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更好激發制造業創新發展潛力

陳偉偉

2025年07月03日08:23    來源:光明日報222

原標題:更好激發制造業創新發展潛力

【財經論語】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關鍵路徑。面對即將迎來的“十五五”歷史新起點,在全球產業競爭加劇、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大力推進制造業“三化”發展意義深遠,要更好激發制造業創新發展潛力。

制造業“三化”發展是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支撐。高端化發展將推動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提升國際分工話語權,助力國際循環的質量躍升﹔智能化發展將催生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服務等新業態,以個性化、高品質供給激活內需市場﹔綠色化發展則將通過建立低碳循環產業體系,優化國內產業結構,實現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

制造業“三化”發展在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端化聚焦航空航天、集成電路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筑牢國家科技安全屏障﹔智能化以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賦能制造業,加速創新要素流動與成果轉化﹔綠色化驅動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技術研發應用,為“雙碳”目標提供技術支撐。

制造業“三化”發展成為破解資源環境約束、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綠色化服務於降碳減排,從源頭減少制造業的資源消耗與污染物排放﹔智能化借助數字技術實現能源資源的精准配置與高效利用,大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高端化推動制造業向低能耗、高附加值領域轉型,優化產業結構。三者協同發力,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制造業“三化”發展是維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重要保障。高端化提升我國在關鍵領域的自主可控能力﹔智能化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協同響應能力,提升應對外部沖擊的韌性﹔綠色化推動建立自主可控的綠色能源、資源供應體系,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

近年來,我國制造業“三化”發展成果豐碩,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在高端化進程中,我國制造業不斷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2024年,集成電路制造、光電子器件制造、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制造等行業增加值顯著增長,展現出高端制造領域的強勁發展勢頭。大飛機C919商業運營持續拓展,其核心技術國產化率穩步提升。嫦娥六號月背採樣返回,相關高端技術正逐步向民用工業領域滲透,帶動整個制造業高端化發展。

在智能化進程中,我國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全面加速。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深刻改變了生產方式與商業模式。截至2024年底,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躍居世界第三,重點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和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大幅提升,已培育出眾多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2024年產量居全球首位,生產過程中廣泛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生產效率大幅提高。

在綠色化進程中,我國制造業產業結構持續向綠色低碳方向優化。國家級綠色工廠數量持續增加,產值佔比穩步提升。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汽車用鋰離子電池、太陽能電池產量增長顯著。規模以上工業中清潔能源佔比不斷提高。

“十五五”時期,為深入推動制造業“三化”發展,需以問題為導向,緊扣國家重大戰略,從以下五方面系統施策。

一是深化制度改革,破除高端化發展瓶頸。圍繞科技強國戰略,聚焦“卡脖子”領域,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優化航空航天、集成電路等高端制造項目行政審批流程,推行告知承諾制,縮短項目落地周期。組建跨部門協同的高端制造產業聯盟,以龍頭企業為核心,整合產學研資源,推動關鍵技術攻關,提升產業附加值與國際競爭力。

二是構建共享生態,降低智能化轉型門檻。針對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成本高的痛點,依托數字中國建設,搭建區域智能化共享平台,盤活閑置算力、設備資源,實現企業按需租用,降低門檻。推動智能制造技術開源共享,鼓勵企業基於開源社區二次開發,減少對國外商業軟件依賴,加速全行業智能化升級。

三是完善標准體系,強化綠色化轉型動力。對標“雙碳”目標,建立全生命周期綠色制造標准,推行綠色認証制度。對達標企業給予政策傾斜,激勵企業採用清潔生產技術、發展循環經濟。搭建綠色制造信息共享平台,促進企業間經驗推廣,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搶佔全球綠色貿易先機。

四是優化協同機制,筑牢產業鏈安全根基。針對產業鏈薄弱環節與協同低效問題,落實國家安全戰略,建設數字化供需對接平台,促進上下游精准匹配。深化產教融合,推動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破解高端技術人才短缺難題,提升產業基礎能力與供應鏈韌性。

五是拓展開放格局,開辟發展新空間。立足新發展格局,推動國內區域間產業梯度轉移與協同互補,避免同質化競爭。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成員國合作,通過國際交流活動幫助企業對接海外市場、引進先進技術,為制造業“三化”發展開辟廣闊空間。

(作者:陳偉偉,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責編:黃瑾、劉圓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