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建立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

馬海濤

2025年04月14日08:50    來源:學習時報

加強涉企收費監管是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繼續清理涉企收費,加大對亂收費的查處和整治力度。在當前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需鞏固的背景下,受需求收縮、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企業仍面臨成本高企、預期不穩等壓力,而不合理涉企收費進一步加重了企業負擔,制約其發展活力。面對當前形勢,需要具備長遠的戰略視野,系統推進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建設,堅決整治各類違規收費行為,科學構建覆蓋全面、動態調整的監測評估體系,通過多方協同發力,推動形成職責清晰、運行高效、公開透明的長效監管機制,切實激發經營主體發展動能,穩定企業發展預期,為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堅實支撐。

健全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是規范涉企收費行為的基礎性工作

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是實現涉企收費行為“可查、可控、可問責”的前提,是從源頭上防范違規收費、重復收費、模糊收費問題的關鍵制度工具。近年來,我國通過出台《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清理規范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的通知》《關於清理規范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初步建立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並持續動態更新政府定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清單,提升收費透明度、遏制違規收費現象。然而,在實踐中該制度仍面臨三方面問題。一是覆蓋面不全。部分地方政府及其下屬單位、行業協會商會、中介機構等仍存在將不合理收費納入日常運作的現象,部分領域的收費項目尚未完全納入目錄清單統一管理,企業“被收費”現象難以根治。二是項目設置不合理。部分地區在收費項目設置時未充分考慮不同業務領域的實際情況,項目多、收費亂問題突出。此外,部分地區在核減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項目時採取“一刀切”模式,未能精准對接企業實際需求。三是制度協同不足。由於區域發展差異與部門職能分割,部分地區和領域在清單編制執行中存在標准銜接不足、口徑解釋差異等問題,導致制度性協同效能減弱。企業在跨區域經營時,常因政策梯度落差和規則理解分歧,面臨合規成本增加、市場預期波動等現實挑戰。健全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有助於規范收費行為,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遏制行政權力任意擴張。

確保清單制定工作的全面性和動態性。秉持“應納盡納”理念,將所有涉企收費項目納入清單管理。各級政府部門應全面梳理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經營服務性收費等在內的涉企收費項目,確保收費類別無遺漏,明確每一項收費的設立依據、實施單位、服務內容、服務標准和收費額度,並在政府門戶網站等權威平台集中發布,確保內容完整、准確、清晰。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確保制度的時效性。清單管理不是“一次性工程”,要設立清單周期性調整機制,及時納入新增收費項目,刪除已廢止項目,更新相關內容的適用范圍與標准。可考慮由財政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等牽頭,建立跨部門信息共享平台,統籌協調清單維護工作,確保各類涉企收費信息動態可查。

依法依規對存量涉企收費政策進行全面清理。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加快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等法律法規的修訂完善,進一步明確涉企收費的設定權限和管理要求。制定涉企收費違規處理辦法及配套細則,細化違規收費的認定標准、處罰措施及追責機制。規范社會團體會費管理等制度,嚴格規范會費收取標准、使用范圍和審批程序。開展針對性的專項整治工作。圍繞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商會、經營自然壟斷環節業務的企業等各類主體和問題多發領域開展項目清理工作,對沒有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據、越權設立的涉企收費項目,一律予以取締﹔對違規提高標准或擴大范圍的收費行為,必須嚴格整改。

加大違規收費治理力度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必然要求

當前,相關部門圍繞涉企收費問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舉措,持續推進專項治理,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費項目,降低部分項目的收費標准,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但違規收費現象仍然存在,反彈隱患尚未根除。一是違規收費行為隱蔽性強,許多不合規收費項目通過“變相收費”或“隱藏收費”方式逃避監管。二是現有的懲戒機制和處罰力度不足,無法有效遏制違法行為的蔓延,往往依賴短期的治理措施,缺乏系統性的治理機制。加大違規收費治理力度,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一方面,嚴格治理收費亂象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本,激發其市場活力。另一方面,治理違規收費有助於協調市場競爭秩序,促進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通過營商環境的改善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進執法精准性與常態化建設。定期開展涉企收費專項檢查。堅持問題導向、防治並舉、標本兼治,重點針對政府部門及下屬單位、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商會等收費主體進行檢查,綜合利用市場監管、行業監管、信用監管等手段,以“零容忍”態度對涉企違規收費問題進行堅決治理。形成事前防范、事中監管、事后追責的常態化治理機制。秉持“治未病”的理念,以完善的制度流程為支撐,強化全鏈條、全周期監管,通過制度設計與行業改革推行源頭治理,降低違規收費滋生空間。

加強對新出台涉企收費政策的審核。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新出台的涉企收費政策不僅關系到政策的有效性,更涉及政策對經營主體公平性和可預期性的影響。加強合法性審核,確保新出台的收費政策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框架,杜絕越權設立收費項目。建立法律專家參與機制,對收費政策的合法性進行嚴格審查,避免法律風險。加強公平性審核,評估收費政策對不同規模、行業企業的實際影響,確保政策公平合理,避免對中小企業造成過重負擔。引入利益相關方聽証機制,廣泛聽取企業、行業協會等意見,確保收費標准的公正性。納入社會預期因素的考慮范圍,通過數據分析和專家評估,預測收費政策對經營主體預期、企業經營行為和市場環境的影響,確保政策平穩實施。

健全涉企收費監測評估制度是提升涉企收費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國在涉企收費監測評估方面還處於起步階段,部分地區和行業尚未建立完善的監測評估機制。一是監測體系不完善。缺乏統一的標准和技術支撐,收費數據的收集、分析和共享能力不足,難以實現全面、實時、精准監測。二是評估機制不健全。一些收費項目的合理性、合規性和必要性缺乏科學、系統的評估標准,部分收費政策執行效果未得到有效反饋和優化。三是部門工作協同性不足。涉企收費監管涉及多個部門和環節,但部門間信息共享和聯合監管機制尚不成熟,影響監測評估的整體效果。四是社會監督機制不完善。企業和社會公眾獲取收費信息的渠道受限,投訴反饋機制不暢,降低了監管效率和政策執行力。健全涉企收費監測評估制度能夠優化資源配置,增強政府監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以政府、企業和社會多方共治協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打造科學規范的涉企收費監測評估體系。建立健全涉企收費監測評估指標體系,重點關注收費項目的執行情況、收費標准的合理性、收費范圍的合規性以及收費行為對企業發展的影響,明確各項監測指標的定義、計算方法和數據來源,確保監測工作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完善涉企收費政策評估機制,研究制定涉企收費政策評估審核和論証工作指引,定期對涉企收費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考察,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和優化涉企收費政策。提高涉企收費機制透明度,建立統一的涉企收費公示平台,確保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行業協會的收費項目全部納入平台管理,嚴格執行收費公示制度,確保收費政策公開透明、規范有序。

提升問題響應能力與協同治理的有效性。優化問題線索收集機制,拓寬問題線索收集渠道,建立政府部門與企業間的常態化溝通機制,設立專門的投訴舉報熱線、電子郵箱和網絡平台,方便企業和社會公眾隨時反映涉企收費問題和相關訴求。強化問題線索處理機制,建立問題線索台賬管理制度,對收集到的問題線索分類登記、詳細記錄,建立問題線索快速響應機制與閉環處理模式,明確問題線索處理的流程和時限,對收集到的問題線索及時調查核實,著力解決企業普遍反映的痛點和難點問題。營造協同治理的氛圍,鼓勵企業、行業協會、媒體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涉企收費監管,通過新聞發布會、企業家交流座談等形式,提高企業對涉企收費政策的知曉度和理解度,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協同治理的良好氛圍,進一步穩定各類經營主體預期、提升發展信心。

建立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體現,直接關系到經營主體的切身利益,也深刻影響著資源配置的效率以及制度環境的公平性。通過健全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加大違規收費治理力度以及完善監測評估體系,能夠有效規范涉企收費行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升涉企收費治理效能。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勇於突破的實際行動,推動涉企收費監管制度不斷完善,為高質量發展厚植制度優勢、注入澎湃動能。

(作者系中央財經大學校長)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