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匯聚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強大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共同任務”

蔡青竹

2025年06月30日08:43    來源:學習時報222

共同任務是指在一個項目或任務中,多人或組織共同努力,通過分配任務、分享資源、互相幫助,以達成共同的目標或解決共同的問題。完成共同任務的核心在於緊密合作、同向發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在不同場合提出共同任務的重要命題。深入學習領會這些重要論述,對進一步明晰共同任務的內涵和要求、增強全黨全軍全社會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執行力具有深遠意義。

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指出,從嚴治黨是全黨的共同任務,需要大氣候,也需要小氣候。各級黨組織要主動思考、主動作為,通過營造良好小氣候促進大氣候進一步形成。全面從嚴治黨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抓黨的建設的鮮明主題。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涉及面廣,需要宏觀謀劃、整體布局,從根本上解決主體責任缺失、監督責任缺位、管黨治黨寬鬆軟的問題。一方面,強化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各級黨委要主動抓、主動管,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紀委要把專責監督履行好,聚焦主責、干好主業。另一方面,全面從嚴治黨也是全黨的共同責任。必須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分層分類建立健全責任體系,以明確責任、壓實責任推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知責、擔責、履責,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2018年11月13日至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軍委政策制度改革工作會議上強調,推進軍事政策制度改革是軍地雙方的共同任務,中央和國家機關、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支持軍隊改革,落實好擔負的改革任務,形成軍地合力的良好局面。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根據形勢發展變化、黨的歷史使命、人民軍隊擔負的職責任務,根據建軍治軍特點規律和實踐要求,不斷調整和完善軍事政策制度,為人民軍隊永葆性質和宗旨、提高打贏能力、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也進入了新時代。當前,要增強全局觀念,加強組織領導,壓緊壓實責任,形成一盤棋,擰成一股繩。中央和國家機關要一如既往把推進軍事政策制度改革作為分內職責,把該擔的責任擔起來,把該做的事情做到位。軍隊要主動同中央和國家機關搞好溝通協調,及時通報工作進展,精准提出任務需求。地方也要關心支持軍隊改革,履行好擔負的國防建設領域職責,加強同各方面改革的協調聯動。以確保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為指向,以戰斗力為唯一的根本的標准,以調動軍事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進一步統一思想和行動,強化軍地合力,齊心協力把軍事政策制度改革落到實處,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提供有力政策制度保障。

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縱觀人類歷史,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世界強國無一不是教育強國,重教尚學亦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內在動力。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圍繞高素質人才和科技制高點的國際競爭空前激烈。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單獨成章進行布局,吹響了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號角。建設教育強國,要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制。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在組織領導、發展規劃、資源保障、經費投入上加大力度。學校、家庭、社會緊密合作、齊心協力,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久久為功,為早日實現教育強國目標而共同努力。

2023年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務。中華民族是有著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偉大民族。我國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遼闊疆域,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同書寫了輝煌的中國歷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歷史必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守正創新,鮮明提出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主線、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形成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及時研究解決本地區本單位涉及民族工作的重大問題。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領,為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出應有貢獻。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黨的民族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支持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圍,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

2024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設文化強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形成習近平文化思想,推動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同時,在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深刻變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背景下,文化強國建設仍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建設文化強國,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事關中華民族復興大業,事關提升國際競爭力。要加強黨中央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文化建設領導管理體制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做好干部配備、人才培養、資源投入等工作。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把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