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黨的作風建設歷程

程靖媛 陳堅

2025年06月16日10:52    

黨的作風是觀察黨群關系干群關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黨的作風正,人民的心氣順,黨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百余年來,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自身作風建設,在不同歷史階段培育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並以此激勵無數黨員為實現人民幸福、民族復興而不懈奮斗。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就是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推動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不斷贏得人民群眾信任擁護,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培育優良傳統作風

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優良作風是其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在革命戰爭的艱苦歲月裡,黨就把作風建設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上,形成了很多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1921年至1935年,黨內先后出現了三次“左”傾錯誤,其根源就在於脫離中國實際,一味盲從蘇聯經驗。1929年12月,毛澤東在其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中指出,主觀主義對分析形勢和指導工作有著極大的危害性,其必然結果不是機會主義就是盲動主義。毛澤東還強調,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勢的分析和階級勢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觀主義的分析和估量﹔要注意社會經濟的調查和研究,由此來決定斗爭策略和工作方法。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黨內出現的教條主義進行批判,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正確主張,生動詮釋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作風。

大革命失敗后,黨要在白色恐怖下扎根農村、恢復和發展黨組織、擴大紅軍,都需要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毛澤東等共產黨人汲取以往不重視做群眾工作的教訓,批評單純軍事觀點。秋收起義之后,毛澤東率領紅軍在輾轉江西途中提煉出“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即“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拉近了群眾與紅軍和黨的關系。進入中央蘇區后,在毛澤東等領導人的大力倡導下,密切聯系群眾及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的作風在根據地盛行起來。“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訪貧農。”這首傳唱一時的歌曲,表達了黨與人民群眾的魚水情深。紅色政權之所以能在險惡環境下存在和發展,根本原因就在於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抗日戰爭爆發后,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況下,黨深入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開辟廣闊的敵后戰場,成為堅持抗戰的中堅力量。艱苦卓絕的抗戰培育了艱苦奮斗的作風。自1941年起,由於日軍野蠻反扑,加上有些地方發生嚴重災荒,各敵后根據地面臨空前的經濟和財政困難。陝甘寧邊區率先響應黨中央號召行動起來,軍隊、黨政機關、學校按照“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要求,組成一支數萬人的勞動大軍,掀起大生產運動。中央領導人以身作則,毛澤東在楊家嶺附近的山溝開墾了一塊菜地,周恩來、任弼時在中央直屬機關紡線比賽中被評為“紡線能手”。王震率八路軍第一二〇師三五九旅進駐荒無人煙的南泥灣,開挖窯洞作為營房,自制工具開荒種地。短短幾年,南泥灣變為“到處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的好江南”。經過根據地軍民的共同努力,邊區的物質生活明顯得到改善。

延安時期,以教條主義為主要形態的主觀主義仍然影響不小,而且有重新滋長蔓延的可能。針對這種情況,1941年毛澤東發表《改造我們的學習》,對主觀主義進行了尖銳的批評。1942年毛澤東又先后發表《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並在全黨開展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的整風運動。這次整風運動妥善解決了黨內歷史遺留問題,對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來了一次大掃除,有力地推進了黨的作風建設。延安整風運動也為黨的七大召開作了鋪墊。1945年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報告中第一次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這在黨的作風建設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解放戰爭打響后,黨為了徹底打敗國民黨反動勢力,在解放區積極開展整黨運動,解決地方特別是農村組織中存在的作風不純問題。同時,有序開展新式整軍運動,在原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基礎上發展形成“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優良作風。其中,三大紀律是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切繳獲要歸公,八項注意是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不打人罵人、不損壞庄稼、不調戲婦女、不虐待俘虜。“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貫徹執行,增強了革命軍隊的紀律意識和組織觀念,培育了黨和軍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成為黨和軍隊建設的傳家寶。

隨著革命節節勝利,黨應當保持怎樣的一種精神狀態?在人民解放軍取得三大戰役勝利、繼續高歌猛進之際,1949年3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向全黨指出: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裡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后頭。在過了幾十年之后來看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就會使人們感覺那好像只是一出長劇的一個短小的序幕。劇是必須從序幕開始的,但序幕還不是高潮。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兩個務必”是我們黨對革命勝利后黨的建設和國家前途的冷靜思考,是“進京趕考”的積極心態和精神狀態,更是我們黨為即將經受執政的考驗及時敲響的警鐘。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長期實踐中,培育形成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等優良傳統作風。這些優良傳統作風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黨歷經千錘百煉更加堅強的重要原因。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繼承和弘揚優良傳統作風

新中國成立后,為使我們黨經受住執政環境下的新考驗,黨中央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過程中,反復強調黨員要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作風。

隨著革命的勝利,我們黨威望大增,要求入黨的人十分踴躍。僅1949年,新黨員就達140萬人。新黨員給黨增添了新鮮血液,但不少人在思想認識上沒有達到應有高度,思想作風不純問題日益暴露出來。同時,黨內一部分干部的驕傲自滿情緒、貪圖享樂情緒有所滋長,官僚主義、命令主義的惡劣作風有所抬頭,引起人民群眾的不滿。為防微杜漸,1950年,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全黨全軍開展大規模整風運動的指示》,強調全黨必須努力克服驕傲自滿、貪圖享樂情緒和官僚主義、命令主義作風。同年6月,黨的七屆三中全會對全黨整風工作作了具體部署,要求各級黨組織堅決執行中央關於鞏固和發展黨的組織,加強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等一系列指示,在和各項工作任務密切結合而不是相分離的條件下,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整風運動。這次整風運動從1950年下半年開始,當年年底結束。整風的重點是整頓各級領導機關和干部。一般由首長負責,總結報告工作,閱讀指定的文件,討論政策執行情況,檢查思想和作風,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然后制定出改進辦法和建立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經過全黨整風,上級機關的官僚主義和中下級機關的命令主義得以遏制,干部、黨員中的居功自傲情緒和“革命到頭”思想得到糾正,從而進一步密切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為在廣大新區進行土地改革做了組織上和干部上的准備。

全黨整風運動由於時間較短,工作作風方面的問題意識得以初步解決,黨內思想不純和組織不純等問題未來得及糾正。隨著政治形勢、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1951年2月,中央發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議要點》,提出以三年的時間進行一次整黨,要求在中國革命勝利的新形勢下,更加提高黨員的條件,慎重進行城市及新區的建黨工作,以更好地完成黨的各項工作和任務。1951年3月至4月,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通過兩項決議,對整黨及建黨工作進行具體部署。這次整黨運動分為三步:第一步是對廣大黨員普遍進行關於黨綱黨章和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的教育,第二步是進行黨員登記,第三步是黨組織對黨員作審查鑒定,最后是根據不同情況作出組織處理。在整黨期間,鑒於一些黨員干部貪污腐化問題,1951年,中共中央決定在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中開展一場“三反”運動,並下決心處決了過去對革命有功、但在執政條件下經不起考驗的劉青山、張子善,對全黨起到了極大的警示作用。

新中國成立之初從整風轉向整黨,標志著黨的作風建設向縱深推進。這次整風整黨,推動了黨的作風建設、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提高了黨員的政治素質,保証了黨組織的純潔性,保持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進而有效地鞏固了新生政權。

我們黨經受住全國執政初期的考驗,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績單,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變革。在這種新的形勢下,我們黨迎來了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即黨的八大。1956年黨的八大明確提出在執政條件下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方針,要求全黨更加重視發揚黨的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警惕執政黨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傾向。黨的八大召開后,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的歷史時期。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黨對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執政黨建設問題又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1957年4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決定進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以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義為主要內容,以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主題的開門整風運動。盡管整風運動中發生偏差,但黨也以實際行動表明了對解決自身問題的高度重視。

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我國國民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嚴重困難。這些情況是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沒有料想到的。1960年12月至1961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工作會議總結農村整風整社試點經驗,糾正“共產風”、浮夸風、強迫命令風、生產瞎指揮風、干部特殊化風等“五風”問題。在隨后召開的八屆九中全會上,毛澤東再次提出要搞調查研究。他說:希望1961年成為一個調查年,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八屆九中全會閉幕后,中央領導同志帶頭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了解群眾疾苦,解決實際問題,並同全國人民一道艱苦奮斗,共渡難關。1962年年初召開的七千人大會,通過開展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以來的經驗教訓。這次會議為實現國民經濟好轉,恢復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創造了必要條件,對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億萬人民群眾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煥發出萬眾一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豪邁激情。在黨的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熏陶下,各條戰線涌現出諸如王進喜、雷鋒、焦裕祿、鄧稼先等一大批時代典型和模范集體,他們以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給整個中國社會帶來深刻影響,也引領了整個時代的社會風氣。

盡管黨的作風建設在此后的“文革”中遭受重大挫折,但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具有深厚的基礎,廣大黨員、干部為維護黨的優良傳統作風進行了堅持不懈的努力。這種集體努力,成為抵制和糾正錯誤傾向、結束“文革”的重要條件。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

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在恢復、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基礎上,緊密結合新的形勢任務,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培育形成了具有新的時代特點的新作風,為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了良好的風氣和氛圍。

推動黨的優良傳統作風恢復與發展。“文革”結束后,黨內老一輩革命家呼吁恢復黨的優良傳統。剛剛復出的鄧小平在黨的十一大閉幕會上發表講話指出,一定要恢復和發揚毛澤東為黨樹立的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真正相信和依靠群眾,細心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定要恢復和發揚毛澤東為黨樹立的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這是一個共產黨員的起碼標准﹔一定要恢復和發揚毛澤東為黨樹立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黨內和整個人民內部,認真實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原則,實行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一定要恢復和發揚毛澤東為黨樹立的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務﹔一定要恢復和發揚毛澤東為黨樹立的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全黨、全軍、全國努力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這“五個一定要”實際上就是強調恢復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目的在於沖破僵化思想的束縛,打破沉悶的政治氣候。隨后,黨內其他老一輩革命家紛紛發表署名文章,大聲疾呼恢復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作風。1977年9月,《人民日報》連續推出三篇重磅文章。其中一篇就是陳雲撰寫的《堅持實事求是的革命作風》。陳雲在文章中強調,實事求是不是一個普通的作風問題,而是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的根本思想路線問題。文章旗幟鮮明地提出恢復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作風、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為推動黨的建設,撥亂反正,尤其是思想戰線上的撥亂反正,起到了引領作用,在黨內乃至全社會產生廣泛影響。

1978年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全會針對“文革”的教訓,特別強調了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重要性。為維護黨規黨紀,切實搞好黨風,嚴肅黨紀,全會決定重新設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1980年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為加強作風建設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証。所有這些,標志著黨的作風建設進入新的歷史時期。

以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我國進入全面改革開放新階段。這一方面極大地促進了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帶來了許多新的情況和問題,特別是黨內不正之風有了新的滋長和蔓延。針對黨內不正之風問題,1985年黨的全國代表會議提出整頓和改進黨風的新要求,督促中央機關帶頭端正黨風,發揮中央黨政軍機關黨員、干部在黨風建設中的表率作用﹔嚴厲查處黨員索賄問題,糾正干部出國問題上的不正之風。這些措施對於推動和改善黨的作風建設,培育健康向上的黨內風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探索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新的環境下黨的作風建設。我們黨是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黨一天也不能生存。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黨中央一方面反思以往群眾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由此給黨群關系帶來的嚴重損害和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採取實際措施來改進黨的領導作風和工作作風,拓寬聯系群眾的渠道,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198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關於近期做幾件群眾關心的事的決定》,提出近期要在懲治腐敗和帶頭廉潔奉公、艱苦奮斗等方面做七件事情,以改善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這七件事情主要包括:進一步清理整頓公司,堅決制止高干子女經商,取消對領導同志少量食品的“特供”,嚴格按規定配車,嚴格禁止請客送禮,嚴格控制領導干部出國,嚴肅認真地查處貪污受賄及投機倒把等犯罪案件。隨后不久,中共中央又出台關於進一步清理整頓公司的決定,提出要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同時堅決懲治腐敗、振奮黨心民心。

1992年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為標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新的形勢下,如何經受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考驗,是黨風建設面臨的新課題。為提高全黨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黨中央不斷加大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力度。全黨從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查處大案要案三項工作著手,遏制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充分體現了黨搞好作風建設、反對腐敗的堅強決心。同時,繁重的改革和建設任務以及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也要求必須加強黨員干部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2001年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提出作風建設“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這是黨在新世紀加強作風建設的一個綱領性文獻,對於黨在新的發展階段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具有指導意義。

新世紀新階段繼續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進入21世紀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繼總體小康目標在中國實現后,黨的十六大又提出更加宏偉的目標,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圍繞這個新目標,黨對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工作重新作了戰略部署,強調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是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環節。這個時期,黨中央向全黨提出要發揚艱苦奮斗、謙虛謹慎、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提出領導干部要樹立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在全黨大興密切聯系群眾之風、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大興艱苦奮斗之風、大興批評與自我批評之風,以堅強黨性保証黨的優良作風,下大氣力解決脫離群眾、弄虛作假、奢侈浪費等突出問題。

同時,為加強和改進黨風廉政建設,黨中央著力構建和完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5年1月,中共中央印發《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進一步完善反腐敗工作布局。黨的十七大又明確提出,要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08年5月,中共中央發出《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明確了2008—2012年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目標、任務、步驟,對推進黨風廉政建設進行了重要部署。

縱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歷程中,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的環境下,結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對作風建設提出新要求、新理念,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黨作風建設的理論和實踐,為黨的優良傳統作風不斷注入了新的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推動黨的作風根本好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把黨的作風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以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為突破口,堅決反對“四風”問題,要求領導干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堅持抓早抓小抓常,推動黨的作風發生根本性好轉。

用中央八項規定破解作風難題。2012年11月,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媒體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黨內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干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經過慎重考慮,黨中央決定從抓中央八項規定入手解決黨風問題。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強調: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要定規矩,這是很重要的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我們在座各位做起來,新人新辦法。在這次會議上,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簡稱“中央八項規定”。這是黨的十八大之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黨內法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改進工作作風的任務非常繁重,中央八項規定是一個切入口和動員令。它既不是最高標准,更不是最終目的,只是改進作風的第一步,是共產黨人應該做到的基本要求。

為推動中央八項規定貫徹實施,各級黨組織以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為指導,制定下發相關的配套制度文件,規范黨政機關和黨員干部的日常行為。如《關於在全國紀檢監察系統開展會員卡專項清退活動的通知》旨在遏制過年過節送禮、高檔會所享受等不正之風﹔《關於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特別規定黨政機關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樓堂館所,嚴格控制辦公用房維修改造項目,全面清理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辦公用房,各級干部辦公用房嚴格按照標准配備,絕不允許超標准用房﹔《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從總體上對經費管理、國內差旅、因公臨時出國(境)、公務接待、公務用車、會議活動、辦公用房、資源節約等方面作出全面規范﹔《中央和國家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對公務員出差期間的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補助費等制定了詳細而嚴格的標准,堵住差旅費上的腐敗﹔《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就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等作出規定,等等。這些黨內法規的出台,為黨政機關套上了“金箍”,一張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制度之網就此織就。

八項規定制定出來后,能不能取得預期效果,關鍵要看貫徹執行情況。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出席會議活動、考察調研,還是出國訪問,習近平總書記都會對有關安排方案親自過問、嚴格把關,督促有關方面對照中央八項規定要求不折不扣落實。下部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不搞特殊化,最好就吃戰士灶,戰士吃什麼他就吃什麼。上171艦,習近平總書記到水兵餐廳就餐,同戰士們一起排隊打飯菜。習近平總書記以模范行動,兌現了黨風廉政建設從領導干部做起、領導干部首先從中央領導做起、中央政治局同志從我做起的庄嚴承諾,為全黨樹立了標杆、作出了表率,以實際行動彰顯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為民情懷。中央領導同志帶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為全黨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推動中央八項規定落地生根。

集中力量向“四風”宣戰。中央八項規定一子落地,黨的作風建設滿盤皆活,以“小切口”撬動黨的建設的大變局,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社風民風持續向好。長期以來,我們黨都旗幟鮮明地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但“四風”問題在黨內屢禁不絕。“四風”問題的根源是一些黨員干部拋棄了群眾路線,背離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違背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有效掃除作風之弊,夯實黨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基礎,中共中央從2013年6月起至2014年10月,在全黨范圍內自上而下開展了一次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聚焦“四風”問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次教育實踐活動,重新樹立了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加強和改進了黨的作風建設,黨風政風民風煥然一新。

隨著中央八項規定逐步落地,黨中央又提出要狠剎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黨的十九大閉幕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針對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突出問題,拿出過硬措施,扎扎實實地改進。隨后,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聚焦“四個著力”規定了具體舉措﹔中央紀委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工作意見》提出了重點整治的各類突出問題。經過全黨上下共同努力,黨內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突出問題得到較好整治,黨的作風建設由此逐步向縱深推進。

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通過清晰的制度導向,把親和清、勤和廉統一起來,把干部干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桎梏、“套路”中解脫出來,形成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新風正氣。2017年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細則》。實施細則著重對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規范出訪活動、改進新聞報道、厲行勤儉節約等方面內容作了進一步規范、細化和完善。2022年10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強調必須始終把中央八項規定作為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抓住“關鍵少數”以上率下,持續深化糾治“四風”,重點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破除特權思想和特權行為,推動全黨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實施細則的出台,傳遞出黨中央用制度管黨治黨的強大決心。

與此同時,黨中央把抓作風從嚴的要求落實到紀律處分條例、黨內監督條例等法規制度中,為作風建設持續深入開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出台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對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弘揚黨的優良作風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推動以制度管作風成為全黨的思想共識﹔修訂《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出台《關於完善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的意見》等,對日常工作中的具體事項進行制度性規范。各地各部門狠抓建章立制,細化配套制度規定,以作風建設制度化來促進作風建設常態化。在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相關制度的基礎上,不斷總結新時代作風建設的成效經驗,及時把糾治“四風”的實踐成果轉化為制度規范﹔健全風腐同查同治工作機制,既“由風查腐”,防止“以風蓋腐”,深挖不正之風背后的請托辦事、利益輸送等腐敗問題,又“由腐糾風”,細查腐敗背后的享樂奢靡等作風問題。建立完善以轉作風改作風為重點的制度體系,為黨的作風建設標本兼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堅持不懈推進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貫徹落實,以釘釘子精神堅決糾正“四風”,堅決破除特權思想和特權行為,推動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大振。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鞏固拓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經黨中央同意,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於2025年全國兩會后啟動、7月底前基本結束。此次學習教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深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組織全黨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系統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取得的顯著成效,集中整治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的突出問題,運用由風及腐案例加強警示教育,引導黨員、干部錘煉黨性、提高思想覺悟,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推動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不斷贏得人民群眾信任擁護,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歷史昭示后人,正是因為具有獨特的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我們黨才能穿越百年風風雨雨,多次在危難之際重新奮起,成為打不倒、壓不垮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我們要繼續傳承和弘揚優良傳統作風,凝聚起全體人民的磅礡力量,推動中華民族復興偉業不斷前行。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來源:《共產黨員》雜志

(責編:劉圓圓、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