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甲
2025年04月08日08:34 來源:光明日報
【觀察與思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當前,全球技術封鎖與“脫鉤斷鏈”風險發酵升級,創新不僅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也是應對風險挑戰的關鍵。作為具備持久性、穩健性和較強風險抵御能力的特殊資本形態,耐心資本正日益成為我國促進技術顛覆性創新、引領產業深度變革、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力量。新發展階段,應加快壯大耐心資本,發揮其長期投資優勢,助力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耐心資本能夠引導和優化長期投資布局
耐心資本能夠為企業提供跨周期的資金保障,其伴隨企業成長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系統性、精細化的價值創造過程,有利於企業集中精力攻克技術難關、優化產品性能,進而提升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效率,對促進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為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提供金融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路徑,這些領域往往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和較長的技術積累才能實現突破性進展和市場化應用。耐心資本可以根據企業成長軌跡,分階段布局早期項目、初創企業、長周期領域和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為加快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提供持續的資金支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與全球產業變革趨勢,耐心資本應重點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和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並加大在企業初創期的支持力度,為企業成長提供穩定的資金保障,助力其攻克技術研發難關,穩步開拓市場。
助力打造維護全球產業鏈穩定的重要支撐點。牢牢把握全球產業鏈關鍵節點,是積極促進經濟增長、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耐心資本可以圍繞產業鏈鍛長板、補短板、固底板的需求,通過長期資金支持、技術賦能、生態構建和全球化布局等方式,為產業鏈的優化與升級提供全方位服務,以增強其韌性和效率。
為保障重大項目建設提供重要資金來源。重大工程項目具有顯著的示范引領作用,不僅是穩定經濟運行的“定盤星”,更是提振市場活力的“催化劑”。重大項目的扎實推進,能夠有效緩解市場主體的擔憂,引導預期回歸合理區間。耐心資本不僅可以減少重大項目對高成本短期融資的依賴,而且能夠通過長期投資來分擔項目的風險,增強重大工程的抗風險能力,破解重大產業項目落地見效的瓶頸制約。
通過多維度保障體系提升耐心資本配置效率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重點是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構建多維度保障體系是強化資金鏈、人才鏈向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的重要基石,這意味著不僅要擴大耐心資本的來源,還要完善關於耐心資本的風險防控、考核評價等機制。通過政策協同、要素組合和制度創新,構建“技術創新-產業孵化-資本賦能-人才支撐”的良好生態,為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提供更多更好的長期資金支持。
構建全鏈條風險防控體系。通過建立科技項目分級評估機制,運用大數據分析構建涵蓋技術成熟度、市場轉化率、專利壁壘強度等指標的風險量化模型,對種子期、成長期的項目實施差異化的評估。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那些需要耐心資本投資的企業定期披露技術研發進展及產業動態。同步搭建智能預警系統,通過實時抓取全球技術替代風險指標、供應鏈波動情況等數據,對技術路線偏離、核心團隊異動等風險進行分級預警。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探索設立科技成果轉化保險產品,推動政府引導基金與市場化資本共擔早期風險。
優化考核評價制度。鼓勵投資機構建立長期激勵機制,降低短期業績考核權重,增加長期盈利能力、技術轉化進度、專利質量等代表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考核指標權重。弱化單一項目的考核方式,推行項目組合綜合評價制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比如對長期科技股權投資給予一定稅收優惠。根據基金類型、風險特征和投資策略的不同設定差異化容虧率,確保耐心資本在控制風險的同時實現收益目標。
健全資本退出渠道。建立多樣化的通道和平台,著重解決資本的退出問題。在IPO通道方面,進一步加強被投企業的上市培育服務,為其提供專業化輔導和申報支持。在股權流轉方面,完善股權投資份額轉讓平台功能,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發展,為未上市企業提供股權交易服務。培育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吸引帶動社會資本參與基金份額交易業務,為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持,激發私募股權二級市場活力。支持重點產業鏈龍頭企業設立並購基金,推動科技型企業高效實施並購重組,優化資本退出機制。
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強化價值引導和能力塑造,培養熟悉耐心資本業務的高水平人才。在價值引導中,著力構建長期投資的文化氛圍和市場生態,推動全社會重視長期思維,深化對耐心資本的認知,以此培養具備長期導向與耐心意識的專業人才。在能力塑造中,推動科技與金融、管理等學科的交叉融合,培養適應耐心資本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制定耐心資本和科技融合的人才標准,形成涵蓋技術盡調、專利評估等核心技能的人才評價體系。整合監管機構、行業組織、高等院校及專業服務機構等資源,搭建跨領域交流和實踐平台,提升耐心資本領域的投資機構在“募投管退”方面的綜合能力。
(作者:馬文甲,系東北財經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