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堅持“五個更加注重” 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張峰

2025年07月23日08:29    來源:光明日報222

原標題:堅持“五個更加注重” 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學思踐悟】

中國是海洋大國,黨中央作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向海圖強之路”。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海洋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注重高效協同,更加注重產業更新,更加注重人海和諧,更加注重合作共贏”。這“五個更加注重”是新發展理念在海洋領域的生動實踐,隻有堅持以“五個更加注重”引領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才能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向海圖強之路,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

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激活海洋經濟內在動能

創新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創新是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動能,發展海洋經濟需要更加重視創新驅動,著力發展海洋領域的新質生產力。

筑牢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根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隨著大國博弈向縱深發展,海洋領域科技競爭也不斷深入,隻有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強化海洋戰略科技力量,才能掌握海洋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鍛造胸懷藍色夢想的海洋人才隊伍。引導青年增強海洋意識,增強建設海洋強國的責任感,樹立為海洋強國奮斗的志向。對標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調整優化涉海高校海洋專業結構,推進海洋人才培養。加強產教融合,增強學生服務海洋產業的實踐能力。

激活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藍色引擎。提高海洋從業者技術和素養,運用新技術賦能海洋經濟,加大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綠色節能技術等在海洋產業領域的運用。改善海洋經濟生產資料技術水平,把數字、深海礦產、極地等作為勞動作用的對象,不斷提高海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

更加注重高效協同,提升海洋經濟整體效能

新發展理念強調協調發展,發展海洋經濟也必須加強協同,提升海洋經濟發展的總體效益。

加強海灣經濟發展頂層設計。我國擁有遼東灣、渤海灣、膠州灣、杭州灣、北部灣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資源豐富的海灣。海灣地區連接陸地和海洋,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價值和經濟價值。應進一步加強對海灣經濟發展規劃的研究,發展臨港產業集群,開發海灣文化與生態旅游,挖掘海灣地區海洋經濟發展潛力。

強化海洋經濟發展整體規劃,促進區域之間的協調。加大對海洋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海洋經濟發展。統籌推進海洋領域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堅持陸海統籌、山海聯動、資源融通,統籌陸域開發與海域利用。

推動沿海港口群優化整合。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國擁有沿海港口超過1000個,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世界級港口群。2024年,在全球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中國分別佔8席和6席。優化整合港口群,應全面提升航運金融保險、海事仲裁、航運經紀的服務能級,加快補齊高端航運服務短板﹔進一步整合港口資源,提高經營集約化水平,形成發展合力,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國際航運中心。

更加注重產業更新,增強海洋經濟發展勢能

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應進一步培育壯大各類海洋企業,發展海洋科技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升海洋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穩定性和競爭力以及應對沖擊的韌性。

促進傳統海洋產業轉型升級。傳統海洋產業包括海洋漁業、鹽業與化工業、交通運輸業、油氣業、旅游業等,促進傳統海洋產業轉型升級,需要運用現代技術裝備漁業,發展現代化遠洋捕撈﹔因地制宜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動航運業綠色低碳發展。

做優現代海洋產業。現代海洋產業包括海洋生物醫藥業、可再生能源、礦產資源、海洋裝備制造業、海水淡化利用、海洋科技金融服務等。2024年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分別佔世界市場份額的55.7%、74.1%和63.1%。做優現代海洋產業,應加快發展海洋裝備產業、海洋船舶工業﹔推動海上風電有序建設﹔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生物制品,更好滿足人們醫療衛生和健康需要﹔加快深海油氣開發利用,做大海洋新能源產業﹔發展現代海洋服務業,提升國際航運金融保險、海事仲裁服務能級。

做大海洋未來產業。海洋未來產業包括深海礦產開發、海洋數智信息、極地開發等,具有廣闊發展前景。做大海洋未來產業,需要加大深海探測、深海礦產資源開採力度,補充能源資源不足﹔推進極地技術研究,發展海洋數字智能產業,推進海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海洋空間開發利用,發展海洋空天協同產業。

更加注重人海和諧,守護海洋生態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像對待生命一樣關愛海洋。海洋孕育了生命、聯通了世界、促進了發展。正確處理人海關系,必須更好保護海洋生態。

將海洋生態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局。美麗海洋是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碧海銀灘也是金山銀山。推動海洋經濟發展,必須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實現人海和諧。2024年,生態環境部實施《美麗海灣建設提升行動方案》,重點推進110余個海灣建設美麗海灣,探索推進廈門等7個城市全域建設美麗海灣,這是推動美麗海灣建設擴面、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

持續推進重點海域綜合治理。堅持開發和保護並重、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並舉,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維護海洋自然再生能力。提升海洋生態防護和修復能力,提升防御海洋自然災害的能力。加強海洋生態執法,推進《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的有效實施,嚴厲打擊圍海造田等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的行為。加強海洋保護區建設和管理,更好保護海洋生物棲息地,促進生態系統恢復和平衡。從源頭上有效控制陸源污染物入海排放,開展海洋修復工程,推進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

創新推進海域分層立體利用。2023年,自然資源部發布《關於探索推進海域立體分層設權工作的通知》,鼓勵對跨海橋梁、養殖、溫(冷)排水、海底電纜管道、海底隧道等用海進行立體分層設權,標志著海域資源開發利用進入“立體化時代”。海域分層立體利用有利於更好開發海洋立體功能,激活海洋立體空間價值,提高空間效率,緩解用海矛盾。

探索開發海洋碳匯,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海洋生物通過光合作用、生物鏈等機制吸收和存儲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紅樹林、海草床等具有重要的碳匯功能。應推進海洋碳匯交易進入碳交易市場,加快海洋碳匯核算、碳匯價值評估等標准體系的研究和制定,努力掌握國際海洋碳匯標准制定的主導權。

更加注重合作共贏,推進全球海洋治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隻有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全球海洋治理也應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實現合作共贏。

實現互利共贏,共建海洋命運共同體。隻有推進全球海洋治理,堅持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各國共建藍色經濟伙伴關系,才能實現合作共贏,共享海洋發展成果。必須堅持平等協商的原則,建立海洋文明的對話交流機制,構建分歧解決機制,走互利共贏的海上安全之路。推動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積極推進“南海行為准則”磋商,共同把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保障海上運輸通道安全,暢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

提升中國全球海洋治理的國際話語權。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反對海洋霸權,推動海洋治理規則向公平化、合理化發展。聯合相關國家,共同開展全球海洋地質環境和資源調查,推動全球海洋防災減災工作,促進藍色經濟合作。積極開展海上護航、建立海上安全聯合巡邏機制、情報共享機制,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更多公共產品,展現中國的大國擔當。

(作者:張峰,系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上海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