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為打造全球供應鏈新格局凝心聚力

楊鴻柳 劉波

2025年07月19日08:38    來源:光明日報222

原標題:為打造全球供應鏈新格局凝心聚力

   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在京舉辦。鏈博會作為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不僅是全球產業協作與創新成果的展現,而且是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推動全球產業互聯互通、協同共進。在國際局勢變亂交織、地緣沖突延宕升級、“脫鉤斷鏈”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本屆鏈博會以“鏈接世界、共創未來”為主題,為建立開放包容、穩定暢通、安全韌性的全球供應鏈凝心聚力。

   互利合作是推動全球供應鏈共贏發展的基本出發點。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唯有堅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才會帶來共贏發展。全球供應鏈的重構,應該沿著多邊參與、互利合作的方向發展,不應是碎片化的去全球化路徑,因為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孤立發展,任何一條產業鏈都不可能封閉運行。鏈博會倡導真正的多邊主義,旗幟鮮明反對單邊制裁、技術封鎖、供應脫鉤等逆流,致力於建設安全可控、規則對等的供應鏈新秩序。此次展會設置先進制造、智能汽車、綠色農業、清潔能源、數字科技、健康生活六大鏈條與供應鏈服務專區,體現了多鏈協調、並行發展的理念,也為各國企業搭建了開放、互利、公正的合作平台。在鏈博會框架下,中國積極推進全球各國參與供應鏈治理,通過互利合作,擴大全球公共產品覆蓋面,實現資源互通、共贏發展。

   多元聯動是促進全球供應鏈深化連接的有效途徑。本屆鏈博會依托“10+2+N”對接洽談框架,策劃組織10場主題活動、2場主賓系列活動和40多場專題活動。具體來說,主賓國泰國與主賓省山東省聯合舉辦“主賓國遇見主賓省”的主題活動,廣東省作為主賓省舉辦國際供應鏈合作大會,海南省有關部門和機構舉辦海南供需對接會,內地分別與香港、澳門商會舉辦聯席會議等。另外,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機構,以及聯合國貿發會議、聯合國貿法會、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難民署、國際商會、國際汽聯等多家重要國際組織悉數亮相。鏈博會有助於充分激活國家與國家、中央與地方、協會與企業之間的多層級互動,強化不同主體間的跨層級、跨區域合作,促進全球供應鏈中各主體間政策、技術和資源的深度共享與整合,推動全球供應鏈的深化連接。

   務實創新是驅動全球供應鏈迭代變革的動力之源。本屆鏈博會通過設立“鏈博首發站”,集中發布百項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230多家首展企業全面參與,凸顯創新在推動供應鏈迭代變革中的關鍵作用。創新鏈專區圍繞知識產權轉化,構建制度保障、載體支撐、服務協同三大板塊,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價值鏈的深度耦合,推動全球供應鏈的迭代變革。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技術交易所等重要機構以及十余家重點機構和企業聯合亮相,其中高校與科研機構盤活專利資源超過68萬條,推動了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進程,踐行了從“知識到技術”、從“實驗室到產品”、從“產品到市場”的務實理念。成立中外參展商聯盟,打造“永不落幕的鏈博會”,將有助於推動資源共享與產業協作,拓展供應鏈的廣度與深度,堅持務實創新,為全球供應鏈迭代變革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機制構建是全球供應鏈效能提升的核心支點。當前國際貿易存在效率減損與成本激增等問題,暴露出目前全球供應鏈在規則與制度方面的短板。鏈博會正是彌補這一短板、提高供應鏈效能的有效平台。鏈博會是一個國家級機制平台,能夠使供應鏈在各個方面進行調整,在各個環節實現細化,從而將“鏈”的連接從面向商品流通的初級連接,延伸為涵蓋制度規則、標准體系與運行機制的綜合對接,實現由鏈條對接向制度協同轉變。鏈博會聚焦經貿制度互認、標准交匯、流程互通等要素,強化機制嵌套,實現跨界協同,可以有效打破原有供應鏈規則制度的束縛。隨著機制化對話窗口不斷拓展,鏈博會將加速打造全球供應鏈制度創新的實驗場,提高供應鏈合作效能。

   風險管理是提升全球供應鏈韌性的重要保障。產業鏈是供應鏈的依托和基礎,對產業鏈的風險管控可以提升全球供應鏈的韌性。本屆鏈博會錨定產業鏈安全穩定主線,首次將“風險治理”列入展會議題,並與中國人保聯合發布《產業鏈風險研究白皮書》,全面考察產業鏈,從最薄弱處出發查找產業鏈的風險點,確定化解辦法和渠道,並且將其納入解決措施之中。具體來說,一是繪制“六鏈一展區”產業圖譜,全面展現產業鏈中重點材料、核心技術、關鍵產品與骨干企業的分布狀況,以便直觀檢視產業鏈運行狀態,提升對產業鏈風險的響應能力。二是從制度建設、平台建設與綜合服務等方面總結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問題和經驗,以便有效管控信息不對稱與資源碎片化帶來的風險和隱患。三是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智能化管理推動世界各國企業高效鏈接,提高企業之間的協同合作,減少產業鏈運行中的風險,從而促進全球供應鏈的韌性、安全與可持續發展。

   包容平衡體現全球供應鏈合作的價值取向。鏈博會這一技術和產品展示平台體現了主體平等、包容合作的價值取向。無論“老朋友”還是“新伙伴”,無論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在鏈博會這一平台上都平等對接,生動詮釋了“讓小企業走進大舞台”的合作理念。再者,本屆鏈博會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賦能等先進技術有效促進供需匹配,將“找朋友”從“主動找”到“系統配”,升級至“智能連”的3.0合作新模式。此外,鏈博會更注重各類市場主體相互包容,尋求利益共同點,幫助它們從“對手”走向“隊友”,從“搶蛋糕”走向“做蛋糕”,充分體現了包容平衡的全球供應鏈合作價值取向。

   共商共建實現了全球供應鏈協同升級的重要目標。本屆鏈博會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促進世界各類企業共同協商、共同建設,協同努力,實現全球供應鏈升級。為此,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余家企業機構參加此屆鏈博會,形成跨國界、跨行業、跨規模的共商共建平台,從而實現世界500強企業、中小企業和科研機構在同一平台上相互協調,進而共同推進全球供應鏈建設。不僅如此,中國貿促會還在全球范圍內主導建立390余個多雙邊工商合作機制,為中外企業牽線搭橋,同時還圍繞重點產業鏈和關鍵技術鏈設立多場專題對接活動,拓展國際合作的深度與廣度。這不僅增強了全球企業的協作關系,還促進全球供應鏈自身建設與協同升級。

   總之,鏈博會是中外工商界合作共贏的戰略接口,也是中國推動全球供應鏈不斷發展的重要著力點。通過“創鏈”“組鏈”,以“鏈”構“網”,鏈博會成為助推全球工商業界互聯互通和世界經貿發展的核心引擎。

   當前,全球供應鏈正處於深度調整期。在地緣沖突、政策分化、“脫鉤斷鏈”、濫征關稅等多重沖擊下,全球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雙雙受阻,面臨速度下滑、風險外溢等嚴峻挑戰,凸顯全球供應鏈合作體系在規則統一、制度協調等方面仍存在著不足。外部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如同航程中的迷霧與暗流,不僅沖擊著全球經濟穩定前行的航向,也動搖著國家間合作所依賴的信任錨點。在此背景下,中國積極作為,主動參與全球治理,搭建多邊合作平台,開創性舉辦鏈博會,不僅有力回擊了“封閉排他、脫鉤斷鏈”的逆流暗礁,而且幫助全球市場主體校准方向、穩固節奏、形成合力,堅定走向更加開放、公平、平衡、繁榮的世界經濟新航道。

   (作者:楊鴻柳 劉波,均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分別系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責編:劉圓圓、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