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提振消費須供需協同發力

於慎澄

2025年04月08日08:3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提振消費須供需協同發力

【專家視點】

提振消費是擴大內需、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的重中之重。近日,中辦、國辦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部署一系列提振消費務實舉措,各地也因地制宜推出提振措施。國內大循環是供給與需求相互作用、相互適應的市場循環,提振消費需要構建供給端與需求端協調聯動的政策框架,通過提升產業供給質量與消費需求層次的匹配程度,形成供給需求雙向適配、動態互促的市場運行范式。

以高質量供給創造高品質消費。高質量供給之所以能夠創造有效需求,就是因為高質量供給能夠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將其消費潛力轉化為實際的消費行為。近期,新能源汽車零售量持續快速增長、國產動畫電影票房連創紀錄等都表明,高質量供給能夠創造高品質消費。所以,要堅持消費結構升級與產業轉型協同發展,提供更多能讓消費者心動的高質量產品和服務,滿足日益增長的高品質消費需求。深入推進制造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作,推動汽車、家電、家裝等大宗耐用消費品綠色化、智能化升級。聚焦綠色低碳、智能家居、養老托育、文化創意、體驗經濟等消費領域,加快制定全國統一的產品和服務標准,強化消費品牌引領。比如,上海大力發展首發經濟,累計吸引超過3500個品牌舉辦首發活動,推動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以新業態新場景激發新型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新型消費代表著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方向,而基於現代技術形成的新業態新場景則是承載新型消費的重要載體。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業態、創新和豐富消費場景能夠激發新型消費。強化科技賦能,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新型消費業態中的應用,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圍繞“一老一小”服務、生活服務、文體旅游、健康消費、冰雪消費、入境消費、社區消費等重點領域,可培育一批帶動性廣、顯示度高的消費新場景,增添體驗元素和參與互動性。如浙江杭州依托數字經濟優勢,衍生出“濱次元”虛擬街區、“杭小憶”智能旅游服務平台等諸多數實融合的新消費業態和場景。

以多渠道增收提升消費能力。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增加收入是提振消費最根本的途徑。要從就業、工資、財產性收入等多個渠道尋求促進居民增收的路徑。完善就業擴容與技能提升協同機制,構建“產業需求導向”的就業支持體系。如廣東深圳推進培訓就業一體協同、重慶實施“穩崗擴崗”就業擴容工程等都是典型做法。還應優化初次分配結構,進一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資在社會平均工資中所佔比重,使居民工資收入實現平穩、合理增長。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村家庭經營性收入﹔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健全聯農帶農機制。

以全方位保障增強消費信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提振消費必須增強消費信心。要健全民生保障體系、改善消費環境、強化政策支持,以全方位保障增強消費信心。在生育養育保障、教育支撐、醫療養老保障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通過減少后顧之憂增強居民消費信心。如山東省今年省級統籌安排資金524億元增加個人收入,讓老百姓“敢消費”。優化消費秩序,強化消費維權,營造放心消費環境,如北京近日啟動2025“守護消費”鐵拳行動,針對九大重點領域開展專項整治,守護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完善城鄉消費設施,強化夜間消費集聚區域場地、交通、停車等配套保障,如湖南長沙為打造“一江兩岸”夜生活體驗區,做好街景打造、裝飾照明、標識指引等工作。此外,還需強化投資、財政、金融等政策對消費的支撐,加強促消費政策協同聯動,完善消費配套保障措施。

(作者:於慎澄,系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共青島市委黨校教授)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