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亭月
2025年07月16日08:45 來源:學習時報222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有序發展低空旅游、航空運動、消費級無人機等低空消費”,這標志著低空消費被正式納入擴大內需戰略布局,成為激發消費潛力的重要著力點。近年來,作為低空經濟的新引擎,消費級無人機引起廣泛關注。一般來說,消費級無人機指的是面向個人消費者設計的,以娛樂、攝影、教育等非專業場景為主要用途的民用輕型或微型無人駕駛航空器。根據《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規定,消費級無人機空機重量不超過4千克且最大起飛重量不超過7千克,最大平飛速度不超過100千米/小時,具備符合空域管理要求的空域保持能力和可靠被監視能力,全程可以隨時人工介入操控。
以滿足個人消費需求為導向,消費級無人機憑借其多維技術優勢和多場景適配性,快速佔領消費市場,其具有四方面典型特征。一是使用便攜性。消費級無人機機身多採用碳纖維、高強度塑料等輕質材料,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消費者攜帶。同時,基於擁有智能輔助系統和圖形化控制界面的遙控器,搭配涵蓋螺旋槳、支架和平衡環等集成化的技術解決方案,消費級無人機的操作門檻大大降低,飛行安全性不斷提升。二是價格普惠性。當前的消費級無人機價格從數百元到數萬元不等,能夠滿足多層次消費需求,推動了專業無人機向大眾消費類電子產品轉型。三是功能多樣性。為滿足消費者的休閑娛樂、內容創作與輕量化行業應用等多樣化需求,消費級無人機制造商通過開發精准定位、自動跟隨、避障等功能,同時搭載傳感器類、操作載荷類等不同設備,使應用場景從娛樂操控、航拍攝影、教育科普等單一場景向多功能場景轉型。四是社交互動性。憑借高清航拍等獨特優勢,消費級無人機的拍攝內容在短時間內成為新媒體傳播平台的現象級素材,具有較強的社交屬性,與軍用、行業級無人機形成顯著差異。
消費級無人機的市場帶動效應顯著。根據《2024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24年中國全行業無人機擁有者注冊用戶161.9萬個,全行業注冊無人機共217.7萬架。其中消費級無人機注冊數量、飛行時長快速增長。預計2023——2030年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復合增長率超過13%,到2030年消費級無人機全球市場規模將突破2500億元,帶動芯片、傳感器、高精度地圖等產業鏈增值超萬億元。《中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發展報告2023——2024》顯示,我國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大民用無人機出口國,在無人機領域的專利申請量約佔全球70%,彰顯出強勁的產業競爭力。從產業鏈協同看,一些鏈主企業引領上下游產業鏈共同發展。在上游制造端,消費級無人機推動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傳感器微型化、航拍鏡頭光學性能優化等技術創新,成為先進制造業的新標杆。在下游服務端,催生無人機租賃、飛行培訓、內容制作等新興服務業態,無人機光影秀成為景區引流和節慶活動的消費熱點,推動智慧文旅加速發展。在跨界應用領域,消費級無人機還以輕量化解決方案賦能傳統行業升級,廣泛應用於城市末端物流、精准農業植保、應急救援物資投送等公共服務場景,逐步發展為低空智能網絡的關鍵節點。此外,“無人機+AI”“無人機+物聯網”等跨界創新也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多元活力。
消費級無人機在快速引爆市場的同時,也面臨著安全風險和監管缺位的嚴峻挑戰。一方面,由於技術、操作等問題,消費級無人機失控墜落、闖入敏感區域等事件時有發生,高空拍攝導致的侵犯隱私等信息安全問題凸顯,亟須通過技術升級、行業監管等方式予以規范,確保消費級無人機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下發展。另一方面,作為新興產品,消費級無人機適航管理細則缺位,使用隱蔽性強,跨區域治理難度大,迫切需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構建消費級無人機分級分類標准建設。
推進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健康有序發展,需要持續完善技術研發、標准制定、綜合監管、綠色發展機制。一是筑牢安全倫理底線。將隱私保護、安全可控等理念嵌入技術設計底層邏輯,通過算法優化與硬件升級,從源頭防范安全風險與倫理爭議。二是建立監管標准,完善治理體系。借助地理圍欄技術、AI全域監測網絡構建智能監管體系,實現風險預判預警。積極推動全球空管標准互認,打破跨區域治理壁壘,實現協同治理。三是突破核心技術瓶頸。集中力量攻關高密度電池、超輕復合材料等關鍵領域,依托5G等通信技術提升無人機集群協同能力,破解續航與載荷限制。四是推動綠色轉型發展。發展電子廢棄物循環經濟模式,形成消費級無人機零部件回收再利用體系,引導產業向“設備+服務”模式轉型,培育高附加值服務生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