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人民論壇每日推薦(5篇)

2025年07月23日08:09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222

青年新型消費模式解碼與興趣圈層優化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胡曉鵬

當前,以“Z世代”為代表的青年群體正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經濟促進力量和消費擴張力量,其消費行為因數字技術與數字場景支撐而呈現出新特征,通過初期興趣社群促成更加穩定、規模更大的興趣圈層,不斷重構傳統消費模式,推動形成更多消費熱點。但興趣圈層在激發青年消費活力的同時,也可能帶來一定的風險隱患。比如,容易導致一些青年價值觀與消費行為異化、導致新型消費業態的監管滯后、導致資本邏輯與青年發展需求的內在緊張。

隨著興趣社群到興趣圈層的轉換,青年消費行為發生了深刻變化。探尋興趣圈層對青年消費的驅動機制,找出可能存在的問題,是引導青年理性消費、促進消費行為健康有序發展的前提。在興趣圈層驅動下促進青年理性消費,需要優化興趣圈層生態、完善青年消費機制,並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管框架。(選自《人民論壇》2025年第9期)

作者簡介

胡曉鵬,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第十一屆全國青聯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產業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近年來,主持國家社基金重點項目、青年項目、上海市哲學社科基金項目等10余項,先后在各類期刊報紙發表論文百余篇,出版著作8部。

從新能源產業發展看未來產業生態圈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商學院教授 劉強

2024年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強調:“立足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未來產業就是未來的新興產業,推動未來產業發展需要建設面向全球產業鏈的創新生態。

當今中國新興產業形態蓬勃發展,新能源技術和數字技術共同推動新一輪能源轉型進程,我國新興產業已超預期地實現推動產業高速發展、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供應鏈和新的產業生態、根本性提升產業技術等發展目標,推動中國產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產業發展不僅需要技術和應用創新,還需要通過技術進步與需求之間的互動不斷實現技術迭代和成本下降,在此過程中構建起完整的產業生態。培育和發展未來產業需要與世界共享中國經濟的供應鏈優勢﹔支持以生產企業為主體的產業技術創新活動,建立社會化創新服務平台,積極參與全球產業技術創新﹔發揮全產業供應鏈優勢,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分工﹔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新興技術提供市場需求﹔突破核心技術,建立基礎材料工業﹔鼓勵應用模式創新,以新場景創造新需求。(選自《學術前沿》2025年第4期)

作者簡介

劉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商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能源安全與新能源研究室原主任。長期從事生態文明、能源安全理論、能源經濟學等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世界能源安全的中國方案》《中國能源轉型:走向碳中和》等。在《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中國能源》等期刊發表多篇文章。

中央八項規定推進黨的建設的機理、成效與經驗

——南京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張振

中國共產黨是勇於並善於自我革命的黨。所謂善於自我革命,指中國共產黨能夠遵循正確的路徑、運用科學的方法達成自我革命的目標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以制定和執行八項規定開局破題,從中央做起,堅持領導帶頭、以上率下,自覺守規用規,堅持從嚴要求、言出必行,立新規、動真格、求實效、防反彈,抓細、抓長、抓常,深刻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善於自我革命的能力和治黨智慧,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央八項規定制定實施十余年來,以小切口撬動全面從嚴治黨大變局,推動黨的建設在政治、作風、組織、制度等方面取得眾多成效,充分彰顯了“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鞏固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形成了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和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加強了黨規黨紀的嚴肅性,根本扭轉了管黨治黨“寬鬆軟”的狀況。政治上,鍛造黨的堅強領導核心,“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充分彰顯﹔作風上,營造干淨擔當的新氣象,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更加密切﹔組織上,強化黨內團結的重要性,黨內政治生態更加風清氣正﹔制度上,保証黨規黨紀的嚴肅性,管黨治黨“寬鬆軟”狀況根本扭轉。(選自《國家治理》2025年第12期)

作者簡介

張振,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南京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帶頭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首席專家。出版《中國共產黨執政倫理建設研究》《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等著作5部,在《人民日報》《馬克思主義研究》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80余篇。

人民論壇銳評 | “無堂食”咋看、咋辦

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已達5.45億人,市場規模約1.2萬億元,平均每天花在外賣上的消費近33億元。而這些海量外賣約三成出自無堂食經營店,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無堂食”,即無堂食外賣。

無堂食外賣因經營方式靈活、餐品價格實惠、送餐效率高等優勢,雖然成為一些消費者就餐方式的首選,但其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有的無堂食外賣平台處於老舊居民樓和隱蔽小巷等衛生監管“盲區”,食材採購不新鮮、加工流程不規范、備餐環境臟亂差等問題時有發生,食品安全狀況堪憂﹔有的為躲避監管,存在線上線下商家信息不匹配甚或造假等情況,消費者僅憑發布的圖文評價,難以判斷商家運營資質和餐飲衛生狀況。

在政策加持和行業標准護航下,各地區各部門持續加大創新深度,強化監管力度,頻出“重拳”整治無堂食外賣隱患。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無堂食外賣作為餐飲市場的一股新興力量,是政策紅利的實踐體現和服務民生的創新突破。讓“陽光”照進后廚,不僅是對消費者安全飲食的鄭重承諾,還是餐飲市場規范化運行發展的躍遷升級。政府、商家和平台須積極配合、互相協作,共護“食”安,為增進民生福祉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作者:李蘇笛,選自人民論壇網)

人民論壇網評 | 讓城市托舉起人民幸福

近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堅持把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系統謀劃,推動城市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黨員干部作為城市建設主力軍,應當始終心系人民,真抓實干、問計於民,全力推進城市建設合乎民心、順應民意、惠及民生,讓城市發展更有溫度、人民幸福更有質感。

何為人民城市?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人民城市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城市領域的具體實踐,是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生動載體。黃浦濱江以人民需求為導向推進城市更新,實現從“工業鏽帶”到“生活秀帶”的華麗轉身﹔首鋼園區將群眾期待轉化為發展動能,推動從“鋼鐵工廠”到“冬奧名片”的精彩蝶變……將民意、民智、民力融入到城市建設全過程中去,才有了這些變化。建設人民城市必須始終站穩人民立場,深入基層察實情、辦實事,深入群眾集民智、找方法,用實干擔當托舉起人民群眾穩穩的幸福。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唯有與老百姓站在一邊、干在一起,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落在實處,才能建群眾的“好房子”、筑居民的“好社區”、創人民的“好生活”。(作者:王可馨,選自人民論壇網)

(2025年7月23日推薦,閱讀全文可至人民論壇網

(責編:代曉靈、萬鵬)
相關專題
· 綜合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