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從抗戰偉大勝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孫文廣 牟奔駒

2025年07月14日08:36    來源:中國軍網222

抗日戰爭偉大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紀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銘記抗日戰爭偉大勝利,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續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篇章。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台,但都以失敗告終。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

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和成長起來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全境﹔1937年又蓄意制造七七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中華民族瀕臨亡國滅種的危機時刻,中國共產黨率先高舉武裝抗日旗幟,倡導實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制定實施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戰略總方針,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指引了中國抗戰的前進方向﹔無論條件多麼艱苦、形勢多麼險惡、戰爭多麼殘酷,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同各愛國黨派團體和廣大人民一起,共同維護了團結抗戰大局﹔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深入敵后,勇敢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抗日戰爭偉大勝利雄辯証明,中國共產黨具有無比堅強的領導力、組織力、執行力,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團結帶領人民攻堅克難、開拓前進最可靠的領導力量。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

鴉片戰爭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社會呈現出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的亂象,這是日本軍國主義敢於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反抗外來侵略的不斷抗爭中,中華民族逐步覺醒和團結起來,在抗日戰爭時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的,“這個戰爭促進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斗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

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動。全民族抗戰爆發后,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后戰場,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鐵骨錚錚、視死如歸,奏響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壯歌。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一批抗日將領,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庄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就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團結抗敵的杰出代表。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也都紛紛行動起來。港九大隊在香港英勇斗爭,澳門同胞以各種方式支援祖國,5萬余名台灣同胞奔赴祖國大陸參加抗戰,海外華僑抗日救國團體紛紛成立。工業、新聞、教育、藝術各界緊急動員起來,宗教界不少僧侶也脫下僧袍,拿起鋼槍,參加抗日隊伍。

抗日戰爭偉大勝利雄辯証明,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團結起來的中國人民具有無與倫比的偉大力量,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挑戰的最大依靠。新征程上,我們要鞏固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促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奮斗,鞏固發展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磅礡偉力。

英雄的人民軍隊,是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以及華南抗日縱隊等抗日武裝力量,以無往不勝的英雄氣概、堅韌不拔的革命毅力、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克服了各種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書寫了以弱勝強的雄壯史詩。

九一八事變后,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東北抗日聯軍在白山黑水間率先展開武裝抗日行動並堅持奮戰14年,不僅沉重打擊了東北日偽反動統治,而且有力支援、鼓舞和推動了全國抗戰。全民族抗戰爆發后,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開展游擊戰爭,開辟敵后戰場,創建抗日民主根據地,發動以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為代表的無數戰役戰斗,打退日寇一次次的“掃蕩”“清鄉”。華南抗日縱隊在被優勢敵人分割封鎖之下,仍獨立自主地堅持抗日游擊戰爭,大量牽制和消滅了日偽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逐步成為全國抗戰的主力。

抗日戰爭偉大勝利雄辯証明,我們的人民軍隊不愧是聽黨指揮的英雄軍隊,不愧是忠心報國的英雄軍隊,不愧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英勇奮斗的英雄軍隊。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牢記和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全面加強練兵備戰,切實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務,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而開辟出來的一條中國革命的全新道路,開啟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新實踐。抗日戰爭中,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在理論和實踐上進一步豐富,指引了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的發展方向。

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理論上闡明了中國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第二步是社會主義革命﹔明確提出“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的目標,並科學擘畫了新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藍圖。在實踐上,經過英勇無畏的浴血奮戰,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開辟了19塊抗日民主根據地,面積近100萬平方公裡,人口近1億。根據地民主政權實行“三三制”原則,普遍採取民主集中制,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試行民族區域自治,發展抗日的革命文化,並努力探索救災治水、改善公共衛生、保護婦女權益、開展擁軍優屬、開展社會教育等社會建設。這些舉措,使抗日民主根據地成為認真貫徹和實現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路線、堅持抗戰和爭取勝利的堅強陣地,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在抗日戰爭中的成功實踐,為新中國提供了寶貴的政權建設經驗,奠定了新中國政權建設的基礎。

抗日戰爭偉大勝利雄辯証明,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正如習主席強調的:“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探索並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種獨立自主的探索精神,這種堅持走自己路的堅定決心,是我們黨不斷從挫折中覺醒、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真諦。”新征程上,我們要倍加珍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矢志不渝沿著這一正確道路奮勇前進。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