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昊 彭思宇
2025年04月16日17:17 來源:學習強國
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要“保護好、運用好紅色資源,加強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發揚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時代新風新貌”。作為湖湘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湖湘紅色家書承載了一代又一代革命先輩的家國情懷、理想信念與奮斗精神,是鮮活的紅色文化資源。家書所呈現的人物事跡和歷史事件,生動展現了中國革命的艱辛和偉大成就,將這些家書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以生動真實的歷史故事和情感力量,與學生進行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促使思政課更具感染力、吸引力和親和力,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培育引導他們堅定理想信念,積極投身國家和人民的事業,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代新人。湖湘紅色家書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意義,必須找到與之相匹配的實現路徑,才能真正發揮其時代價值。
深化教學研究,挖掘獨特育人價值
湖湘紅色家書飽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與偉大建黨精神,是高校思政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
在邏輯銜接上,形成“歷史—理論—現實”的遞進式教學邏輯。從歷史維度出發,通過講述烈士家書背后的故事,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湖湘紅色文化的歷史背景,增強對革命歷史的感性認知。從理論維度出發,將家書中的革命精神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結合,引導學生理解革命先輩的理想信念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偉大建黨精神的內在聯系,提升理性認識。從現實維度出發,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引導學生將家書中的精神內涵轉化為實際行動。例如,通過志願服務、社會實踐等形式踐行家國情懷,實現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在內容整合上,多維度嵌入各門思政課程。將湖湘紅色家書的精神、事件、人物與思政課教材《思想道德與法治》《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相結合,從“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家國情懷”“個人修養”等維度系統設計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活用湖湘紅色家書語言、故事與內涵,堅定學生愛黨愛國、矢志奮斗的理想信念。
在學術支撐上,加大教學的理論深度。思政課教師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力量,在紅色家書融入思政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鼓勵教師開展“家書文化中的德育資源挖掘”“家書中的偉大建黨精神”等課題研究,深入剖析湖湘紅色家書的教育價值,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從而加大教學的理論深度和實踐力度。
依托案例教學,探索教學方法創新
湖湘紅色家書是鮮活的思政教學案例,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和代入感。
情景還原。通過角色扮演、情景劇等形式重現湖湘紅色家書的寫作背景,有效增強學生的代入感與參與感。例如,重現“一封未寄出的家書”場景,讓學生扮演家書的作者或收信人,深入體會革命先輩在動蕩歲月中對親人的思念和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
跨學科分析。結合學生學科、專業特點,組建“家書文本分析”工作坊,從多角度解讀家書的文化內涵。例如,從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等多維度分析陳毅安烈士最后一封“無字家書”背后的深情,聯系夫妻二人54封系列家書,沉浸式體驗陳毅安、李志強夫妻二人的紙短情長。從歷史角度探討家書背后的時代背景,夏明翰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這句話不僅表達了他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也反映了當時共產黨人為了民族解放和社會變革不惜一切代價的勇氣和決心。
利用新媒體平台傳播家書故事。例如,可以結合虛擬現實(VR)技術,再現家書中的歷史場景,使學生通過VR設備身臨其境地感受家書背后的故事,制作“湖湘家書微紀錄片”,增強學習沉浸感。通過數字化手段,將線上資源與線下教學相結合,如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觀看家書紀錄片,課后通過線上平台進行討論和互動,形成線上線下協同育人的教學模式。
拓展實踐教學,健全“第二課堂”體系
將紅色家書融入思政課教學,不僅在理論層面具有教育意義,更在於通過實踐育人的方式,引導學生將書信中的精神內涵轉化為實際行動,實現從認知到實踐的有機統一。
開展紅色研學活動。利用暑期“三下鄉”、課外實踐教學等形式,組織學生走訪湖湘紅色教育基地,如韶山毛澤東紀念館、任弼時紀念館、左權故居等。通過實地參觀、聆聽講解、場景體驗等環節,讓學生親身感受紅色家書背后的歷史故事。通過“家書尋蹤”活動,引導學生尋找與湖湘紅色家書相關的革命遺址、紀念館等,通過現場教學和專題研討,增強學生對革命精神的認同。
開展社會服務活動。如結合家書內涵,組織學生成立“紅色家書宣講團”,深入社區、學校、企業開展湖湘紅色家書故事宣講活動。鼓勵學生結合湖湘紅色家書設計志願服務項目,如紅色文化調研、紅色故事繪本創作等,引導學生將理論轉化為實際行動。學生可依托實踐成果,錄制“行走的思政課”“場館裡的思政課”等微視頻,上傳至社交媒體或短視頻平台,擴大紅色文化的傳播范圍。
舉辦校園文化活動。在校園內開展“紅色家書文化月”系列活動,包括主題征文、家書誦讀比賽、紅色家書展覽等。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形式,營造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結合學生興趣,開展紅色家書“宣講會”“有聲書”“聽讀悟”等主題活動。
構建長效機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將湖湘紅色家書融入高校思政課程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工程,必須建立科學有效的長效機制以保障其持續深入推進。
舉辦湖湘紅色家書專題研討班。按時邀請黨史專家、紅色文化研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提升教師對湖湘紅色家書的文化解讀能力和教學轉化能力。鼓勵思政課教師與歷史學、文學、藝術學等多學科教師開展跨學科交流,拓寬教師的知識視野,增強其綜合教學能力。
完善多元教學評價體系。採用“過程性考核+實踐成果展示”的評價方式,將學生在課堂討論、角色扮演、紅色研學等實踐環節的表現納入考核體系。建立動態評價機制,通過問卷調查、課堂反饋、教師觀察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對湖湘紅色家書教學的接受度和學習效果,為教學改進提供依據。
豐富教學資源。整理湖湘紅色家書的原文、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源,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通過融媒體技術,開發微紀錄片、虛擬現實體驗館等多樣化教學素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豐富資源。組織編寫湖湘紅色家書教學特色教材和案例集,將湖湘紅色家書與思政課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打造“紀念館+高校”融合發展聯合體,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共同開發形成“大思政課”育人資源庫。通過聯合舉辦學術研討會、教學觀摩活動等形式,促進高校間紅色家書教學經驗交流與資源共享。
(作者分別系湖南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教授,湖南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湖南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實事求是思想發展史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為:23VLS003)
原文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相關專題 |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