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
2025年09月05日08:18 來源:光明日報222
制度是立國之基,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要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破立並舉、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這一重要論述閃爍著唯物辯証法的思想智慧,為新時代制度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唯有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協同、創立新制與破除舊制並舉、系統推進與局部突破結合,才能確保制度建設既符合時代要求又促進社會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夯實制度根基。
1. 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協同
“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証統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來謀劃。”從基層探索出發為頂層設計積累經驗,再以頂層設計指導新的基層實踐。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的良性互動體現了“特殊—普遍—特殊”的矛盾轉化運動,遵循了“實踐—認識—實踐”的認識發展規律,彰顯了在制度建設中黨的領導力量和人民群眾的主體力量的有機結合,蘊含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黨的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新時代制度建設的重要方法。
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結合是改革開放孕育的歷史經驗。改革開放的歷史也是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互動演進的歷史。改革開放之初,安徽小崗村包產到戶的大膽探索得到了中央認可,並將“大包干”提升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中央一號文件的形式推廣至全國﹔深圳小漁村華麗蝶變為大都市的密碼是敢闖敢試,局部經驗助推我國對外開放從點到線、由線至面深入發展。實踐經驗的積累推動頂層設計走向制度化軌道,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的良性互動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卓越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賦予了基層探索和頂層設計嶄新的時代內涵。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司法體制改革試點等系列實踐探索為頂層設計積累了寶貴經驗,推動改革從易到難、由小至大逐步展開。
強化頂層設計的謀劃作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應更加注重頂層設計,充分發揮頂層設計對基層探索的指引作用。從必要性來看,當前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改革的復雜性和風險性增加。如何充分地激發和積聚改革動力,如何有效地處理和化解改革難題,如何精准地把握和調控改革節奏,如何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共識和力量,這些課題的解決都離不開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總體謀劃和統籌安排。就可能性而言,現階段我國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這既為頂層設計提供了基礎框架和原則,也為設計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從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到設計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和總體方案,到通過各類專項改革指導意見,這都是黨中央加強頂層設計引領基層實踐的生動體現。
在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的良性互動中開創中國之治新局面。以制度建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我們既要堅持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加強頂層設計的科學規劃,對改革的方向、目標和路徑等予以系統籌謀和科學部署,確保改革進程的連貫性、舉措的協同性和成果的有效性,以科學的頂層設計為基層探索提供理論指導、確定行動方向、把握改革大局﹔也要注重基層實踐的積極探索,鼓勵基層單位結合實際勇於開拓、先行先試,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新經驗、新做法、新方式,並進一步提煉、升華,以積極的基層探索為頂層設計提供實踐支撐和源頭活水。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輔相成,共同驅動著制度建設的穩健前行與長遠發展。
2. 創立新制與破除舊制並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破和立的辯証統一,破立並舉、先立后破,該立的積極主動立起來,該破的在立的基礎上及時破,在破立統一中實現改革蹄疾步穩。”制度建設要將創立新制和破除舊制結合起來,更加注重創立新制,在創立新制基礎上破除舊制,以破立並舉、先立后破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不竭動力和制度保障。
馬克思認為:“辯証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事物發展是一個推陳出新、破舊立新的過程。對於制度建設而言,“破”意味著要革除那些背離時代趨勢、阻礙社會進步的舊制度和舊觀念,“立”則指建構符合人民根本利益、能夠引領未來社會發展的新制度和新觀念。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應破的堅決破、該立的積極立,如經濟領域以新發展理念破“唯GDP論”,政治領域以黨風廉政建設糾治“四風”頑疾,社會領域以城鄉融合發展破城鄉二元對立,在破舊立新中推動改革發展。
先破后立是一種革命的辯証法,強調在摧毀舊制度的基礎上建立新秩序。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不能消滅舊統治,就無法建立新社會,我們正是通過打碎舊世界為新中國建立創造了條件。新時代我國社會結構相對穩定,發展方向已經明確,先立后破的改革辯証法於是成為當前制度建設的主導方法。先立后破是指先確立新的制度框架,再逐步廢除舊的制度,以新體制機制的優勢消解舊制度的基礎和根據,以保証新舊制度平穩過渡、制度建設有序進行、中國制度穩步成熟與定型。在修訂法律條文時,我們堅持“先修改法律,先立后破,有序進行”﹔在調整產業結構時,我們強調“騰籠不是空籠,要先立后破”。在推動綠色轉型時,我們“不能把手裡吃飯的家伙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家伙還沒拿到手”。要穩步推進、步履堅實,急不得,也慢不得。
在破立並舉、先立后破中推動新時代制度建設行穩致遠。新時代制度建設要求我們融合“勇於破舊”和“善於立新”的雙重智慧。一方面,要勇於革命,敢於大刀闊斧地“破”,突破陳規陋習的約束,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以堅定決心鏟除那些阻礙社會進步、阻礙現代化建設的制度痼疾﹔另一方面,要善於統籌謀劃地“立”,精心布局、科學設計,從客觀實際和中國國情出發,構建既具有歷史合理性又貼近民意、具有現實價值性的制度體系,夯實社會發展的制度根基。以破除舊制為社會發展騰出空間、開辟道路,以創立新制為社會進步提供動力,在破立並舉、先立后破中持續鍛造中國制度新優勢,以制度現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3. 系統推進與局部突破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繼續在全面上下功夫,使改革舉措全面覆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又要持續在深化上用實勁,突出經濟體制這個重點,著力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這一重要論述彰顯了系統和要素、整體和部分、全局與局部之間辯証統一的哲學智慧。新時代制度建設隻有將系統推進與局部突破結合起來,才能更好推動改革行穩致遠。
系統推進與局部突破相結合貫穿改革全過程。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便強調“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是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重點把握的關系之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將“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列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改革的卓越成就生動詮釋了系統推進與局部突破相結合原則的實踐偉力。我們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發展質量實現歷史新躍遷。我們協同推進其他領域的改革,如以全過程人民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以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各領域的改革成果共同繪就了社會進步的新畫卷。
更加注重系統推進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突出特點。社會是各要素、各方面、各領域構成的有機系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黨和國家工作全局,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涉及許多重大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當前我國改革主體框架已基本確立,主要領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系統推進各項改革成了制度建設重要方法。這要求我們更加注重各領域改革的協調配套,更加關注各階段改革的整體效果,確保改革在方向上一致、在目標上協同、在效果上互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新征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新時代制度建設作出戰略部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重大原則和總體要求。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是貫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顯著特點。
以系統推進與局部突破的有機結合續寫未來制度建設新篇章。零敲碎打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堅持系統推進,就要強化戰略思維、辯証思維、歷史思維,要從戰略高度規劃改革目標、從全局角度統籌改革舉措,通過系統謀劃和整體推進實現各領域改革的協調聯動。牽一發而動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盤。謀求局部突破,就要著力解決有礙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有損群眾生活品質的痛點難點問題、有悖社會公平正義的焦點熱點問題,特別是發揮好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領域改革的牽引作用。以系統推進和局部突破的深度融合,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斷開創制度建設的新局面。
(作者:徐斌,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