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

許晨曦

2025年07月09日08:46    來源:學習時報222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對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作出再部署,明確“五統一、一開放”的基本要求,為打破區域壁壘、釋放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供了行動指南。這一戰略部署啟示我們行政區劃並非“隔離牆”,而是要加強協調配合,形成推進合力,通過自覺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以“全國一盤棋”的格局推進要素流動、政策銜接和利益共享,加快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走深走實。

市場是全球最稀缺的資源。擁有超大規模且極具增長潛力的市場,是我國發展的巨大優勢和應對變局的堅實依托。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能夠推動各產業有序鏈接、高效暢通,更好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創新要素有序流動和合理配置,壯大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比如,多地通過推動“一網通辦”等制度創新,企業跨省遷移實現“最多跑一次”,物流成本在改革后明顯下降,印証了“打破行政區劃壁壘就是創造生產力”的論斷。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遭受沖擊。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成為抵御外部風險沖擊的厚重基石。擁有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並以此形成對全球高端要素資源的強大吸引力、在激烈國際競爭中的強大競爭力、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強大推動力,才能夠不懼國際風雲變幻,在激發自身增長動能的同時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涉及面廣、頭緒繁多、事關重大,是一場“協奏曲”而不是“獨奏曲”,既需要在完善制度規則、健全市場體系、創新監管治理等方面攻堅克難,也涉及央地之間、地方之間、政企之間關系的深刻調整,同時還面臨區域差異、城鄉差異、行業差異等客觀實際。其中,加強區域間的合作與協同,是提高政策統一性、規則一致性、執行協同性的關鍵所在。我國國土空間遼闊,各地所處發展階段不同。協同發展不是甩包袱,而是打開各自的家門,在更大空間中進行資源調配、產業布局,從而實現互利共贏。我們常說“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事實上,今天一地的發展,不僅需要著眼全局來謀劃,也需要在全局中看清自己的位置、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倘若任由隻管自己“一畝三分地”的本位主義作怪,總覺得“我的地盤我做主”,總擔心別人會動了自己的“奶酪”,就難有整體和全局的勝利,甚至還會互相掣肘,誰也跑不快、誰也走不遠。

強化區域協同融通,不是簡單相加的物理過程,而是深刻相融的化學反應,既要各展優勢,又要協同發展、錯位發展、聯動發展,實現“1+1>2”的整體效應。堅持全國一盤棋的思路,自覺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創新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優化區域開放布局,持續擴大制度型開放,以區域協同融通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進一步釋放各地發展潛力。不斷健全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探索建立重大產業政策跨部門聯合會審機制,提升政策制定的科學性與協調性,防止地方以“促進本地發展”為名變相保護落后產能。“軟硬兼施”治理地方保護主義,加強反壟斷執法,對限定交易、妨礙要素流動等行為“零容忍”﹔改革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將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納入干部考核,引導地方從“拼規模”轉向“拼質量”。創新利益共享,激發協同動能。構建可持續的利益分配機制,實現不同地區在發展資源配置和財政收益上的協調共贏。探索“經濟指標在主導方統計、稅收收益在合作方之間合理分成”的模式,打破區域行政壁壘,促進資源要素的高效流動與優化配置。

“善弈者謀勢,善治者謀全局。”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要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努力,跳出局限於自身利益的思維定式,共建生態、共享資源,把分散的資源擰成一股繩,形成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強大合力。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