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新聞隨筆】讓“小巨人”釋放更多大能量

劉倩

2025年07月23日08:27    來源:光明日報222

原標題:【新聞隨筆】讓“小巨人”釋放更多大能量

【新聞隨筆】

會擰螺絲、擦玻璃的機器人,能用手輕易彎曲、撕開的鋼材,像“開了天眼”的遙感探測衛星星座……在近期舉行的第二十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上,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2000家企業攜尖端產品亮相。一批中小企業以“高精尖”技術各顯神通,彰顯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蘊含的創新活力。

以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為特征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和產業鏈安全的穩定器,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快速壯大,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和保就業惠民生能力不斷增強,呈現量質齊升的發展態勢。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截至2024年年末,全國科技和創新型企業數量超過60萬家,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4.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的相繼出台,也為中小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近年來,我國堅持服務和管理並重、發展和幫扶並舉,堅持培優企業與培強產業相結合,持續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加強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完善梯度培育體系,一體化推進“選種、育苗、培優”全生命周期服務支持,激發涌現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另一方面,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扎實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通過分級分類引導中小企業集群化專業化發展,培育300個國家級和1100余個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此外,“一站式”集成平台的構建,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政策查詢、市場對接、人才招聘、資金支持等方面的服務。比如,運行中的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網依托數字技術構建起了全國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有效破解了中小企業服務資源分散、供需對接不暢等難題。

在全球科技創新浪潮中,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其獨特的靈活性和創新效率,成為眾多新技術、新產品的搖籃,並在推動產業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持續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催生新模式、新動能。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專利研發動力不斷增強。據統計,2024年,我國中小企業有效發明專利中,獨立研發產生的比例為75.3%,較上年提高3.9個百分點﹔研發經費投入在100萬元以上的比例達16.8%,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不少中小企業研發出的高科技產品,也在各個領域大顯身手。有的企業加強在低空飛行、綠色低碳等新興產業領域拓展布局,研制出的“飛行汽車”垂直起降、無需機場,智能化、成本低、易維護,或可成為未來交通的解決方案之一。有的企業持續發力工業互聯網建設,在數字化轉型上取得新突破,讓數據在生產線上“流動”,做出精確“決策”,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技術突圍的探索之路是艱辛的,這些創新成果的取得,得益於中小企業對“技術深挖”的執著追求,通過供應鏈上中下游銜接、大中小企業融通、產學研用協同,不斷深化貿易促進、投資合作、創新集聚、學習交流。為此,各地應加強引導,積極出台相關政策,助力解決中小企業“引進高端人才難,留住更難”等瓶頸問題,共同提升企業創新實力。

當前,廣大中小企業正成為激勵創新、帶動投資、促進消費的生力軍,在自身所在的經營領域保持定力、積極作為,展現了堅定前行的信心和底氣。未來,我們更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機制,加大支持力度,為中小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一些地方積極探索,積累了有益的經驗。比如,重慶圍繞重點產業鏈關鍵技術需求,依托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基金,構建更加立體的中小企業育成體系﹔安徽合肥積極引進國內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資源,共建高水平協同創新平台等。相信隨著更多更深的探索落地,協同鏈條將進一步強化,服務能力也將不斷提升,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托舉和支撐。

(作者:劉倩,系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講師)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