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明
2025年04月16日08:45 來源:學習時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系統思維,進一步樹立發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的理念,在工作中自覺把發展和安全統一起來,共同謀劃、一體部署、相互促進”。這一重要論述,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創新發展,為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統籌發展和安全提供了理念引領和原則遵循。
進一步深化我們黨對國家安全重要性的規律性認識
一個民族的偉大夢想,隻有在安全的港灣才能順利啟航,也隻有在安全的航道才能抵達勝利的彼岸。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國家安全,強調“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在主持這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進一步樹立發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的理念”,把我們黨對國家安全重要性的認識提升到新的高度和境界。“硬道理”通常指被實踐証明了的不容置疑的鐵律,習近平總書記用它來強調國家安全的極端重要性,使我們對“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等定位有了更為清醒而深刻的認識,從而把做好國家安全工作擺到應有地位、作為硬任務來抓。必須深化對“安全也是硬道理”究竟硬在何處的認識,進一步增強做好國家安全工作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硬”在變中求穩的剛性要求上。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我國安全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大。人心求安、民心思穩。越是處於動蕩不安的環境,人們對穩的需求也越大,穩的稀缺性就越凸顯。特別要看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需要完成許多重大任務、攻克許多難關險隘,必須在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環境中進行。進行這樣無比艱巨而又壯麗的事業,不能指望僅靠發展步步為“贏”,還要深刻認識到安全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經常性和關鍵性變量,必須在強調發展是硬道理的同時強調安全也是硬道理,在發展的同時扎實打牢安全基礎、反復固強安全根基,使全體人民能夠在安全穩定的環境中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硬”在危中尋機的剛性要求上。“危”與“機”是一個相互依賴、互為條件的矛盾統一體。“危”應對好了就可能創造新的“機”,“機”未把握好也會轉化為“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之“危”。安與危也是一對矛盾,安全系數增大必然帶來危險性的下降,而危險性下降則有利於人們搶抓機遇。從這個意義上講,做好國家安全工作,就是在“危”中尋“機”、化“危”為“機”。當今世界大變局也是一個大亂局,霸權國家恃強凌弱、巧取豪奪等行徑出現新動向,局地沖突在嚴重破壞地區穩定的同時廣泛沖擊全球秩序,一些國家和地區右翼政治勢力抬頭,各種消極因素和安全威脅可能通過不同渠道傳導到國內。對此,我們不能坐視不理,必須強調安全也是硬道理,深刻洞察亂中之危,作出於危機中育新機的戰略抉擇,堅持審慎科學決策和有力有效應對,最大限度化“危”為“機”。
“硬”在險中必進的剛性要求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進入各種風險挑戰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可能給國家安全和發展帶來重大消極影響。我們要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進”必須形成“不可逆轉”之勢,而當下之“險”又是繞不過去的門檻。在這樣的形勢下,強調安全也是硬道理,就是要求我們直面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探索未來可能遭遇極限施壓之下的生存發展之道,確保無論前進道路上遭遇多少艱難險阻,都能實現“險”中必“進”。
安全也是硬道理表明了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的戰略考量
發展和安全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中,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統籌發展和安全納入“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作了專門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這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進一步樹立發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的理念,這與此前所強調的一以貫之,要求我們真正在工作實踐中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在發展中平穩化解風險、在化解風險中優化發展。
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承載著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政治意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發展有不發展的問題,發展起來有發展起來的問題,而發展起來后出現的問題並不比發展起來前少,甚至更多更復雜了。”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征程上,我們還將遭遇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各種艱難險阻和風險挑戰。如果防范不及、應對不力,就會傳導、疊加、演變、升級,使小的矛盾風險挑戰發展成大的矛盾風險挑戰,局部的矛盾風險挑戰發展成系統的矛盾風險挑戰,國際上的矛盾風險挑戰演變為國內的矛盾風險挑戰,經濟、文化、社會、生態領域的矛盾風險挑戰轉化為政治矛盾風險挑戰。隻有統籌發展和安全,特別是堅決有力地防控那些可能遲滯或中斷強國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才能確保我們走向光明未來。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蘊含著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期待。我們黨領導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一切的邏輯起點和價值旨歸都是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種向往,既蘊含著富裕、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要求,也涵括安全方面的要求。平安是人民祈盼幸福安康的基本訴求。隻有在國家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這一訴求才能得到滿足。回溯歷史,鴉片戰爭以后,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朽,中國無力保障國家安全,生靈涂炭、民不聊生,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我們黨登上歷史舞台以后,對人民的期盼同情共感,帶領人民在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奇跡的同時也創造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成功化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新征程上,我們黨要領導人民譜寫“兩大奇跡”新篇章,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就必須更加重視國家安全。
人類文明新形態彰顯著世界人民對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追求。中國式現代化,展現了不同於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中國式現代化作為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既有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本質要求,也有在統籌發展和安全中推進人類文明發展的考量。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問題復雜交織,安全問題的聯動性、跨國性、多樣性更加突出,各類風險的倒灌效應、合流效應、疊加效應、聯動效應、放大效應、誘導效應更加凸顯,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願望更加強烈。中國大力倡導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堅決反對一切以犧牲別國安全換取自身絕對安全的做法,堅持維護共同安全,促進共同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把發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的理念貫徹到實際工作中
理念是實踐的先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進一步樹立發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的理念”,絕不是要我們將其作為口號來喊,而是要進入思想,轉化為做好國家安全工作的具體實踐。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黨的二十大對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作出戰略部署,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這本就是“發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的理念”在戰略層面的反映。新征程上,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必須加快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新安全格局,營造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突出“大安全”理念,統籌維護國家安全各類要素、各個領域、各方資源、各種手段,實現各方面安全統籌治理、良性互動、共同鞏固,著力解決國家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加快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在發展中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最大的機遇就是自身不斷發展壯大”。這個機遇,內在包含著塑造國家安全的戰略機遇。維護國家安全和塑造國家安全是統一的,塑造是更高層次、更具前瞻性的維護,也是基於“自身不斷發展壯大”的維護。隨著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們要在變局中把握規律、在亂局中趨利避害、在斗爭中爭取主動,切實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進取意識,以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堅實國力為依托,統籌運用維護國家安全和塑造國家安全“兩手”,把有效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黨和人民自己手中。
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進一步樹立發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的理念,要求我們辦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讓發展和安全兩個目標有機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努力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前提都是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沒有安全和穩定,一切都無從談起。”要清醒地看到,我們發展得越好、發展質量越高,越容易引來“虎狼”的覬覦,越需要筑牢國家安全的鋼鐵長城。既要在發展中更多考慮安全因素,通過發展提升國家安全實力,善於運用發展成果來夯實國家安全的基礎﹔又要深入推進國家安全思路、體制、手段創新,全面提高國家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善於營造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動態平衡。
(作者系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