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讓更多特色成果落地結果

王建康

2025年07月25日08:36    來源:經濟日報222

原標題:讓更多特色成果落地結果

“十四五”以來,陝西省發揮科教資源富集等優勢,因地制宜,鏈群同構,推動農業特色產業全鏈條發展與農民增收致富相協調,邁出了堅實步伐。但經營主體實力不強、對群眾增收牽引支撐作用還不夠等短板依然突出。未來,要著力以產業創新推進鄉村富民產業提質增效,加速先進生產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

推動業態創新融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精准安排生產經營,突出加工、流通、營銷等環節延鏈補鏈,多維度深層次讓土特產價值最大化,實現鄉村優勢特色產業全鏈條升級。實施農產品加工增值行動,引導大型農業企業對接標准化加工原料基地,支持保鮮烘干、清選分級、鮮切包裝等加工生產線建設,發展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品牌營銷等相關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鄉村新業態,推廣無人機噴洒、智能化育秧、機械翻耕等先進實用新技術,完善農業生產服務體系,拓展鄉村產業發展空間,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挖掘農業多種功能,積極發展休閑農業,借鑒相關經驗,通過“體育+產業+文化”的農文體旅等多元業態融合創新模式,助力農業特色品牌推向全國市場。推廣陝西禮泉袁家村、留壩全域旅游等休閑農業典型模式,打造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伴手禮”產品,推介特色化、差異化、多樣化的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線路。

拓展暢通供求渠道。破解農民“豐產不豐收”難題,最核心的是要減少中間環節,做優“流通”服務鏈,縮短產銷距離,打通產銷對接“最后一公裡”,讓更多產業鏈利潤留在農業、留給農民。利用電商平台、短視頻、直播帶貨等方式,建立線上銷售渠道,擴大特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幫助廣大農民實現線下豐收、線上增收。發展“農產品直供社區”模式,精准匹配周邊訂單需求,支持發展“電商+產地倉+寄遞物流”,推動實現鄉鎮有“集配中心”、村有“共配商店”。

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整合全鏈條各個環節、各個主體,因地制宜合理選擇聯農帶農方式,確保農民能獲利、多得利。支持聯農帶農主體壯大,更加關注大型農業企業、上市農業企業等現代農業產業組織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小型微型農業企業等的輻射作用,增強抵抗風險能力。提升利益聯結機制穩定性,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范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普通農戶提供技術指導等社會化服務,著力構建“聯得緊、帶得穩、收益久”的長效機制。

提升產業發展含新量。著力加強農業科技攻關與應用,暢通科技進村入戶通道,讓更多創新成果在特色產業強鏈延鏈中落地結果,真正讓科技賦能產業,讓產業富裕農民。發揮好楊凌示范區作用,加大科技小院、科技試驗站等開放平台布局,圍繞種植養殖技術、現代農業經營管理、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和惠農政策等內容,繪制特色農業需求技術清單、需求清單、成果清單,提供“量身定制”服務,提升生產經營管理能力。實施鄉村人才培育行動,依據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優化知識結構,重點增強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方面的素質能力,讓“田教授”“土專家”不斷涌現。

(作者系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陝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黃瑾、劉圓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