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光明時評】以更穩固的大國糧倉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吳玲

2025年07月23日08:26    來源:光明日報222

原標題:【光明時評】以更穩固的大國糧倉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光明時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全國夏糧產量達2994.8億斤,是僅次於去年的歷史第二高產年。夏糧佔全年糧食總產量的兩成左右,我國夏糧持續“高位穩產”。

強化制度保障,構建糧食生產長效機制。今年全國夏糧播種面積達3.99億畝,總體保持了基本穩定。近年來播種面積的穩定,源於我國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構建了從上至下、責任明晰的糧食生產責任體系,將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具體化、可操作化,使得相關主體在糧食生產中職責分明、各司其職,進而形成合力,為穩定糧食生產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在政策支持方面,國家打出了一套政策“組合拳”,包括調整小麥最低收購價,穩定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讓農民種糧有穩定預期和合理收益﹔擴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覆蓋范圍,降低農民種糧風險﹔啟動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平衡地區間利益關系。政策的相輔相成,為糧食生產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制度保障。

筑牢耕地根基,提升農田綜合生產能力。今天夏糧生產局部地區受旱情影響減產,但夏糧總產量僅比上年減少3.1億斤,下降0.1%,總體保持穩定。“高位穩產”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各地持續推進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准農田建設。已經建成的10多億畝高標准農田抗災能力顯著提升,糧食產能一般能提高10%左右。在今年旱情較重的情況下,夏糧單產每畝375.6公斤,比上年增加了0.1公斤。同時,中央財政聚焦關鍵農時、關鍵區域、重點環節,超前部署、精准落實農業生產防災救災資金,下達3.76億元資金支持黃淮海等地抗旱保春播﹔下達14億元資金支持各地病虫害防控﹔下達1.97億元資金支持受災地區積極應對洪澇、台風等災害影響,減少農業災害損失,助力夯實糧食豐收基礎。

深化科技賦能,推動糧食單產穩步提升。在良種普及方面,農業農村部定期編制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普冰03”“中麥578”“輪選49”“航麥802”等優良品種在主產區得到廣泛應用,主要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種植面積佔比超過95%,為糧食高產奠定了品種基礎。在良法推廣方面,小麥寬幅精播、水肥一體化技術在全國范圍推廣,中央財政提早下撥16億元資金實施“一噴三防”,累計抗旱澆麥3.3億畝次,有效提高糧食生產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在良機應用方面,我國穩步推進智能農機、丘陵農機、農業機器人等農機研發專項,高端智能農機開始產業化應用,為糧食穩產增長注入新動能。

我國夏糧穩產豐收,不僅穩住了糧價預期,也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需要看到的是,我國糧食供求緊平衡格局將長期存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作為14多億人口的大國,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更好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更從容應對全球不確定性。我們要始終堅持底線思維,繼續高質量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確保耕地數量不減、質量提升,繼續實施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完善支農富農政策,調動糧食主產區抓糧和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以更穩固的大國糧倉支撐經濟社會大局,以更堅實的底氣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筑牢安全根基。

(作者:吳玲,系東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