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鵬
2025年04月15日08:35 來源:光明日報
【觀察與思考】
當前,數字貿易蓬勃發展,已成為國際貿易新趨勢和世界經濟新增長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創新發展數字貿易。2024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數字貿易改革創新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進一步加大了數字貿易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列為十項任務之一,並對發展數字貿易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培育綠色貿易、數字貿易等新增長點,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展新型離岸貿易”。這為新形勢下我國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指出了具體路徑。促進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數字貿易穩預期、強信心、穩外貿、穩外資的重要作用,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動能。
一
數字貿易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已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趨勢和經濟的新增長點。當前,我國數字貿易呈現三大特征:一是增長動能持續釋放。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進出口2.13萬億元,同比增長5.3%。據海關總署初步統計,2024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63萬億元,增長10.8%。數字技術驅動的貿易新業態對傳統外貿的替代效應日益顯現,推動貿易結構向高端化演進。二是發展根基日益穩固。我國數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超11億網民形成全球最大的數字消費市場,雲計算產業規模年增速超30%,全國數據市場交易規模超1600億元,為數字貿易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實底座。2025年將繼續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提升數據跨境流動便利性,推動數字貿易規則國際化,進一步釋放消費活力。三是國際競爭力穩步增強。數字服務出口結構持續優化,雲服務、數字內容等高端領域表現突出。以網絡文學、國產游戲為代表的數字文化產品海外影響力顯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服務品牌,中國數字貿易的全球價值鏈位勢不斷提升。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進程中,我國數字貿易也實現了快速發展。與此同時,我國堅持創新為要、安全為基,擴大開放、合作共贏,深化改革、系統治理,試點先行、重點突破的原則,不斷促進數字貿易實現改革創新發展。在制度建構層面,我國以高水平開放為引領,深度參與全球數字經貿規則制定,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框架下率先落實電子商務條款,積極推進《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等高標准經貿協定談判進程,自貿試驗區在數據跨境流動等關鍵領域開展制度創新試點,構建起適應數字貿易發展的制度型開放新體系。在技術創新維度,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競爭力持續提升,5G、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超450萬家數字經濟企業形成創新矩陣,成為數字貿易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和堅實產業基礎。在市場拓展方面,“絲路電商”國際合作成效顯著,2023年以來,我國“絲路電商”伙伴國增至33個,通過共建“數字絲綢之路”重要節點,不斷拓展數字貿易發展新空間,培育形成外貿增長新動能。
二
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等優勢,推進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對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其中,深化數字貿易改革創新尤為關鍵。應秉持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以務實行動推動《意見》提出的各項舉措落地見效,不斷提升我國在全球貿易價值鏈中的地位。
培育數字貿易競爭新優勢。將支持數字貿易細分領域和經營主體發展作為重要抓手,通過精准培育數字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為形成外貿競爭新優勢構建系統性支撐。一方面,數字貿易細分領域的精進與拓展能夠精准對接市場需求,激發貿易領域的創新活力。數字產品貿易、數字服務貿易、數字技術貿易及數字訂購貿易等細分領域的發展,能使企業針對不同市場、不同消費者群體提供更加精准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同時,細分化發展可以促使企業不斷進行產品、服務、商業模式、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創新以保持競爭優勢,從而激發整個貿易領域的創新活力。這種創新活力的持續迸發,能夠為培育外貿新優勢提供持久動力。另一方面,數字貿易經營主體的壯大有助於增強貿易競爭力。中小企業與初創企業積極融入數字貿易藍海,不僅能豐富市場供給的多元化格局,更能促進整個行業服務水平和競爭力的全面提升。隨著經營主體不斷壯大,尤其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領軍企業的更多涌現,必將為培育面向未來的外貿競爭新優勢提供堅實保障。
深化數字貿易制度型開放。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數字貿易不僅驅動著全球經濟快速增長,更在深刻重塑著國際貿易的版圖和全球價值鏈布局。在制度型開放背景下,我國需通過強化制度型開放,積極融入並引領全球數字貿易治理進程,精准把握數字經濟的發展脈搏,加速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不斷催生新的增長點,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應注重推進制度型開放平台建設。高標准建設數字服務出口平台載體,打造數字貿易集聚區,有利於主動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不僅能夠集聚全球數字貿易資源要素,還能夠促進技術創新與應用,推動數字貿易轉型升級。同時,國際展會等平台有利於加強與國際數字貿易領域的交流合作,提升我國數字貿易的國際影響力。
構建公平有序市場環境。探索符合自身國情與全球發展趨勢的數字貿易治理框架,為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營造良好秩序。一方面,優化開放的營商環境能夠有效激發市場活力。放寬數字領域市場准入能夠降低外資准入門檻,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開放,吸引外商投資,激發市場活力,為數字經濟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促進數據跨境有序流動能夠有效提升數據要素的市場活力,為發展數字貿易營造更為便利的環境。另一方面,應進一步完善數字貿易治理體系。當前世界貿易組織電子商務談判、跨境數據流動規則制定等,正在為全球數字貿易搭建更加規范透明的制度框架。在此背景下,中國作為全球數字貿易的重要參與方,應當發揮雙重作用:一是通過完善國內數據治理、優化數字營商環境等舉措,為市場提供可預期的政策環境﹔二是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對話,推動形成兼顧效率與公平的治理方案。這種內外聯動的治理創新,既有助於消除數字貿易壁壘,又能防范市場壟斷和數據安全風險,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更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完善政策協同機制。促進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多方協同,構建政策制定、執行與監督的閉環體系,確保政策的科學性和靈活性,以更加適應數字貿易與跨境電商等新興領域的變化。同時,借助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強化信息共享與數據利用,為決策提供精准支撐,避免信息孤島,提升政策執行效率。通過構建跨部門、跨領域的協同治理體系,在政策法規協調、標准體系共建和人才聯合培養等方面形成合力,為科技創新提供制度保障和資源支撐。這種組織創新能夠有效整合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多元主體的創新要素,搭建開放共享的協同平台。
(作者:梁鵬,系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研究員,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我國現代流通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