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華勇
2025年06月09日08:23 來源:光明日報
【專家視點】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對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覆蓋面、實效性和便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既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基礎工程。要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抓手,不斷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圍繞打通文化服務“最后一公裡”持續發力,有效提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實踐証明,深化改革是破除制約文化發展體制機制障礙的有效途徑,能夠有效激發公共文化服務內生活力。一是要通過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供給”的現代治理體系,形成文化設施共建共管共享機制,優化文化管理體制,完善文化市場准入機制,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層次供給體系。二是深化文化供給體系改革,實現從“送文化”到“種文化”的轉變,培育基層文化內生動力。要轉變思路,改變政府全權包辦、群眾被動接受的單一模式,通過建立文化指導員制度、培育鄉村文化能人、扶持群眾文藝團隊等方式,注重培養當地文化骨干,使廣大群眾從“看客”變為“主角”,讓文化在基層扎根生長。
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健全覆蓋城鄉、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的重要途徑。一方面,要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完善國家、省、市、縣、鄉、村(社區)六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補齊公共文化服務等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要健全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標准體系,因地制宜對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各項標准進行統一量化、分解和設置。在這方面,江蘇率先實現“省有四館、市有三館、縣有兩館、鄉有一站、村有一室”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基本形成城市社區“15分鐘文化圈”、鄉村“十裡文化圈”,為有效提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作出了積極探索。
真正讓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有助於進一步增強優質文化資源的均衡性和可及性,破除文化資源下沉梗阻,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性。要以基層實際需求為導向,在“優質”和“直達”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新興手段不斷完善供需對接機制和文化需求反饋機制,從“單向輸出”轉化為“雙向互動”,提高文化設施利用率、群眾參與度。要以解決文化“資源好不好”“基層到沒到”和文化服務供給“機制活不活”的問題為抓手,推廣“訂單式”“菜單式”“預約式”服務,切實增強文化服務針對性、精准性和實效性。要大力培育基層文化人才。建立“政府+社會”的協同供給機制,進一步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通過培訓、激勵等方式和“文化志願者”等模式提升基層文化工作者的專業化水平。
以文旅深度融合促進消費轉型升級。“文”是“旅”的靈魂,“旅”是“文”的載體。文旅深度融合通過基於市場需求的內容塑造,能夠充分釋放文化要素的市場價值,打破原有的產業邊界,實現資源要素之間的重組和交融,催生新產品和新業態,進而拉動文化消費,推動文化產業內驅式發展。要堅持創優產品業態,打造差異化文旅產品,拓寬文化和旅游消費空間。要大力豐富文化消費場景,注重經濟活動對文旅消費的拉動作用。要推動智慧文旅,提升消費體驗。依托數字技術實現文化展現多維化、游玩體驗沉浸式、旅游出行便捷化,隻有這樣才能形成以文塑旅、以旅興文、文旅相生的消費新風尚。
(作者:易華勇,系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省委黨校基地研究員、中共江蘇省委黨校副教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