繭房與數據壁壘,使市域產教聯合體的建設主體,包括政府、企業、職業院校、行業協會等,在崗位需求、教育資源、行業發展動態等方面的信息實現實時共享。二是加強數字技術的智能匹配。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賦予市域產教聯合體強大的數智能力和創新潛力,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之間的高效對接與精准匹配。要重點加強對各建設主體數據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多維度分析,充分運用數字平台智能算法進行匹配推薦,全面提升專業對口就業率。三是筑牢數字安全屏障。加強數據加密、身份認証、隱私保護等技術措施,防止核心數據與信息的泄露和濫用,以保障數據共享的安全性和合規性,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對接。
在資源共享中推動產教融合質量提升。市域產教聯合體的資源整合能力是其高質量建設的重要保障。一是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學校和企業要聯合開發線上課程和數字教材,重點利用“數字+”技術將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新標准等融入課程教學內容,切實提高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和實用性。二是實踐資源的創新共享。加強VR(虛擬現實)、DT(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的創新應用,推動實體實踐場所的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各類專業虛擬仿真實訓中心,模擬真實工作環境,為學生提供立體豐富的實訓體驗。三是數字資源庫的動態更新與優化。企業要及時分享生產實踐經驗和技術需求,為學校開展教學、科研提供鮮活的素材和方向,推動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無縫對接﹔學校要動態發布科研與教學的創新成果,吸引企業深度參與教學改革和技術合作,為市域產教聯合體注入持續的創新活力。
在優化治理中實現多方主體創新協同。數字技術通過優化協同機制和重組業務流程,顯著提升市域產教聯合體的協同創新實效。一是建立數字化賦能的協同機制。市域產教聯合體要加強頂層設計,以數字化構建創新、評價、合作和協同機制,集合專家、智庫等優質資源,研究探索科學的數字創新模式,以保障各建設主體在合作創新過程中高效協同。二是以數字技術重組業務流程。市域產教聯合體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打破傳統科層制的層級結構,實現組織內部的扁平化和柔性化管理。三是構建信任體系與利益保護機制。市域產教聯合體要以數字技術構建信任體系與利益保護機制,促進各建設主體的深度協同與合作創新。建立數字信任機制,明確各主體的權責關系﹔開發基於區塊鏈的智能合約系統,確保數據信息的透明和不可篡改,以及合同條款的嚴格執行,保障各方的合法權益。
在科學統籌中增強聯合體運行效能。科學統籌是市域產教聯合體高效運行的重要支撐。一是建立全流程運行支持系統。基於“基礎大模型+專業小模型”的數智范式,構建市域產教聯合體的全流程運行支持“駕駛艙”,系統涵蓋從中職教育到高職教育,再到企業用工的各個階段,形成相互銜接、高效運行的支持體系。二是加強多業務系統的聯動統籌。數字技術統籌賦能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與運行,實現從“數據”單驅動向“數據+知識”雙驅動的轉變,提高整體運行的系統性和協調性。政府要利用算力網絡,實現數據的實時分析和處理,實現科學制定產業政策,提升決策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學校要依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企業要及時了解技術動態,進行技術創新。三是構建數字化評價體系。加強市域產教聯合體各建設主體數據的全方位採集和分析,重點分析與評估教育質量、科研成果、產業貢獻等多維度數據,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作者單位分別為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西南大學)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