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
2025年04月09日08:45 來源:學習時報
民營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作了全面部署,指出要加強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努力為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貢獻。這進一步強調和鼓勵民營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進行突破,發揮其在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升級中的重要作用,以科技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是民營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驅動力
新質生產力主要由技術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對於民營企業而言,科技創新是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密鑰。當前,眾多民營科技企業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成績斐然。例如,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深度賦能千行百業,火爆出圈。與此同時,在生物醫藥領域,部分民營藥企聚焦創新藥物研發,借助基因編輯、細胞治療等前沿技術,成功推出一系列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創新藥物,不僅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還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這些來自民營企業的創新成果引起廣泛關注,生動彰顯了我國民營經濟的創新創造活力和蓬勃發展勢頭。
民營經濟作為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已經成為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技術變革的生力軍。民營企業的成功實踐充分表明,科技創新能夠為企業帶來全新的生產模式與商業模式,極大地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助力其在新質生產力發展進程中佔據優勢地位。同時,科技創新還能夠提升企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推動產品與服務迭代升級,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為企業開辟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機遇與挑戰
政策支持帶來發展機遇。近年來,國家高度關注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發展,接連出台一系列政策舉措,為民營企業營造了良好的創新環境。從稅收優惠到財政補貼,從科研項目扶持到人才政策傾斜,政策支持的力度持續加大。與此同時,各地政府積極搭建科技創新平台,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為民營企業提供了優質的創新載體與資源共享平台。這些政策措施的落地實施,為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技術創新浪潮帶來發展契機。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推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興起,為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民營企業可以借助這些新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升企業的管理效能與市場響應能力。比如,一些傳統制造業民營企業引入工業互聯網技術,實現了設備的互聯互通以及生產數據的實時採集與分析,能夠及時察覺生產過程中的問題並加以優化調整,從而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同時,技術創新浪潮催生了眾多新興產業與新的市場需求,為民營企業開拓新領域新賽道提供了廣闊空間。例如,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日益關注,大健康產業迅速崛起,部分民營企業敏銳捕捉到這一市場機遇,積極投身於健康管理、醫療器械、康復護理等領域的創新研發,取得了較好的發展成效。
盡管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面臨眾多發展機遇,但也不可避免地面臨一些挑戰。其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舊是制約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因素。科技創新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從研發設備購置、研發人員薪酬到市場推廣等各個環節,都離不開持續的資金支持。然而,由於民營企業規模相對較小、信用評級較低、缺乏有效抵押物等原因,在融資過程中往往困難重重,融資成本也相對較高。此外,市場競爭激烈、技術創新風險高也是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過程中需要直面的挑戰。新領域新賽道往往吸引眾多企業涌入,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民營企業在規模、品牌影響力、市場渠道等方面相對薄弱,在與大型企業的競爭中處於劣勢。同時,技術創新本身具有不確定性,研發投入能否取得預期成果、創新產品能否被市場接受等都存在較大風險,這也給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帶來一定壓力。
推動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大顯身手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高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民營企業是創新最活躍的群體之一,在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增強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內生動能,既需要制度環境的持續優化,又依賴市場機制的深度完善,更需要企業自身的主動而為。當政策紅利、市場活力和企業內生動力形成同頻共振,必將激發民營企業敢為天下先的創新勇氣,釋放千帆競發的市場活力。應當看到,目前一些民營企業已經具有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征,體現了鮮明的“科技創新”導向。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建立健全研發機構,推動民營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開展攻關,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承擔產業創新任務,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
推動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培育發展新動能。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民營企業中的應用,推動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鼓勵民營企業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創新商業模式。支持民營企業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提升企業生產制造的智能化水平。培育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民營企業在數字經濟領域實現新發展。支持和引導民營企業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大機遇,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優勢新動能。數字經濟和民營經濟深度融合,有利於民營企業充分發揮高靈活性和創新精神,快速響應技術迭代和市場變化,通過推出新產品與服務,創造市場需求,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促進產業協同創新,構建良好創新生態。當前,全球產業鏈重構、技術革命加速,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民營企業提供了廣闊空間。民營企業要積極參與產業協同創新,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的合作,構建良好的創新生態。通過產業協同創新,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提升產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例如,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電池生產企業、電機制造企業、整車制造企業等要加強合作,共同研發新技術、開拓新市場。整車制造企業可根據市場需求,引導電池生產企業和電機制造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而電池生產企業和電機制造企業則可為整車制造企業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保障產業鏈的穩定運行。同時,政府部門要加強對產業協同創新的引導和支持,搭建產業協同創新平台,促進企業之間、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激勵專精特新企業和中小企業發揮在細分領域和顛覆性技術創新方面的獨特優勢,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業深度融通創新的新型產業生態,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和韌性發展。
(作者系復旦大學特聘教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