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何為“地瓜經濟”

葉建亮

2025年04月16日08:46    來源:學習時報

2004年8月10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了一篇題為《在更大的空間內實現更大發展》的文章。文章用地瓜作比喻,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浙江省在面臨人多地少、資源和空間不足的發展局限時,如何跳出浙江發展浙江,在更廣闊的范圍和更大的空間內配置資源的現象。文章寫道:“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為的是汲取更多的陽光、雨露和養分,但它的塊莖始終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擴張最終為的是塊莖能長得更加粗壯碩大。”

所謂“地瓜經濟”,簡單來說,就是本土企業為了突破區域發展的資源要素限制,通過貿易、投資和產業鏈延伸等方式向外拓展,獲取外部資源和發展空間,實現資源和要素在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同時在外發展良好的企業,通過市場拓展、技術資金回流、資源要素匯聚等方式反哺本土產業。浙江一些企業突破各種限制和壁壘,積極“走出去”,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汲取營養,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過程,正如地瓜通過藤蔓擴張汲取更多養分來滋養塊莖,形成了內外互動的局面。

在不同時期,面對不同的發展環境和現實條件,“地瓜經濟”的具體呈現方式也因時而變。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傳統意義上的經濟發展資源匱乏。局限於內部資源與空間的發展路徑,難以改變落后與發展遲緩的局面。因此,在改革開放之初,浙江的老百姓就依靠商業文化傳統優勢和“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在全國各地經商辦廠,構筑了龐大的浙商網絡。這不僅拓寬了浙江產品的市場渠道,而且汲取了浙江企業發展所需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形成了“兩頭在外”的發展格局,可以看作是“地瓜經濟”的1.0版本。隨著浙江“走出去”的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以及本土產業基礎的持續夯實,在外浙商通過資金回流、回鄉辦廠、擴大企業規模的方式反哺浙江產業,形成了“地瓜經濟”的2.0版本。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進一步全面融入全球化和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浙江的企業又審時度勢,踏出國門,在全球進行生產布局,來獲取各種高端的要素資源。同時通過扎根在浙江的總部,把要素、資源、技術匯聚到浙江,促進整個浙江產業的轉型升級,形成了“地瓜經濟”的3.0版本。

“地瓜經濟”作為一種發展模式,其特征可以概括為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產業協同、環境為先。

“地瓜經濟”的成長過程,本質上是資源配置范圍和空間不斷擴大的過程。發展“地瓜經濟”,首要的就是尊重市場規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在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對資源要素和市場空間的需求各不相同,完全依靠本地支撐並不符合市場效率原則,也不利於企業成長。因此,企業向外拓展空間,在更大范圍內配置資源要素,既是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市場機制的應有之義。企業的目的地選擇是遵從其內在發展需求的最優化選擇,而不是受制於非市場因素。面對企業“走出去”,地方政府是著眼於企業長遠發展,順應市場規律,為其創造便利條件,還是局限於地方短期利益,設置障礙阻止企業流動,成為“地瓜經濟”能否發展的先決條件。

發展“地瓜經濟”,主體是企業。一方面,企業的主體性體現在決策的自主性,不受外在因素尤其是地方政府干預。企業發展不同階段,其產業鏈節點和功能就如同地瓜的根莖和藤蔓,需要在最優的土壤和空間上生長和汲取養分。其產業鏈節點和功能空間布局的選擇與調整,完全服務於企業自身成長的需求。另一方面,“地瓜經濟”發展的評判標准主要體現在是否促進企業更好更快的成長。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資源匯集要“想企所想,為企所用”。離開企業成長,“地瓜經濟”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發展“地瓜經濟”,需要遵循產業協同,即企業在內外不同空間上的產業和功能布局,以產業鏈為紐帶,形成資源對流、內外聯動的產業協同體系。離開產業鏈這一紐帶,“走出去”的企業即便發展得很好,也難以反哺本土產業。同樣,本土產業發展也不能推動企業更好“走出去”,二者的相互促進格局就無法形成。特別是一些企業通過跨國並購、組建合資公司等途徑“走出去”,學習先進技術、深耕海外市場,並將優質資源引回國內,成為“地瓜經濟”提能升級的有效路徑。然而,如果企業通過“掐尖式”和純資產型並購方式“走出去”,與企業並無產業鏈層面的合作關系,不僅難以對本地產業形成有效的提質增效作用,而且對企業的長期發展也會造成負面影響。

“地瓜經濟”的落腳點是促成根莖的壯大,這就需要本地有豐沃的土壤,才能留住根莖,有效吸收藤蔓的養分。地方政府應當以一流的營商環境留住企業,特別是鏈主型企業。發展“地瓜經濟”,是在區域發展空間和資源受限的背景下,實現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主動選擇。鼓勵企業“走出去”並促成企業通過資金、技術、市場等形式反哺本土產業,是“地瓜經濟”不可或缺的途徑。地方政府隻有通過持續打造一流的政務環境、良好的產業配套環境、高效低成本的制度環境,才能吸引“走出去”的企業將總部功能和產業鏈核心留在當地,持續不斷推動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