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軍
2025年07月22日08:2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222
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正日益成為國際競爭的關鍵焦點和大國博弈的重要變量。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研發和應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在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社會治理等方面展現出強大賦能潛力,同時也在深刻重塑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深遠影響人類社會文明進程。
“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讓科技更好增進人類福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為我們科學把握人工智能發展大勢、推動人工智能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技向善的價值追求,既是新階段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價值指引,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引領智能社會構建的戰略必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決定了我國科技創新的人民性特征,科技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從單一工具性應用,向深層次社會系統嵌入不斷延展,其影響范圍廣泛、變化速度極快,帶來的倫理、法律、安全、治理等問題也日益復雜。在助推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出現了數據濫用、算法歧視、虛假內容生成等風險隱患。因此,必須強化價值統領,將科技向善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內在邏輯和根本准則,確保技術始終服務人民利益、順應時代需求、維護社會正義。堅持科技向善,方能使人工智能成為增進人民福祉的強大引擎。
堅持科技向善,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始終與社會公共利益保持一致,體現人民立場,嚴守安全底線,堅持公平公正原則。這不僅是一項倫理要求,更是一種治理理念和發展戰略,其內涵可以從三個維度深入理解:第一是“有益”,即以人民為中心,推動人工智能聚焦國家戰略、回應民生需求,注重技術的適配性和社會價值引導,強化其服務大局、造福人民的能力﹔第二是“安全”,即構建覆蓋技術研發、數據治理、算法運行到場景部署的全鏈條風險防控體系,筑牢可信、可控、可靠的技術安全屏障﹔第三是“公平”,即破除要素集中與能力分化帶來的發展壁壘,推動人工智能成果在區域、群體、行業之間均衡普及。從根本上講,科技向善不是限制技術創新,而是通過制度建設、價值規范、倫理審查,提升技術的可持續性與社會適應力,使人工智能真正成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縱深發展的新質生產力。
堅持科技向善,在實踐中推動人工智能朝著有益方向加快演進。要牢牢把握服務人民的根本立場,聚焦國家所需、社會所盼、民生所向,在基層醫療、教育公平、養老助殘、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深化智能應用,提升公共服務的智能化水平與普惠能力。要構建涵蓋短期效能與長期價值的綜合評估體系,將社會效益、文化包容、生態可持續等要素納入技術評價指標,引導企業在追求效率和利潤的同時,主動履行社會責任。要健全人工智能倫理治理機制,在國家層面強化制度保障和剛性約束,在行業層面建立倫理互認機制,在企業層面推動道德規范深度嵌入產品研發全過程。特別是在醫療診斷、司法輔助、公共管理等高敏感領域,應建立動態風險清單與算法透明化審查制度,防止“黑箱決策”、技術濫權等問題的發生。通過制度引導、標准設定和公眾參與,推動人工智能從“技術驅動”向“價值引領”穩步轉變。
堅持科技向善,必須牢牢守住安全底線,夯實人工智能發展的根基支撐。安全是人工智能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要加快實施核心技術攻堅工程,聚焦人工智能芯片、自主可控算法、系統穩健性等關鍵領域,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突破制約人工智能安全發展的“卡脖子”技術瓶頸。要完善全生命周期數據治理體系,推動建立覆蓋採集、存儲、流通、使用、銷毀等環節的分級分類監管機制,特別是對高敏感數據,實施更為嚴格的差異化保護,筑牢數據安全防線。要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智慧醫療等高風險場景中,推行技術驗証、場景測試和分階段准入制度,實現從研發到市場的全過程動態監管。同時,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立法進程,明確企業、平台、用戶等各類主體的權責邊界,構建法律、倫理、標准、監管相統一的綜合治理體系,切實提升我國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能力與水平。
堅持科技向善,要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公平普惠。要完善國家統籌與區域協同的制度安排,引導算力資源、高端人才和技術要素向中西部地區、基層區域有序下沉,通過“飛地經濟”“對口支援”等機制構建資源共建、成果共享、產業協同的人工智能發展格局。要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探索數據確權流通制度、算法開源共享機制,暢通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場景應用的全鏈條路徑,提升人工智能在中小企業和傳統行業的賦能能力。要推動低代碼平台、智能終端設備在農村、社區等基層廣泛布局,提升公共服務的智能可及性和群眾的數字獲得感。同時,構建以政府引導、企業投入、科研協同、公眾參與為特征的共治平台,打造“人工智能+”民生服務示范區,推動智能技術與教育、醫療、治理等場景深度融合,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區域樣板和制度經驗,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注入持續動能。
堅持科技向善,是我國主動應對人工智能發展挑戰、提升智能時代戰略主動權的重要抉擇,更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它不僅關系到技術創新路徑的選擇,更關乎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社會公平正義重塑與國家競爭戰略格局的塑造。在人工智能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全局與社會系統運行的關鍵階段,必須牢牢把握科技向善這一價值指針,持續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堅持人民立場、強化安全意識、突出公平導向、落實法治原則,確保其全面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過程、全領域。
面向未來,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扎實推進人工智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可控可信、自主安全的智能技術體系。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球智能化浪潮中把握戰略主動、贏得發展先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有力、源源不斷的科技支撐。
(作者單位:北京聯合大學)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