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平
2025年04月17日08:40 來源:經濟日報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國民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4%。在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的情況下,我國經濟頂住壓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成績來之不易。一季度是全年經濟的風向標,跑好“第一棒”對於穩預期、提信心、增動能至關重要,良好開局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較好基礎。
實踐再次証明,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從一季度“成績單”,可以更好讀懂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潛力。
一看增長之勢。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增速高於去年全年5%的增速,也高於去年同期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我國具有顯著的制度優勢,有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產業體系、豐富人力人才資源等諸多優勢條件,有長遠規劃、科學調控、上下協同的有效治理機制,有需求升級、結構優化、動能轉換的廣闊增量空間,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外部挑戰。
二看創新之力。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增長的含金量不僅在“速”,更在“質”。我國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戰略支撐,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新經濟增長點逐步形成,有利於對沖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增強上行動力。一季度,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和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0.9%和9.7%,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4.4個百分點和3.2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相關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5.4%、39.2%、18.5%。
三看開放之姿。最近一段時期,世界經濟發展遭遇逆流,關稅壁壘增多,沖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面對困難和挑戰,我國始終堅持以開放促改革,持續推動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為經濟發展不斷拓展新空間。一季度,我國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連續8個季度超過了10萬億元。
四看調控之效。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有力有效應對一系列困難挑戰的斗爭實踐中,我國宏觀調控經驗更加豐富、機制更加完善、手段更加充足。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部署了一攬子增量政策,今年以來存量政策和一攬子增量政策持續發力顯效,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面對外部沖擊給我國經濟平穩運行帶來的壓力,我國已有充分估計並做好了應對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准備,政策“工具箱”儲備充足。
中國經濟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當前,內外環境已經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還需鞏固。要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扎實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安排,實施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不斷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更好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以自身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推動經濟運行穩中有進、持續向好。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