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2日09:06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222
圖片中的這份檔案,是毛澤東親自對《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進行的修改。《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在黨的六屆七中全會上討論並通過的。這次會議為即將召開的黨的七大作了充足的准備。
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楊家嶺召開六屆七中全會。會議的主要目的是為總結整風運動的經驗和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作准備。出席會議的有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17人,列席會議的各中央局、分局和其他方面的負責人12人。
六屆七中全會原本打算開兩個月,但由於時局的發展,最終斷斷續續開了11個月,先后召開了8次全體會議,成為我黨歷史上歷時最長的一次中央全會。
1944年5月21日,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七中全會的兩項任務(准備七大和在全會期間處理中央的日常工作)並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工作報告,講抗日准備時期和抗戰時期的主要問題。會議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任弼時、周恩來五人組成大會主席團,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和六屆七中全會主席團主席。會議決定,在全會期間由主席團處理日常工作,政治局和書記處停止行使職權。會議同意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會提出的關於黨內歷史問題的六點意見,並形成決議。
1944年6月5日,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中心議題是城市工作問題。會議討論並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中共中央關於城市工作的指示》。指示指出:“不佔領大城市與交通要道,不能驅逐日寇出中國。”指示要求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各區黨委“必須把城市工作與根據地工作作為自己同等重要的兩大任務”,“必須把爭取敵佔一切大中小城市與交通要道及准備群眾武裝起義這種工作,提到極重要地位”,“以期在今年下半年及明年上半年,就能收獲顯著成績,准備配合世界大事變,在時機成熟時,奪取在有我強大軍隊與強大根據地附近的一切敵佔城市與交通要道”。
這以后,國內外形勢在進一步發生變化。英、美兩軍成功在法國諾曼底地區登陸,開辟了第二戰場。中外記者團和美軍觀察組先后到延安,中國共產黨與美國方面建立起直接溝通的渠道。國民黨政府則因為在豫湘桂戰役中的大潰敗,導致國內要求改組國民政府、成立聯合政府主張的呼聲越來越高。這樣,從1944年11月9日到1945年2月18日,又先后舉行了四次全體會議。討論了毛澤東同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私人代表赫爾利談判、周恩來去重慶談判、成立解放區聯合委員會等問題。
1945年3月31日,舉行第七次全體會議。會議討論為七大准備的政治報告草案和黨章草案。毛澤東對《論聯合政府》政治報告草案作說明,指出:現在是有更大的希望的時期,我們應在此時機提出適當的綱領,動員全國人民來實現。劉少奇對黨章草案作說明時指出:黨章照顧了現在和將來,一方面肯定了嚴肅性,一方面允許了靈活性。以毛澤東思想來貫穿黨章,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特點。
1945年4月20日,黨的六屆七中全會舉行最后一次全體會議,討論並通過了准備向黨的七大作的軍事報告和《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黨的七大主席團、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候選人名單和會議日程等問題。
起草《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七中全會期間中共中央為准備七大所作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對黨的歷史經驗的總結,是全黨智慧的結晶。會議一開始,就成立了由毛澤東直接領導,任弼時主持,劉少奇、康生、周恩來、張聞天、彭真、高崗、博古參加的黨的歷史問題決議准備委員會來籌辦此項工作。起草工作歷時一年,反復斟酌,數易其稿。其中,由毛澤東親自修改的就達七次之多。決議原准備提交黨的七大討論通過,為了使黨的七大能集中精力討論抗戰建國方針問題,改在黨的六屆七中全會上討論通過。
決議共分為七個部分。第一部分對毛澤東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方法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杰出貢獻給予高度評價,肯定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路線。第二部分簡單回顧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領導中國革命過程中的歷史教訓,提出總結從1927年大革命失敗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十年內若干黨內歷史問題的必要性。第三部分簡要介紹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三次“左”傾錯誤路線。第四部分從政治、軍事、組織和思想四個方面系統分析“左”傾路線的錯誤所在。第五部分對“左”傾路線產生的社會根源進行了分析。第六部分號召全黨必須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教育,並著重聯系中國革命的實踐,以達到進一步養成正確的黨風,徹底克服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宗派主義、山頭主義等傾向之目的。決議最后一部分再次肯定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我們黨和全國廣大人民的奮斗方向是完全正確的,強調了中國革命取得徹底勝利的必然性。決議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對黨的斗爭歷史經驗和教訓作了科學總結和概括,特別對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期間中央的領導路線問題作出了正式結論,有著深遠的意義。
決議通過前,毛澤東就決議內容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了說明。在講話中,毛澤東站在實事求是的立場對黨內一些曾經犯過錯的同志進行了客觀評價,並提出了“治病救人”的方針。他解釋說:“錯誤不是少數人的問題,寫幾個名字很容易,但問題不在他們幾個人。如果簡單地處理幾個人,不總結歷史經驗,就會像過去陳獨秀犯了錯誤以后黨還繼續犯錯誤一樣。”“政治上過去犯過錯誤現在改正了的同志,我們都要團結他們,全黨要像決議上所說的團結得如同一個和睦的家庭一樣。”最后,毛澤東還作了自身反省,認為決議盡管從全黨利益的角度出發,把很多功勞都挂在自己頭上,但這並不是說明自己沒有缺點錯誤。
毛澤東的講話使黨內思想取得了一致,順利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黨的七大的勝利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至此,六屆七中全會完成了全部議程,延安整風運動也勝利結束,全黨在毛澤東思想旗幟下緊密團結起來,為奪取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繼續奮斗前進。
(資料來源:《印記——檔案中的百年黨史》,曾珺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