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煒東
2025年07月11日08:44 來源:學習時報222
在不久前閉幕的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和中亞五國元首共同宣布2025至2026年為“中國中亞合作高質量發展年”,各方決心在已有合作成果的基礎上,錨定“高質量發展”這一新目標,在“中國—中亞精神”指引下,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這為中國中亞合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中亞是古絲綢之路核心地區,也是“一帶一路”首倡之地。近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引領下,中國中亞合作突飛猛進、成果豐碩,展現出強勁動力、充沛活力、無限潛力,成為國際合作中熠熠生輝的共贏典范。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國中亞合作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按照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達成的共識,六國將進一步擴大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內容、提升合作質效、釋放合作潛能,攜手推動中國中亞合作進入高質量發展新境界,繼續朝著構建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目標砥礪前行,塑造新時代區域合作范式,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中亞方案。
推動政治互信達到新高度,為實現中國中亞合作高質量發展提供航向指引
政治互信是國與國交往的根本,是實現中國中亞合作高質量發展的柱石。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以來,政治關系不斷深化,戰略互信日益增強,為推進各領域合作提供了堅實政治保障和前瞻戰略擘畫。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期間,六國元首共同簽署《阿斯塔納宣言》,政治互信達至新高度。面對當今世界變局亂局,六國要始終秉持以“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現代化”為基本內容的“中國—中亞精神”,進一步深化政治互信和戰略協作,相互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尊重對方根據本國國情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進一步夯實友好合作的政治基礎。全面落實峰會上共同簽署的永久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為六國世代友好提供堅實法律保障,確保中國與中亞關系牢不可破。充分發揮六國外長會晤機制的強力推進作用,及時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協調立場,分享彼此的發展戰略與規劃,在重大問題上保持信息共享、行動協調。保障部長級會晤機制的高效運轉,並逐步實現各主要合作領域協調機制全覆蓋,為開展全方位合作搭建廣泛平台,用實實在在的合作成果夯實政治互信的根基。
推動經貿合作再上新台階,為實現中國中亞合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經貿合作是國與國關系的壓艙石,是中國中亞合作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在相互合作中共享發展增進福祉,有利於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行穩致遠。近年來,中國與中亞經貿合作生機勃然,中國已成為中亞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和主要投資來源國,雙方在能源、基礎設施、制造業、農業等領域取得了沉甸甸的合作成果。新形勢下,要針對國際經濟貿易格局出現的新變化,加強六國間發展戰略對接,拓展、深化中國中亞經貿合作廣度和深度,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經貿合作體系,增強向周邊輻射力,實現由通道型經濟向區域綜合經濟體的轉變。聚焦貿易暢通、產業投資、互聯互通、綠色礦產、農業現代化、人員往來六大優先方向,集中資源和力量落實《中國同中亞國家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充分利用中國—中亞貿易暢通合作平台,挖掘中國—中亞貿易暢通工作組、數字貿易促進圓桌會及電子商務合作對話機制潛力,擴大貿易規模,簡化貿易程序,推動貿易結構從資源型產品為主向高附加值的工業制成品、技術服務貿易轉變。加強投資合作,盡快升級中國同中亞國家投資協定,推動更多務實合作項目落地。著力提升產業合作水平,推進資源深加工和產業本土化,充分釋放中亞國家的資源潛力和中國制造業優勢及超大規模市場空間,實現產業鏈互補與價值鏈升級。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強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綠色礦產、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等新質生產力領域合作,共同挖掘創新增長潛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進一步推進互聯互通,全面拓展交通走廊運能,實現貨物運輸集裝箱化﹔同步建設跨境光纜、數據中心,實現數字基礎設施聯通,建設“數字絲綢之路”,將中國—中亞打造成亞歐大陸全方位互聯互通核心樞紐。
推動民生改善取得新突破,為實現中國中亞合作高質量發展奠定民意基礎
民生改善直接關系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中國中亞合作高質量發展的依歸。千百年來,中國同中亞人民一道推動了絲綢之路的興起和繁榮,各國人民從這條絲路上獲得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這也正是絲路生命力之所在。新形勢下推進中國中亞合作,更要順應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關注人民福祉和民生改善,切實將合作成果轉化為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習近平主席宣布在中國中亞合作框架內建立減貧、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未來兩年為中亞國家提供3000個培訓名額,採取有力措施確保落實到位。積極開展民生項目合作,注重解決人民在吃穿住行、教育醫療、勞動就業等方面的問題,通過“小而美”項目提升當地人民獲得感。在經貿合作中堅持企業員工本地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多元化,為區域內各國創造就業機會,促使就業增長與經貿合作協調和諧發展。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等直達消費者的新興產業,催生電商運營、直播帶貨、物流配送、電商產品再加工等新職業,讓人民直觀感受到合作帶來的紅利。加強職業教育合作,發揮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平台作用,針對產業需求聯合運作職業技術院校、魯班工坊,開展多層次技能培訓,幫助當地青年掌握一技之長。積極開展醫療技術、公共衛生等方面合作,通過資源共享、技術交流、體系共建等方式,提升區域醫療衛生水平,守護區域人民健康。開展減貧合作,分享減貧經驗,結合當地自然環境、經濟結構制定減貧策略,形成減貧合力,推動區域共同繁榮。
推動人文交流呈現新熱度,為實現中國中亞合作高質量發展搭起心靈橋梁
國與國關系是億萬個體的故事疊加和情感積澱,人民對真、善、美的共同追尋,穿越時空、歷經風雨而不變。實現中國中亞合作高質量發展,構建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歷久彌新、生生不息的精神聯接是文化紐帶。要加強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讓友誼的種子在六國人民心中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古絲綢之路是一條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之路,體現了中國與中亞國家人民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基因。新形勢下,推動中國中亞合作高質量發展,要用好歷史文化紐帶,通過開展聯合考古、絲綢之路歷史和遺產研究、文化遺產保護修復、博物館交流等合作,挖掘古絲綢之路蘊含的歷史人文價值,凸顯各國歷史文化中的閃光點,煥發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明互鑒之魅力。習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將在中亞開設更多文化中心、高校分校、中醫藥中心等,在中國高校增設中亞語言專業,用一座座橋梁、一條條紐帶將六國人民的心緊緊聯系在一起。加強高校間合作,擴大雙方互派留學生規模,讓更多留學生在相互學習交流中了解對方的文化、播撒友誼的種子。挖掘文化旅游資源,共同開展文化探尋之旅,提升旅游業整體水平,為雙方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中國和中亞五國已結成上百對友城,繼續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增進彼此認知,激活內生動力,編織更堅韌的友好合作之網。落實促進人員往來便利化合作倡議,為人員交流創造更好條件,在常來常往、常走常親中感知對方的善意與友情。
推動安全合作取得新成效,為實現中國中亞合作高質量發展筑牢安全屏障
和平安寧、國泰民安是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當今世界面臨諸多挑戰,地緣政治沖突、經濟全球化逆流、安全威脅多元化等問題層出不窮。六國地緣相鄰、利益交織,面臨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的雙重挑戰,隻有通過深化安全合作、攜手應對挑戰,才能為區域穩定與發展筑牢屏障。新形勢下,六國要積極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堅持和平友好合作,合力打擊“三股勢力”,加強在公共衛生安全、網絡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等領域合作,增強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應對能力,為打造一個長期穩定、和平的地區環境和普遍安全的外部環境而共同努力。在國際事務中,中國與中亞國家應繼續加強協調與配合,積極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維護共同利益,相互堅定支持各自選擇的發展道路,相互堅定支持各自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採取的各項獨立自主內外政策,相互堅定支持為維護地區和平、和睦、安寧付出的努力。
中國有句諺語“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中亞也有句諺語“有朋友的人,像草原一樣寬廣”。中國與中亞在長期交往中建立了深厚情誼,創造了千年絲路輝煌。如今,中國中亞合作已跨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我們堅信“中國—中亞精神”的光芒必將照亮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壯闊征程,中國與中亞人民必將在廣袤的亞歐大陸上共同描繪出一幅新時代合作共贏的壯美畫卷。
(作者系中國—中亞機制秘書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