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讓黨的創新理論在“雲端” 綻放真理光芒

2025年06月12日10:01    來源:學習強國

原標題:讓黨的創新理論在“雲端” 綻放真理光芒

人在哪裡,黨的創新理論就傳播到哪裡。在信息浪潮奔涌的數字時代,當互聯網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如何讓黨的創新理論突破信息繭房、穿透網絡喧囂,真正沿著“大屏小屏”、網絡光纖“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就需要我們深刻把握特點規律,有效拓寬路徑載體,不斷凝聚工作合力,持續提升傳播效果,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更好在網絡空間落地生根、入腦入心。

一是聚焦凝心鑄魂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理上網來”“理響中國”“時習之”“學習進行時”“文耀中華”“浙江宣傳”“皖中評”等網上理論宣傳品牌影響越來越大,成為理論實踐有效載體。這些年,我們緊扣正能量和主旋律,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時跟進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論述精神,生動講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科技創新以及凡人善舉、群眾生活等方面的精彩故事,精心打造網上講文明樹新風品牌項目,持續用思想光輝引領網絡文化,用時代新風浸潤網絡空間。時代在發展、理論在深化。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當互聯網成為億萬群眾生產生活主空間,更需要把理論傳播從網下做到網上、從“指尖”傳到心間,更好用黨的創新理論凝聚人心、滋潤人心、照亮人心。我們要沿著思想的脈絡、實踐的歷程,用通俗化大眾化方式把理論講徹底,把鮮活的理論講鮮活,讓黨的創新理論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所掌握,更能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二是精准把握規律提升傳播的針對性實效性。“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等品牌活動,用青春話語傳播黨的聲音……這些年,各地各方面積極順應網絡傳播規律,扎實推進黨的創新理論網上宣傳理念、形式、路徑、方法創新,運用廣大網民常用的話語、青睞的載體,推出更多接地氣、顯銳氣、有生氣的網上理論傳播產品,以小切口講述大故事,以內容含金量贏得傳播大流量。這就表明,提升傳播的效率效果,要用網感形成共振共鳴,提升傳播的針對性。變學理話語為網言網語,變單向灌輸為互動交流。面向不同群體,打造更多直面熱點、深入淺出的理論傳播品牌,加強精准化分眾化對象化網上傳播,與觀眾和受眾形成思想共振、心靈共鳴。要用網感“圈粉”年輕人,注重激發青年主體意識,讓青年講給青年聽,讓有信仰的人用青年樂於接受的方式講信仰。當前我國青年網民的規模已經達到5.4億,青年群體是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青年一代天然帶有“互聯網基因”。要推出更多深受社會歡迎特別是年輕人喜愛的品牌,讓更多網上理論產品“出圈”“刷屏”。

三是凝聚各方力量匯聚網上傳播合力。黨的創新理論網上傳播絕非“獨角戲”,而是“交響樂”、大合唱。需要黨委、政府、高校、媒體及社會各界握指成拳、協同推進。要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專業優勢、人才優勢,聯動打造更多直面熱點、深入淺出的理論傳播品牌,引導更多新媒體平台成為理論傳播的網上陣地,鼓勵更多專家學者、行業代表、正能量網絡名人、優秀青年代表加入網絡理論宣講隊伍,形成“千樹萬樹梨花開、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生動局面。要用好用活網上宣傳“輕騎兵”。“五老”人員、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百姓“名嘴”等群體來自群眾、了解群眾,要充分發揮好他們自帶“煙火氣”的天然優勢和作用,使黨的聲音在廣闊網絡空間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

從紙上到雲端,從線下到線上,理論傳播形態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當黨的創新理論既能以思想的偉力“站在天安門上看問題”,又能借數字觸角“走進四合院裡拉家常”,真正在“大屏小屏”間流淌,在網絡光纖中奔涌,真理的光芒便能照亮每一個平凡的日常,凝聚起億萬網民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礡偉力。(“學習強國”評論員陳遠丁)

(責編:黃瑾、萬鵬)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