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何為“工資性收入”

蘭燕

2025年04月02日08:45    來源:學習時報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項重點任務,其中第一項任務明確提出“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這一舉措表明我國在需求側將加大政策力度,促進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進一步破解制約消費的突出問題。

工資性收入是指就業人員通過各種途徑得到的全部勞動報酬和各種福利,包括受雇於單位或個人、從事各種自由職業、兼職和零星勞動得到的全部勞動報酬和福利。主要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工資性收入具有三個顯著特征:一是勞動關系依附性,體現法律框架下的契約保障。工資性收入的形成本質上是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結合的經濟表現,這種結合必須依托現代勞動關系的制度框架。企業和勞動者通過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確立雇佣關系,這種契約不僅是勞動者獲取報酬的法律憑証,更是構建企業與勞動者雙方權利義務關系的基礎。勞動合同明確約定了工作內容、報酬標准、工作時間等要素,形成對勞動者勞動付出的制度性承諾。二是勞動價值關聯性,體現要素市場的動態平衡。工資性收入的定價機制本質上是勞動力市場供需關系的集中體現。勞動者的技能水平、工作時長、崗位貢獻等方面通過市場交易形成動態平衡,這種平衡既反映了個體勞動的邊際貢獻,也體現了社會對不同勞動類型的價值評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工資水平的差異化實際上是資源優化配置的結果,通過價格信號引導勞動力流向效率更高的領域。三是支付周期穩定性,體現現代經濟運行的基礎規律。工資支付的周期性特征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制度創新,其重點在於將勞動力再生產的連續性需求與經濟活動的周期性特征相匹配。在現代社會,按月支付工資已成為普遍慣例,這種制度安排既契合企業生產經營的資金周轉規律,也與居民消費的周期性需求形成共振。通過固定支付周期,勞動者得以將勞動報酬轉化為可預期的消費能力,從而構建起相對穩定的生活預期。

工資性收入體系的變遷本質上是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制度調適過程。計劃經濟時代的高度集中式分配模式,通過行政指令實現勞動價值的衡量,構建起與統購統銷體制相匹配的分配秩序。市場化改革推動的彈性薪酬機制,則將勞動要素置於市場供求關系之中,通過價格信號引導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這種制度轉型並非簡單的模式替代,而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下,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漸進式改革路徑。

工資性收入作為居民收入的主要構成,是大多數勞動者及其家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收入來源。長期以來,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長期處於較低水平,這一深層次矛盾已成為制約消費潛能釋放和經濟良性循環的關鍵掣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佔比未能與經濟增速保持同步增長,折射出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素分配機制的結構性失衡,資本要素回報率的持續攀升與勞動要素收益的平緩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當勞動報酬增速長期滯后於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時,要素比價體系將產生結構性偏差,導致勞動者可支配收入增長乏力,進而形成消費需求不足與經濟循環不暢的雙重困境。

當前,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日益凸顯。相較於投資和出口的周期性波動特征,消費需求的穩定性與可持續性使其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佔據重要地位。當前全球價值鏈重構加速演進,傳統外需拉動模式面臨結構性調整,國際貿易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在這種情況下,過度依賴外需會使經濟增長面臨較大的風險。筑牢內需市場根基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內需市場的發展可以減少對外部環境的依賴,增強經濟的自主性和韌性。提高工資性收入作為激活消費潛能的重要舉措,能夠有效擴大內需,為經濟增長提供穩定的動力。

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可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實施就業支持計劃。聚焦重點領域與行業,針對城鄉基層及中小微企業,加大就業扶持力度。延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結合經濟形勢變化,強化就業支持,促進重點群體穩定就業。通過創造更多優質就業機會,使勞動者能夠獲得持續穩定的工資性收入來源,增強其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為消費市場持續回暖奠定基礎。二是開展專項技能培訓行動。針對重點領域和重點群體,開展專項技能培訓,健全多元化投入機制,做好職業技能等級評價。通過穩步提升勞動者的技能水平與就業競爭力,助力其實現更高水平的就業,獲取更高勞動報酬。這也將有效推動勞動力市場與產業結構的動態調整,進一步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緩解結構性失衡問題,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三是健全相關機制與擴大實施力度。一方面,完善最低工資標准調整機制,基於經濟社會發展與物價變動,科學合理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切實保障勞動者基本權益。另一方面,加大重點工程項目和中小型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以工代賑實施力度,擴大勞務報酬發放規模,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推動農村消費市場發展,形成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的良性循環。

(責編:代曉靈、劉圓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