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高效能治理護航高品質生活

陸鵬

2025年07月24日08:40    來源:光明日報222

原標題:高效能治理護航高品質生活

【專家視點】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蘇轍在《新論》裡說道:“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蘇轍用蓋房子重視筑地基的這個比喻,形象地闡釋了強基固本的施政觀念。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工作導向,要讓基層群眾有滿滿的獲得感、穩穩的幸福感和充分的安全感,讓高效能基層治理之“花”結出人民高品質幸福生活之“果”。

撐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主心骨”。實現人民滿意的高效能治理,核心是強化黨建引領,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要實現基層組織有效覆蓋,縱向上,在城市構建市、縣(市、區)、街道、社區四級黨組織聯動覆蓋,在鄉村構建鄉鎮、村、組三級貫通覆蓋﹔橫向上,通過區域化黨建、網格黨建、樓宇黨建、產業鏈黨建等實現交互覆蓋。要推動黨建與治理深度融合。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為核心,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不斷增強牽引基層治理的“內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優勢。強化基層戰斗堡壘。配齊配強城鄉基層黨組織干部隊伍,強化基層黨組織“頭雁”引領,打造服務基層治理“雁陣”,將提升黨領導基層治理的科學化水平與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基層服務的便利化水平等有機結合、有效貫通起來,形成良性互動格局,確保黨在基層的各項工作沿著正確方向前行。

建好綜治中心實體運營的“一張網”。綜治中心是基層治理的有效平台,也是實施網格化治理的指揮中樞。網格化管理的精髓在於把社會治理的觸角延伸到基層神經末梢,讓微治理釋放大能量。聚焦精細劃網,確保網中有格。因地制宜劃分層級、劃分規模,實現網格內人、地、事、物、組織等全要素覆蓋,集中力量把基層綜治中心打造為網格治理的“指揮所”,搭好市縣鄉村四級網格服務體系,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聚焦力量整合,確保格中有人。在鄉鎮(街道)、村(社區)、樓棟等設立網格員,推動形成黨建引領下多方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資源集成下沉,確保事在格中。將黨建、綜治、城管、應急、環保、消防、食品安全等力量配備到網格,構建“一網統籌、事事入格”的“全科網格”。運用大數據和智能化管理平台,將城管、民政、社保等部門職責“聯起來”,黨務、政務、商務等事務要素“聚起來”,按照“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的服務管理模式,形成網格事項“源頭發現—採集建檔—分流交辦—檢查督促—結果反饋”等閉環體系,全鏈條、全天候服務基層群眾。

平安是福,基層平安建設是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抓手。基層要弘揚群眾首創精神,激發基層創新活力,因地制宜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發展“楓橋經驗”。對廣大人民群眾來說,化解一次鄰裡糾紛、疏通一次下水道、點亮幾盞鄉村路燈、硬化一段泥濘道路,都能帶來肉眼可見的獲得感和親身體驗的幸福感。用“一站式”治理繪就平安新願景。“雲端調解室”“議事會客廳”“五室一體”綜合平台等這些各地創設的“一站式”治理機制,大大增強了基層群眾的便利化、安全感和滿意度。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基層治理要聚焦人的現代化,投資於“人”,要圍繞人的需求來配置資源、優化服務。城市裡的“十五分鐘生活圈”,口袋公園、睦鄰中心,讓城市生活更美好﹔鄉村中的“長者食堂”“鄉村巴士”“愛心超市”等,讓農村生活更幸福﹔高速公路上的“司機之家”等讓旅行者“行有所感”﹔在公共場景中的“騎手驛站”“共享Wi-Fi”等讓新就業群體甜到心裡……這些多主體、多場景、多生態、多模塊的貼心服務品質,就是中國式現代化治理中的“微鏡頭”,就是民生為大的“真寫照”。

(作者:陸鵬,系中共廣西區委黨校研究員、廣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基地特約研究員)

(責編:黃瑾、劉圓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