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檔案裡的抗戰印記

2025年08月12日09:08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222

中國共產黨的檔案,記錄著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奮斗歷程。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制定和實施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廣泛發動人民群眾,建立和發展抗日民主根據地,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值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讓我們通過8件珍貴檔案,重溫那段烽火歲月,感悟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銘記與傳承偉大抗戰精神。

文件:中共中央致周恩來的指示電

1936年12月21日,周恩來收到了一封來自中共中央的指示電。在這封指示電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是“抗日”,其次便是“和平”,體現了中共中央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態度。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內戰在事實上大體停止下來,國內和平初步實現。在抗日的前提下,國共兩黨實行第二次合作成為不可抗拒的大勢。此后,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努力和推動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中心,中國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各愛國軍隊、各階層愛國人士以及海外華僑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展起來。在這一旗幟下,全國人民團結一致,開始了中國近代以來規模空前的民族革命戰爭。【全文】

文件:《中共中央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起草過程稿

圍繞著如何進行抗日戰爭的問題,國共兩黨一直存在著巨大的分歧。1937年9月6日出版的《解放》第一卷第十五期刊登了這樣一份決定——《中央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這份重要決定形成於1937年8月的洛川會議,明確了中國共產黨日后抗戰的戰略和方向。【全文】

手跡:葉劍英《重讀〈論持久戰〉》

在全民族抗戰進行數月后,“速勝論”“亡國論”等錯誤觀點流傳開來。毛澤東在條件簡陋的窯洞中,經過八天九夜的嘔心瀝血,寫下了一篇分析和指導抗日戰爭、長達5萬余字的重要軍事著作——《論持久戰》,並於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進行了長達9天的講演。《論持久戰》一經發出,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給彷徨無助的國人帶來了希望,成為全國抗日戰爭的基本指導思想。1965年9月4日,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20周年,葉劍英元帥寫下《重讀〈論持久戰〉》,深情回顧了抗戰時期的艱辛歲月。“一篇持久重新讀,眼底吳鉤看不休”,是來自重讀毛澤東著作《論持久戰》的慨嘆。【全文】

書籍:重慶新華日報館出版的《論新階段》

1938年12月,重慶新華日報館出版了毛澤東的《論新階段》單行本。《論新階段》是毛澤東在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所作的政治報告。這次全會是“決定中國之命運”的一次重要會議。全會通過了《中共擴大的六中全會政治決議案》,批准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正確路線,基本上克服了黨內以王明為代表的右傾錯誤,制定了黨領導抗戰的全面戰略規劃,統一了全黨思想,為黨領導抗戰取得最終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文】

手跡:毛澤東為中共中央黨校題詞

1941年冬,毛澤東為中共中央黨校題寫了“實事求是”四個大字。這四個字不僅成為當時即將在全黨開展的整風運動的重要內容,也成為中共中央黨校的校訓,一直延續至今。【全文】

手跡:毛澤東致歐陽山信

1942年4月9日,毛澤東給時任中央研究院文藝研究室主任的歐陽山回了一封信。此前,歐陽山在給毛澤東的信中建議,黨迫切需要制定一套明確的文藝政策來指導文藝工作。這一想法恰恰與這一時期毛澤東對於文藝工作的思考相契合。於是,毛澤東便給歐陽山回信,想與其面談。在這次面談中,毛澤東提到了黨中央即將召開一次文藝座談會。而這次文藝座談會,在黨的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全文】

手跡:毛澤東對《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修改

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楊家嶺召開六屆七中全會。六屆七中全會原本打算開兩個月,但由於時局的發展,最終斷斷續續開了11個月,先后召開了8次全體會議,成為我黨歷史上歷時最長的一次中央全會。《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在這次全會上討論並通過的,這次會議為即將召開的黨的七大作了充足的准備。全黨在毛澤東思想旗幟下緊密團結,為奪取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繼續奮斗前進。【全文】

手跡:陳雲在黨的七大上的發言稿

黨的七大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空前偉大的會議,它是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召開的極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會。它正確地總結了我黨領導中國革命的斗爭經驗,制定了黨的路線,確定了以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使全黨達到了空前的鞏固和團結一致,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徹底勝利和后來人民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全文】

資料來源:《印記——檔案中的百年黨史》

專家審核:曾珺,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研究館員

圖文編輯:代曉靈

(責編:代曉靈、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