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嵐
2025年03月27日17:03 來源:學習強國
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思政課建設取得的成績,對進一步加強思政課建設、推動內涵式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新時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課必須不斷深化和拓展其內涵和外延,打造“三大課堂”,奮力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機融合起來,把“有意義”的課講得“有意思”,更好地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忠實信仰者、堅定擁護者、模范踐行者。
突出政治性,因理制宜堅定理想信念。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集中體現著黨和國家的意志,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實踐性和主體性。要擦亮“紅”的底色,用思政課培根鑄魂,深刻闡明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等重大問題,引導廣大學生從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進一步補足精神之鈣、筑牢信仰之基、把穩思想之舵。要重視用豐富而鮮活的事實和案例啟發學生,充分挖掘當地紅色資源“富礦”,利用歷史古跡、革命紀念館、紅色文物等豐富的教學資源,以身邊的英雄人物和紅色故事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對標爭先中加強革命傳統教育,讓基本原理變成生動道理,讓根本方法變成管用辦法,引導學生悟道明理、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突出創新性,因人制宜提升教學效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青年學生是最活躍的群體,上好思政課要向改革創新要活力。要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信息接受習慣、偏好,不斷創新話語表達和教學方式,讓思政課不僅有用有益,而且有趣有味。要讓課程與時代發展、各地實際、學生需求緊密結合,利用好“AI情景模擬”“雲平台互動課堂”等現代化授課方式,並採取榜樣課堂、辯論賽、小組互答等豐富的課程形式,打造內容實、形式活、效果好的課程,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們能夠參與進去、投入進去,真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潛移默化地了解相關知識。
突出實踐性,因地制宜激發昂揚斗志。用心讀好國情之書、基層之書、群眾之書,用力學好“有字”與“無字”大書籍,以精神的“甜”講出思政的“味”。中國式現代化生動而宏闊的偉大實踐,是思政課最鮮活有力的素材。思政的魅力,不僅在於課堂上“暢飲真理”的酣暢,更在於習得“道理”后的眼中有光、腳下有泥。思政課必須以社會生活為“課堂”、火熱實踐為“教材”,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和校園,走進街道社區、工礦企業、博物館、科技館、紀念館、紅色基地、田間地頭等更多現實場景中去,把豐富的實踐、鮮活的人物、生動的故事引進課堂,把家事、國事、天下事引入課堂,把風聲、雨聲、人民心聲傳入課堂,在視野開闊的“大思政”課堂中培養學生事事關心、聲聲入耳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要創造機會讓廣大學生近距離洞察社會、觀照時代,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赤誠情懷,把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統一起來,鼓舞他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火熱實踐。
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善用“大思政課”引導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在與現實結合中增強“大思政課”價值引領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引導他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作者系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講師團研究基地研究員)
原文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