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光明時評】大眾體育熱折射國家和社會活力

劉天星

2025年07月21日08:20    來源:光明日報222

原標題:【光明時評】大眾體育熱折射國家和社會活力

【光明時評】

今年以來,以“蘇超”“浙BA”等為代表的群眾體育活動,成為全國乃至世界關注的體育現象。城市間的體育聯賽,不僅促進了各城市之間交流,更體現了城市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這種體育現象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結果。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斷提質升級,健康且充滿活力的個人狀態、富足的精神生活,成為當前人們對美好生活認知的具體體現。身上無病,心裡沒事,便是人生好光景,通過參與體育運動強體魄、增意志、促健康、提活力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共識。科學研究証實,生命活力的提升對個人創造力以及社會交往都能起到積極作用,大眾普遍參與體育運動已成為國家和社會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均預期壽命隻有35歲。新中國成立70余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醫療服務水平、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等都取得巨大進步,人民的體質和健康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2023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8.6歲,在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升的同時,人們開始更加關注“健康預期壽命”。

體育運動能夠提升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水平。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89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37.2%,提前達成了“十四五”規劃目標。隨著人均預期壽命的增長,提高生活品質、提升生命質量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世界衛生組織研究數據表明,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中,行為和生活方式所佔比例為60%。當下,無論是學校操場,還是“口袋公園”,隨處都可見參與體育運動的人群,終身運動理念正在成為中國人健康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體育運動激發人的創造力和活力,進而提升社會整體活力水平。運動不僅給生理和心理帶來巨大收益,而且能夠“改造大腦”,有效提升人的創造力。今天,國際科技和經濟競爭的關鍵在於人才競爭,突出表現在科技的原創性和經濟的活力等方面,這些都離不開人的創造力和活力。以體育運動為抓手,能夠提高人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願﹔通過群眾性體育活動,可以激發社會活力、提升人的精神面貌。《關於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要定期發布全民健身城市活力指數、向運動達標者頒發証書。上海、浙江、貴州等地也提出通過體育運動提升城市活力的相關工作方案或規劃。

體育運動對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越發凸顯。現代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心理健康狀況成為中國人逐漸關注的健康領域。相關研究表明,緩解精神壓力、促進心理健康,體育運動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運動后的大汗淋漓,不僅讓肌肉得到有效鍛煉,心情也會隨之放鬆不少,很多人對此都有切身體會。尤其是參與足球、籃球等集體運動,通過團隊配合和溝通,不僅能夠鍛煉身體,而且使人產生了歸屬感和心理支撐,這些都能大大提高人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未來,我們要把體育運動從單純的肌肉運動的狀態中真正解放出來,使體育運動與智力、道德、藝術、社交等更緊密更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更好發揮體育在促進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和全面發展中的作用。

長期以來,群眾體育的受關注程度不及競技體育,主要原因還是人們對體育的認知和體驗仍處於“遠觀者”而非“參與者”的位置,但體育運動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只能通過參與獲得。“浙BA”“蘇超”等大眾體育賽事吸引更多人參與,不僅成為城市形象的新名片,也是激發人民和社會活力、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作者:劉天星,系北京體育大學〔國家體育總局教練員學院〕副編審)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