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召元
2025年04月16日08:47 來源:學習時報
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也是當前我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抓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體制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需要重點健全三方面體制機制。
加強對企業創新收益的保護,支持企業在國家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
企業既是產業創新的主體,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企業主導開展的科技創新必然以產業化和產業發展為目標,進一步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能有效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高度融合和無縫對接。據統計,2021——2023年我國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佔全社會比重超過77%,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4.8萬億元,企業貢獻了超過80%的技術吸納。這表明從資金和人才投入上來說,我國企業已經是創新的主體,也是創新應用的主體。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還有很多提升空間,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體制。
首先,進一步完善企業創新收益的保護體制,激發企業增加創新投入,特別是提高企業從事較長期、原始創新的內在積極性。相關數據顯示,我國企業在基礎研究中存在明顯短板,2022年,我國企業在全國基礎研究中所承擔的比重為8.6%,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基礎研究所佔比重偏低。這說明我國企業的科技創新更加偏重於短期和實用類項目,從事較長期、較基礎性研究的激勵不足,還沒有在創新鏈各個環節發揮主力作用。對此,應進一步強化對企業的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的保護機制,同時加大市場監管執法力度,大力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形成有利於商品分級和優質優價的市場體系,增強市場對高品質創新產品的需求,增加企業從事較長期創新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
其次,進一步支持企業在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研發計劃等財政支持的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企業參加或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佔比接近80%,這一比例已經很高,但其中企業牽頭組織的比重仍然有提高空間。要多措並舉,使更多企業能夠牽頭組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吸納更多企業界科技專家進入國家科技專家庫,鼓勵更多企業提出科技需求,發揮企業出題人、答題人以及閱卷人的作用。
優化科技組織管理體制,從科技創新源頭和創新成果質量兩方面為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創造條件
創新的成果能夠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具有產業化的潛力是增強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的前提條件。通過完善體制機制,提高研究機構、高校科研選題的前瞻性和准確性,是創新成果成功產業化的前提條件。
健全企業作為出題人和閱卷人的作用機制,提高應用類科技創新項目選題的科學性、准確性和實用性。增強企業在科技創新選題中的作用,有助於解決科研計劃選題脫離實際需求、與市場和產業發展脫節的問題。但企業出題也可能存在個性化傾向強、共性不足,或未能精准提煉關鍵問題等局限。因此,科技項目立項時應更廣泛征集企業意見,以更好地提煉共性技術需求。同時,可探索建立相關制度,如鼓勵企業投入部分研發資金以換取創新成果的優先使用權,或要求其承擔成果轉化任務並分擔部分研發風險。這樣既能激勵企業提出更具產業化潛力的選題,又能促進科研與產業的緊密對接。
完善科研項目實施機制,提升科技創新成果質量及其產業轉化能力。科技創新項目既要建立靈活的管理方式,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避免過度約束﹔也要健全激勵約束機制,防范立項后研究懈怠的道德風險。為此,在科研項目管理中,一方面應擴大財政經費“包干制”實施范圍,賦予科研團隊更大技術路線決策權、經費使用權和資源調配權﹔另一方面需推進科技評價體系改革,強化科技倫理監管,堅決查處學術不端行為,形成激勵創新與規范管理並重的科研生態。
搭建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信息交流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體制
科研項目可分為兩種主要類型:一類是由企業主導或深度參與、具有明確應用場景且易於產業化的項目﹔另一類則包括無明確產業應用目標的基礎研究,以及高校和科研機構自主開展的探索性研究。后者雖然產業化前景尚不明確,但數量龐大、潛力可觀,是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重要來源。這類項目具有獨特的研發特征,需要建立有針對性的體制機制來促進其成果轉化。
首先,建立專業化的成果轉化隊伍,提高成果轉化環節的能力。我國近年來實施了一系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措施,包括創新成果收益權向科研人員傾斜等制度,高校院所的成果轉化效率顯著提高。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對4028家高校院所的調查統計結果顯示,2023年我國高校院所轉化科技成果的總合同金額達2054.4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但目前科技成果轉化仍然主要依靠科研人員自身推動,不少科研人員擅長於研發而不擅長於成果轉化。從國際經驗看,一些發達國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往往設有專門的成果轉化機構,聘有專職且高水平的成果轉化人才。需要重視專業化的成果轉化隊伍建設,讓科研人員、成果轉化人員各展所長,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其次,加強建設一批概念驗証和中試驗証的平台,搭建從科技創新到產業創新的橋梁。科研成果完成之初,技術成熟度往往較低,離產業化還有相當的距離,還需要通過概念驗証和中試驗証等進一步成熟和產業化的環節,這些環節往往需要較大的投資和專用設備,還需要較大的運行費用,單個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往往難以獨自建設,可由政府資助統籌,建設一批供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業進行成果轉化的公共性平台,降低技術從初步發現到更加成熟和產業化的成本障礙。
最后,需要支持和引導創業投資進一步發展。創業投資是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重要市場力量,是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關鍵支撐。通過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帶動市場化資金參與創業投資,完善創業投資后期的股權轉讓、並購等市場化退出機制,以及壯大耐心資本等手段,形成更加積極、活躍和規模不斷擴大的創新資金體系。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