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岩
2025年07月25日08:35 來源:經濟日報22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中,價格機制在優化資源配置、促進供需平衡方面扮演重要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以下簡稱《價格法》)是我國規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動中價格關系與價格行為的重要法律。適應新形勢新需要,修訂《價格法》相關條款,尤其是完善低價傾銷等不正當價格行為的認定標准,依法規制價格違法行為,有利於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護消費者和經營者合法權益,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一、修訂《價格法》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是遵循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開展中國價格法治實踐的具體體現。此次修訂《價格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法治為人民服務。人民群眾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對於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訴求和呼聲越來越高。當前,在市場上部分同質化產品供給較多背景下,為爭取更大市場份額,部分企業通過擠壓供應商利潤等方式降低成本和商品售價,有的大企業通過拖欠賬款或延長賬期等方式擠壓小企業,此類“以價換量”的行為破壞了產業協作生態、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對於這種濫用市場優勢地位、擠壓產業鏈上下游供應商或同業競爭對手的行為,廣大企業要求開展整治的呼聲越來越強烈。正因如此,積極回應群眾和企業的訴求與呼聲,修改完善“低價傾銷”認定標准,強化對相關違法行為的規制,體現了法治政府的擔當與作為。
二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化價格法治建設的生動實踐。政府“有形的手”不僅要在政府定價領域發揮作用,而且要在實施市場調節價的領域發揮應有作用,其中就包括規范不正當價格行為。在實行市場調節價的領域,也存在市場失靈問題。例如,“低價傾銷”是為了排擠競爭對手或獨佔市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商品或提供服務,擾亂正常生產經營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的不正當價格行為。就危害而言,低價傾銷是一種惡性內卷,導致相關行業企業利潤下滑甚至虧損面擴大,使得企業在穩定生產經營和擴大就業崗位方面面臨更大壓力,這對居民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增收造成了不利影響。綜上分析,在涉及重大公眾利益、出現嚴重市場失靈的領域,政府有必要通過強化法治建設,豐富調控監管手段,積極作為,彌補市場失靈。
三是健全價格法治體系、增強依法治價能力的重要保障。扎實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優化經濟結構,需要通過價格機制准確傳遞市場供求信號。修訂並執行好《價格法》及相關法律法規,是尊重市場價格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形成價格機制的關鍵所在。尤其是在當前國際形勢不確定性增大背景下,通過立法強化和引導公平、公正、合法的價格競爭,有利於增強中國統一大市場對內對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從而為做強國內大循環提供良好的價格環境。
二、健全價格監管制度有力遏制不正當價格行為
市場經濟的有序和繁榮是相輔相成的。經營者自主定價是《價格法》賦予經營者的權利,也是經營者在經濟活動中獲利的合法途徑和手段。從維護公平競爭的價值取向來看,經營者的自主定價行為應當與市場供求關系和自身生產經營成本結構相適應。如果經營者實施不正當價格行為,致使價格不能有效反映市場供求和生產經營成本,甚至使價格機制在某些產業領域和環節失效,將會導致負面連鎖反應。特別是當前“內卷式”競爭問題突出,需要在《價格法》中進一步完善相關條款。這次《價格法》修訂的重點之一,是完善了低價傾銷行為的認定標准,並將強制其他經營者進行價格傾銷的相關行為,增列進第二章“經營者的價格行為”中的第十四條的第二項,將其明確界定為“不正當價格行為”。同時也要看到,修法只是強化監管的第一步,關鍵是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有關部門依法依規強化市場價格監管,必將有力有效遏制不正當價格行為,切實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和良好市場價格秩序。
三、強化經營者的價格自律意識與價格誠信行為
高質量發展,要在全社會積極倡導公平競爭。《價格法》在確認與保護經營者自主定價、合法獲取利潤權利的同時,也規定了經營者自主定價應遵守誠實守信原則。所謂誠實,就是開誠布公、貨真價實﹔所謂信用,就是信守承諾,說到做到。具體到經營者的價格活動,不如實介紹商品的情況,以次充好,摻雜使假,以合法行為掩蓋違法目的等行為,都是違反誠實原則的﹔違反協議,不履行已承諾的義務等,都是違反信用原則的。經營者在追求市場份額、銷量、營收的同時,必須主動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遵守社會的公序良俗,共同維護良好的產業生態。例如,作為完善內部治理的重要內容,廣大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經營條件健全內部價格管理制度,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財經法律法規進行成本核算、費用分攤。同時,在各級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價格監督檢查時,經營者應當如實提供調查所需資料。對此,《價格法》第四十四條明確規定“拒絕按照規定提供監督檢查、成本監審或者調查等所需資料的,責令改正,予以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處以罰款”。
這次修訂《價格法》,釋放了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明確信號。通過深化價格法治建設,可以進一步提升經濟運行質效,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作者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