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光明論壇】愛衛運動繪就健康中國美好畫卷

王培剛

2025年07月11日08:30    來源:光明日報222

原標題:【光明論壇】愛衛運動繪就健康中國美好畫卷

【光明論壇】

入夏以來,多個城市頂著高溫酷暑,部署開展以病媒生物防制為重點的夏秋季愛國衛生運動:從組織開展環境整治和蚊虫滋生地清理,到聚焦人群集中活動場所進行防蚊滅蚊行動,再到督促街道社區加強單位主體責任,各地通過環境整治、健康科普等行動,為群眾辦好健康實事。

愛國衛生運動是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4月,全國愛衛辦以“愛衛新篇章 健康‘心’生活”為主題組織了第37個愛國衛生月活動。值得關注的是,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的工作重點已從環境治理轉變為“以人民為中心”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既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又引導人們關注重視心理健康,構建身心共促的健康生態。作為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這場運動正以更精准的服務、更溫暖的關懷,譜寫著全民健康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愛國衛生運動的時代內涵不斷深化,與健康中國戰略相呼應,從《“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頂層設計,到新時期衛生健康工作方針的落地實施,這項跨越七十載的全民健康實踐始終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它不僅凝聚了衛生工作的中國智慧,更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展現出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為新時期愛國衛生運動指明方向。將“大健康”理念深度融入各方面政策和各項事業,從源頭上保障了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同時,把黨的組織優勢與制度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還助推了社會治理現代化。憑借群眾動員優勢,我國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衛生治理新格局,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

從“除四害”到“廁所革命”,從“五講四美”到健康城市建設,不同歷史時期,愛國衛生運動的工作重點雖有所不同,但都與我國各個階段的國情相適應,與衛生疫病防控工作相結合。當前,健康中國戰略穩步推進,各項創新舉措接連落地。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動愛國衛生運動在新時期走深走實,是我們需要答好的一道時代課題。

健康是民生之本,須發揚愛國衛生運動動員群眾的傳統優勢,整合非政府組織、志願者團隊及企業力量協同發力。推動愛國衛生運動,既要依靠醫療衛生的“小處方”,也要依托社會聯動的“大處方”,調動基層隊伍,借助社會資源破解供給難題。將群眾動員傳統與現代治理技術有機融合,構建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衛生健康立體防線。同時,還需點亮健康教育燈塔,牢固樹立“個人是健康第一責任人”觀念,讓重視健康成為全社會的行動自覺。

當前,各地實踐生動詮釋著協同治理的深刻變革,以“黨建引領、政社協同”為軸心,構建政府主導、多元共治的健康促進體系,織密全民參與的治理網絡。在浙江鄉村,健康元素正深度嵌入“千萬工程”,健康步道串聯起美麗鄉村﹔上海社區推行“健康合伙人”計劃,居委會、衛生中心與社區共建“健康樓組鄰裡隊”……這些實踐推動愛國衛生運動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通過建立常態化需求響應機制,將健康要素貫穿於城市規劃、產業發展等各領域,走出全域聯動的治理新路徑。

從城市到鄉村,差異化策略正在書寫愛國衛生運動的多元答卷。針對城鄉發展差異,愛國衛生運動須突破傳統模式,採用“試點—擴散”機制推廣健康城市建設經驗,以“一域一策”理念賦能區域健康規劃。新時期開展健康城市建設並非取代愛國衛生運動,而是創新升級,關鍵在於實現兩大轉變:從單一環境整治轉向健康治理系統集成升級,從統一標准推行轉向區域特色創新。具體實踐中,一線城市試點“15分鐘健康生活圈”,整合社區醫療、健身設施及生態資源,依托數字平台實現精准服務﹔西部一些鄉村則聚焦“水廁改造+庭院經濟”,利用糞污資源化技術打造生態循環鏈,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居住環境。因地制宜創新路徑,讓愛國衛生運動既接城市地氣,又連鄉村根脈,真正實現城鄉共融、特色發展。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愛國衛生運動正在制度創新與全民參與中走深走實。當前,我國居民預期壽命突破79歲,健康素養水平達31.87%……這些數字不僅印証著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更生動詮釋著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實踐深度。這項承載民生溫度的行動,正以最朴實的健康關懷為底色,繪就健康中國的美好畫卷。

(作者:王培剛,系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責編:黃瑾、劉圓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