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磊
2025年07月21日08:24 來源:經濟日報222
今年以來,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的情況下,宏觀政策持續發力顯效,我國經濟頂住多重壓力,實現穩定增長。
財政收支作為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反映了經濟持續鞏固回升、結構向優發展、政策紅利有力釋放的向好態勢。今年前5個月,財政收入總體平穩,以稅收收入為主的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降幅持續縮窄,非稅收入增幅有所下降,財政收入結構更加合理﹔支出端呈擴張態勢,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規模保持較快增長,更多財政資金“投資於人”,重點投向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領域。此外,在科技、綠色等關系經濟長期可持續和綜合效益提升的領域保持了較大支出力度。
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組合拳落地見效,需求側投資、就業、收入、消費循環更加通暢。投資方面,今年前5個月,“兩重”建設等政策帶動重大項目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投資同比增長6.5%,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和就業崗位﹔“兩新”政策持續推動企業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取得明顯成效,形成投資消費互動的新引擎。財稅方面,地方債務風險得到較大力度的化解,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萬億元大幅降至2.3萬億元,切實減輕了地方政府還本付息負擔,支持地方輕裝上陣、增強發展活力﹔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與制造業轉型升級,為企業實現持續盈利和打造收入閉環創造了條件。在政策協同發力下,居民收入逐步增長,工業生產保持平穩,服務業增長加快,今年前5個月,個人所得稅收入同比增長8.2%,增值稅收入同比增長2.4%。
需求側改善為供給側科技、產業、金融循環注入更強動力。今年以來,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態勢顯著,科技研發、優勢產業鞏固提升、傳統生產力轉型升級和未來產業發展領域的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新質生產力在規模、增速和結構方面均表現良好。從稅收表現來看,裝備制造業保持較高增幅,今年前5個月,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設備制造業稅收收入分別增長28.8%、11.9%﹔消費升級換代和服務消費的潛力得到較快釋放,文化體育娛樂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稅收收入分別增長7.8%、10%、12.7%﹔資本市場穩定運行得到更多制度性安排支撐,証券交易印花稅同比大幅增長52.4%,顯示資本市場活躍度回升。
從政策長期效應來看,還需進一步針對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內需不足、企業經營困難、居民就業增收承壓、價格總水平持續偏低、“內卷式”競爭等風險挑戰,打通“抗風險”“增效益”“擴內需”有效路徑,形成財政與投資、貨幣金融、科技、人才、產業、區域等政策的優化組合。
發揮政策紅利與人才紅利、工程師紅利疊加效應,加大人力資本投入,把“投資於物”同“投資於人”緊密結合起來,建立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加大對人口淨流入地區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支出和產業配套完善,加大適應人工智能發展的人才市場建設,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
還要形成提高投資效益長效機制,進一步優化政府投資支持方向和結構,大力支持和鼓勵民間投資,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力推進統一大市場建設,以更多應用場景催生更新商業模式,提高項目建設收益和企業盈利水平,促進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互動,以超大規模市場的內生動力應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推動實現供需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增強供給與需求的適配性、平衡性,改善我國生產要素的質量和配置水平,破除經濟運行中仍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釋放服務消費、存量盤活、城鄉融合、綠色低碳、數智經濟等領域的發展潛力,以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
(作者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投資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